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安徽人才辈出,大家鼎立,皖地女儿也以卓越风姿出现在中国文坛上。与明清时期各地妇女文学创作一样,安徽才女的出现呈现着明显的家族特色,往往是一门风雅,才女辈出。明清安徽女性文学创作的另一特色是开放中的成长,交流与融合中思想艺术水平的提升。进入晚清以后,安徽才女不仅以诗文言志,而且以实际行动参与社会事务,飒爽英姿地从晚清走向民国。清末民初,救国救民的襟怀抱负不仅仅属于安徽上层妇女,一些来自社会底层的才女也在社会变革风潮中获得机遇,开始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希思克利夫和曹七巧分别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三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骇俗之作《呼啸山庄》与中国四十年代旷世才女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中的主人公。他们同样的爱恨情仇、扭曲人性折射出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两位女性作家相同的人生阅历,也正是这种人生阅历激发了她们文学创作的灵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人性中的自卑与自尊、情感与贪欲、爱与恨的残酷搏杀。  相似文献   

3.
阵雨 《北京纪事》2018,(1):56-59
去雪池胡同参访,完完全全是冲着“雪池斋”去的.因为“雪池斋”曾经住过三位中国著名男人为之倾倒的旷世才女林徽因. 三个著名男人何许人?乃诗人徐志摩、建筑大师梁思成、学界泰斗金岳霖. 徐志摩,早年上大学时,我的现代文学老师重点介绍的著名诗人.另两位诗人是李金发和戴望舒.而徐志摩,可以说是我的老师长篇大论最多的一位.他的作品,他的传奇婚姻乃至他的人生轨迹,我的那位讲起课来慢条斯理、又极具儒雅之气的老师甚至用了差不多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也是从课堂上了解了与徐志摩相关的人物,诸如张幼仪、陆小曼、梁思成、金岳霖、林徽因等林林总总数十人.而林徽因,则是我了解得最通透的一个女人.与其说她是女人,不如说她是美女中的美女,才女中的才女.  相似文献   

4.
趣诗赏析     
孙祥虎 《老友》2009,(3):53-53
偶读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其中收录了三首有关人生欲望的趣诗,言简意深,意韵绵长,颇耐寻味。一首是《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又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  相似文献   

5.
都市美才女     
我们生活的都市里美女如云,才女如织,合二为一者却凤毛麟角。美女若想在如云中脱颖而出得整天想着把自己装扮得更胜一筹;才女即丑女,早被文化圈的男人们盖棺定论了。可偏有一好事的杂志开了个栏目叫都市美才女,还指定我来作主笔。这就有些“寻美觅才千百度”般的艰辛了。 我对我那位还算是如云美女之一的女友说,美女再美也有衰老的时候,美才女才会让你“终身受益”呢。于是,美丽聪明的女友心领神会,苦心钻研公关本领,半年后,女友荣升为某外企公关部经理。自然也成了”“都市美才女”栏目的主打,光照片就已发了十余张。在嫁给他的老板,一位金发碧眼的  相似文献   

6.
清道光年间,中国文学史出现了一部旷世奇书——《镜花缘》。书中的一百名花仙子因为得罪武则天而遭贬谪,下凡人间幻化为一个个美貌多才的才女,抒写了一曲巾帼壮歌。然而,从书中才女的最终命运来看,作者李汝珍就妇女问题开出的药方并不圆满。  相似文献   

7.
人生如同旅行,在这或漫长或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有欢乐,也会有悲伤。经过了几十年的一站又一站后,我们的旅行箱中积累了沉甸甸的人生阅历。带着它们,我们走过爱,走过恨,走过希望,也走过失望。从拥有到放弃,从喜悦到悲伤,  相似文献   

8.
音乐与人生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释放,还是人类精神与感情的代言者。音乐使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富。也许是人生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有感情。不管是谁,总有一首歌,你只要听一遍就会被它打动,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除了感动还有其他的感情因素…… 都说音乐如人生。很多的时候,耳边传来的一首歌,会令我们不自觉地想起某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一个曾经爱过或恨过的人。茫茫人海中一段短暂的相遇的缘分。都会在某一首歌里得到情感的释放。音乐是被浓缩了的人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从“红楼三钗”到现代女性形象之塑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三钗”(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是一组既有异同但又富有艺术生命力的古典悲剧才女,以中华传统文化与女性观的视角来解读,可领略人生另一层面的生命味道。在崇尚女性主义的“她时代”,在“野蛮”“性自由”被少数人当作新女性标签的时下,“红楼三钗”身上所具备的淑女气质和风范,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现代女性当学习借鉴“红楼三钗”以解析这个时代所流行与负载的东西;新生代“红楼三钗”当用心灵来化解情感困扰以建构生命坐标;时代呼唤新新“红楼三钗”——现代淑女,有独立人格且能不断反省,在事业和家庭中领悟多元化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禹锡的咏史、怀古之作大致可分两种类型 ,一侧重于表现主观情感 ,一侧重于观照历史兴衰 ;二者都具有反思历史的力度和体察人生的深度 ,而其有机结合 ,更形成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冲击力量。就艺术表现而言 ,虽自抒怀抱 ,又不露痕迹 ,令人初读 ,俨然咏史 ,细加品味 ,精义方出 ,并于“用意隐然”中带有悲凉沉重的人生感恨。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女诗人商景兰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除了与祁彪佳才子佳人式的幸福婚姻之外,其一生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即是创立了以她为中心的女性诗歌创作群。她通过诗歌吟咏人生,抒写情志,在家族男女之间相互唱和。商景兰的文学追求无疑更增强了她的人生价值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她的女性自我意识,提升了她的人生境界,其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及文学追求,使她能够在才女如林的明清女诗人中占得重要一席,亦可为我们研究明末清初女性文学活动提供个案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世声论点     
《山西老年》2014,(8):15-15
如果难过就努力抬头望天空吧,它那么大,一定可以包容你的所有委屈。——与其被动地承受,不如勇敢地面对人生至善,就是对生活乐观,对工作愉快,对事业兴奋。——布兰登帮过你的人不要忘,爱过你的人不要恨,信任你的人不要骗。——人生感悟不要贬低黄昏,黄昏同清晨一样是成就事业的时间。——天雄时间不一定能证明许多东西,但一定会让你看透许多东西。——时间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一) 爱与“憎”(恨)相对立,合成一对基本情感,属于“意向活动”,是人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时的根本态度。客观事物中能满足人的需要者,遇之则爱则喜,得之则欢则乐;客观事物中令人厌恶者,遇之则憎则恨,得之则怒则哀。“爱憎(恨)”与“喜怒”“哀乐”,两两成对,其中以“爱憎”一对为根本。“爱憎分明”对人生至关重要,人们常视之为“立身处世”的重大原则,它是心理学领域中急待探索的课题,本文拟对“爱感”中的几个问题作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认识恨石先生是人生一大幸事。礼记云:“与君子游,荜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亦。”听先生一席教诲,观先生一举一动;感受先生笔下挥洒出的浩然之气,品味先生立万象於胸怀之博大。恰如春风入怀,兰芷人心。恨石先生姓任名德超,1927年生於河南省南阳地区南召县,自号三南恨石。先生根在乡村,自幼受中原文化熏陶,慧心独具。乡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鸟一虫都能令他陶醉,於是,抹平一方沙土,拣一截树枝,潜心描摹,其乐陶陶。虽童心童趣,艺术慧根已悄然植入血脉之中。先生少年立志,且矢志不渝。考入河南艺专後,愈加…  相似文献   

15.
愁倚栏令     
一凭江阁,看烟鸿。恨春浓。还有当年闻笛泪,洒东风。时候草绿花红。斜阳外,远水溶溶。浑似阿蓬双枕畔,画屏中。这是一首写春景抒衷情的词令。上片前三句,是写作者独自靠着江边亭阁,遥看灰蒙蒙空中飞掠而过的大雁,遗憾的是春意太浓,水气太重,景色灰蒙蒙,有些模糊不清。“恨”:怨恨,遗憾。春天是十分美好的,色彩是特别明快的,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可词人笔下,春日早晨却是一片朦朦胧胧,为后面的“情”提供了一个依托的恰当环境。一个“恨”字,既恨春色太浓,又恨此时的孤苦伶仃,孑然一身独倚江阁,蕴含了无限的寓情别恨…  相似文献   

16.
人 ,自降生以来 ,就陷入“自我”的重重矛盾之中 ,不仅面临“本我”的约束 ,还要应对“超我”的压力。如何做到既能满足“本我”的生理本能的需求 ,又能符合“超我”的道德化意愿 ,使自我得以完善 ,这是人们毕生所寻求的。研究唐代著名小说《莺莺传》中崔莺莺的艺术形象 ,破译其“哀而不恨”的密码 ,对于我们揭示这一人生主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词有着人生低回的情感意蕴和阴柔之美的艺术风貌,其原因主要是:1.晚唐诗感伤意绪的濡染;2.时代的不幸;3.诗词有别的文学观念。宋词中死亡情结显现为人生低回,在婉约词中表现为浓愁密恨,在豪放词中则表现为叹老嗟卑。  相似文献   

18.
以“才女”命名张爱玲,易将对张爱玲的定位引入误区。张爱玲与传统意义上“才女”迥然有别。将张爱玲纳入“才女”之列,等于湮没了张的思想独特性,她不是一个仅凭才情和禀赋从事写作的“才女”,而是具有强烈自觉意识和现代感的自由作家,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才女”不同,更与性别无关,却与人格的完整独立和思想的健康深刻有关。以“才女”命名张爱玲,一方面是文学研究中炒作作家经历身世恶习的结果,另一方面反映了研究者对张爱玲认识的肤浅,同时,亦折射出读者尤其是“张迷”们迷张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9.
白水 《北京纪事》2011,(8):72-74
北京是个快节奏的城市,尤其是地铁,不仅跑得快,建的速度也快,拉着咱北京人东奔西跑。您说这地铁吧,跟两口子有一比:又爱又恨,因为天天得坐,谁也离不开谁,这就是爱。可也恨啊:不管你是谁,进了车门,都把你挤得七零八落。正可谓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坐地铁这个词,说着没感觉,挤地铁,才是准确生动的。  相似文献   

20.
宋代笔记小说中才女、智女、贤女、恶女形象比较突出。才女、智女、贤女形象展示出宋人温文尔雅、比较柔弱的时代特征。恶女形象则反映了人们对这一社会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