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似漫长的暑假结束了,重返学校后竟然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也许经过暑假,很多人都会有一种“还是在学校好”的感慨,我虽然不否认,但经过小小的暑期兼职实习后,我尝到了工作的苦与累,体验到了完成工作的成就感。我感受到,工作给人带来甘甜、给人充实感,让人知道自己“了不起”的地方,这都是象牙塔里的校园生活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2.
箕子怖箸     
《韩非子·喻老》篇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了,箕子感到恐惧不安,认为象牙筷子必定不能放到泥土烧成的碗、杯里去,必然要使用犀牛角、玉石做成的碗、杯。  相似文献   

3.
桃符,桃符     
女人,总会心仪那些灵异的饰物,比如刻着藏经的链子,象牙的手镯,藤编的脚环。这些我都有,但最近与我相伴的,是一个最简单的桃符。  相似文献   

4.
象牙菜,又名水中龙,白莲参,是集食用、药用、观赏于一身的珍稀水生植物,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因其色白如玉,故得名“象牙菜”高抗害虫病毒无需打药。其根叶可编织工艺品,花粉可凉血、止血、消肿、消阏通便利尿。植株碧绿青翠花红如火,又是名贵花卉。象牙菜在适宜条件下,下种后  相似文献   

5.
金辉 《中国农村》2007,(12):14-15
由多个保护动物组织所组成的“零灭绝联盟”(Alliance for Zero Extinction)于去年公布了一份“濒危物种”报告,指出位于全球595个地点的近800种动物即将绝种,当中包括中国的扬子鳄、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狐猴和美国象牙喙啄木鸟,而素有“生态睛雨表”之称的两栖动物占了其中的1/3。有专家指出.如果再不施以援手,我们将要与这些动物彻底“说再见”。  相似文献   

6.
据史书记载,东方的鱼盐、南方的象牙、北方的皮革、西方的马匹在当时中原地区市场上都可以买到。商人的活动日益频繁,商品交换的规模不断扩大,此时出现了有名的“春秋三义商”:范蠡、子贡、白圭。这些大商人或有深厚的政治背景,或有广博的学问,或有雄辩的口才。  相似文献   

7.
北京牙雕曾被称为京城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之首,但是现在部分雕刻技艺已经失传,仅余的几位牙雕大师年龄均在50岁以上,如此发展下去,10年之内,北京牙雕将灭亡。牙雕之痛李春珂是北京著名的牙雕大师,从事象牙雕刻已经40余年了。回忆起北京象牙雕刻厂当年的红火,李春珂显出了由衷的兴  相似文献   

8.
“火红的彩云接走了太阳,多情的星星捧出了月亮。清清的河水在潺潺流淌,田边的野花在倾吐芳香。”这是央视播放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对故事发生地象牙山村的歌唱。象牙山村,一个山青水秀的的地方,成了情的乐园,爱的天堂。王长贵和谢大脚、王小蒙和谢永强、刘英和赵玉田、刘一水和谢小梅以及李大国和王香秀们经历  相似文献   

9.
20多年前,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谈性色变”,恋爱要悄悄地谈;如今,性话题成了大学生问公开的谈资,不少学校没有安全套自动售卖机,学校周边的“日租房”、“钟点房”也应运而生。更有调查显示,近半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人工流产中25岁以下女性占一半以上,大学生成为人流“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大象看书记     
森林里新开了一家图书馆。小花猫听说图书馆里五花八门的书可多了,就约上好朋友小狗和小乌龟一块儿去看书。他们各自选了自己爱看的书,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里,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正当他们看得如痴如醉之时,突然传来“嘭、嘭、嘭……”的响声,像地震一样,整个图书馆都晃动起来。图书馆里的人们都惊恐万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挤到门外一看,才知道是大象伯伯正用长长的象牙叩门呢。大家忙叫住他,异口同声地问道“:大象伯伯,你为什么撞图书馆呀?”“我想进去和你们一起看书,可就是钻不进去,急得我……”大家听了也很着急,怎么办呢?如果让象伯伯…  相似文献   

11.
“象”与“像”音同、义近,误用者甚多,需要特别注意。象:指陆上一种最大的哺乳动物,例如:象牙。又当形状、形态讲,例如:想象、印象、气象、迹象、万象更新。也当效仿、模拟讲,例如:象形字、象声词。像:指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例如:图像、肖像、像章、画像。又指在形象上相似,例如:相像、父子俩长得很像。也当好像讲,例如:像是见过面。还当比如讲,例如;像登山、垂钓等体育活动都是他所喜爱的。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将“像”字简化作“象”。1986年国家语委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重新规定,“像…  相似文献   

12.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并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清明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  相似文献   

13.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天子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  相似文献   

14.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天子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  相似文献   

15.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天子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  相似文献   

16.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天子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  相似文献   

17.
虽然“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的说法早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但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里,学术研究转而成为少数人的专门工作,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社会分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有一批专家学者以学术研究为职业,集中精力对一个个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容易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但其弊端也是较为明显的,那就是学术研究越来越脱离大众,成为象牙塔里少数人的智力游戏,难以实现学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8.
董波 《金陵瞭望》2008,(15):58-59
“嗨,伙计,告诉我你叫什幺?” “PATRICK,当然,你也可以叫我白德。” “白德?” “需要我再说一遍?” “呃,我只是感到好奇……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 “我叫PATRICK所以叫白,我的姓的意思是德国人的,所以叫德。”  相似文献   

19.
从郭沫若史著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出发,梳理先秦古蜀与南亚古印度相关的考古研究和文献资料:古蜀产丝的证据、对外传播路径、“支那”与蜀锦的指代关系;古蜀象牙的遗物和遗迹,古蜀与周边产象地区关系,与盛产象牙古印度的交流关系;古蜀海贝与古滇海贝都是作为贸易交换的等价物,称为贝币,具有货币的功能等,再结合近期的学术界研究成果,总结出先秦古蜀对外交流的内涵特征有体系庞大、动静结合、互动来往、采借演变等。  相似文献   

20.
专业课程思政应以挖掘课程内在育人元素为主,结合情境去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避免“贴标签”、“两张皮”和“硬融入”。固体力学边值问题是“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固体力学类课程的核心内容,其核心思想为“平衡”、“协调”、“本质”、“自由与约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结合教学情境,去影响学生追求卓越而不失衡的人生,卓越是目标,不失衡是底线;学会处理好各种关系,使之不发生“裂纹”;面对外界的干扰、诱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懂得敬畏规则和红线,懂得自律即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