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芳芳 《社区》2012,(2):28
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风雨坛街道雨坛社区,有个"雨坛社区文化艺术团"。在这个由原沈阳市歌舞团、话剧团、评剧院的家属宿舍组成的社区里,有着许多身怀各种绝技的"能人",他们有的来到社区发挥余热,有的倾心尽力为社会公益事业忙碌着……在他们的带领和影响下,居民从家里走出来,玩起来,乐起来,开心起来,充分展示了社区居民群众良好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2.
方满松 《社区》2012,(28):47-48
浙江省桐庐县桐君街道南门社区是一个老龄化社区。在居委会的鼓励和引导下,一群退休的老党员发挥余热,自发为居民排忧解难。因为这些党员的办公地点在社区一楼办公室,他们因此而被居民亲切地称为“楼下书记”。  相似文献   

3.
邱金国 《社区》2013,(27):31-31
四川省古蔺县古蔺镇胜蔺街社区充分发挥辖区老干部的积极作用,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并利用其丰富的工作经验推动社区的各项工作发展,让老干部们有更大的发挥余热的空间,使社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如今,社区已成为老干部们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4.
江涛 《社区》2014,(3):38-38
在当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形势下,辽宁省大连市的许多社区,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心理救援”“授人以渔”“以—对一”等创新的服务管理模式,全心全意帮助居民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居民们赞扬他们是:“不辞辛苦帮助社区居民就业的热心人!”  相似文献   

5.
凌步桂  陆锦玉  尹志华 《社区》2002,(22):38-39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南通市港闸区唐闸镇闸北社区有—些曾经在社会上被贬为“二流子”和“邪头”“硬头”而打入“另册”的人,今天他们中有的人一改过去的恶习,成为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是一股什么力量驱使了他们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李鸿军 《社区》2013,(31):27-27
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社区里活跃着一支网格服务队伍,他们大多是从丹江口市近两年应届或往届大中专学生中遴选出的社区工作人员。因为天天与社区居民打交道,他们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社区格格”。他们承担民情调查、政策宣传、矛盾排查等职责,只要群众有困难、邻里有矛盾,队员们第一时间赶到解决问题。这种“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格局被老百姓欣然接受,并从中享受着网格化管理带来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4,(21):23-23
人民新村社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中心地段,是70年代的老城区居民点。社区人口流动性大,内部矛盾突出。让社区党支部书记罗芝蓉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社区成立之初的某一天,她总共调解了三次居民纠纷。纠纷不大,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周围的居民却只知道看“祸兮”,无人出来劝架,居民人际关系冷漠。社区居委会感到工作任务的艰巨和紧迫。人民新村社区成立之初,部分居民楼栋有老同志义务担任栋长,协助社区居委会开展日常工作。他们有的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法继续胜任工作;另有部分楼栋个别居民素质低下,不配合社区工作,单凭栋长一人苦心婆心做…  相似文献   

8.
赵歧 《社区》2012,(33):51-51
如今,“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已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被广大百姓接受,而社区卫生站也因为方便又实惠的优势让居民们颇为青睐。河北省保定市富昌园社区居民对此深有体会,他们亲切地将卫生站的医生称为“家庭医生”。  相似文献   

9.
倪寿华  曲丽波 《社区》2012,(27):20-20
“俺居委会工作人员,不管走到哪儿手里都拿个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净记着些咱老百姓的事,可细心喽!”在居民刘大妈眼里的小本本,是山东省莱西市水集街道永兴街社区工作人员建立的“民情日记”,他们把社区居民的件件小事记在本上、带在身上、装在心里,一件一件去落实,被居民形象地称之为“民心本、连心本、解忧本”。  相似文献   

10.
挖掘社区红色文化历史,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活动,让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在广泛交流中相识相知,在活动参与中相亲相融,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起居民热爱生活、积极选取、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上海市闸北区宝山路街道将该区有着百年历史的宝山路作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一大特色来打造,自2011年起,设计了贯穿一整年的“春之祭”“夏之学”“秋之歌”“冬之颂”红色四季活动。  相似文献   

11.
李富 《社区》2008,(28):16-17
陕西省煤化工集团澄合矿务局权家河社区党委全心全意地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离退休党员带领退休人员和家属发挥余热为社区做贡献。社区构建“党员助困”平台,以“做老人的儿女、残疾人的拐杖、困难职工的帮手”为服务宗旨,聚合力、凝民心,增强了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的血肉联系,3000多人的社区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12.
涂俊明 《社区》2014,(27):45-45
这些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不少农民“洗脚上楼”进社区,成为新农村里的“新居民”。但是,他们依然身为农民,不少社区农村居民仍然耕种着土地,他们是“居民型的农民”。农民进社区,加之不少地方实行“村委改社区”“街道变社区”,农民、农业、农耕元素大量加入进社区天地里,构成了新型独特的社区板块。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里的各种农事、保健、科技等“告示文化”悄然兴起,渐渐地成为新型社区文化的一道别样风景线!  相似文献   

13.
陈宇 《社区》2009,(31):38-39
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有一支“和谐促进员”队伍,成员都是热心社区建设的居民,他们活跃在74个社区的11593个楼道(墙门),在参与社区管理、掌握维稳信息、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社区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和谐促进员”是如何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呢?  相似文献   

14.
史芳芳 《社区》2013,(2):21
沿辽宁省沈阳市政贤西巷南行,约百米,忽逢百花园,夹长廊数十米,青树翠蔓,参差披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佳木繁荫之下,有亭翼然,这就是沈河区风雨坛街道雨坛社区拾奇亭。雨坛社区有住宅楼29栋,居民3018户,3大网格12个网格责任区。由于历史原因,网格内各住宅楼均处于"弃管"状态,加上地处五爱市场附近,出租房户多,是典型的无物业管理、开放式老旧住宅小区,网格内脏、乱、差现  相似文献   

15.
侯桂萍 《社区》2004,(6):18-18
老年人虽然退休、离岗了,但是他们非常愿意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发挥余热,愿意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他们各有所长,具有丰富的社会和工作经验。因此,社区应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使他们老有所为。我们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兴工街道爱工社区在这方面初步做了以下工作:让老  相似文献   

16.
周家望 《社区》2001,(5):22-22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作为全国社区建设的实验区,最近又推出了“实行三个取消,保障社区的依法自治”的改革举措:一是取消区直机关对社区下达诸如订阅报刊的指令性任务;二是取消区直机关对社区的各种强制性评比;三是取消区直机关对社区工作的一票否决。“三个取消”规定的出台,在全区上下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社区居委会评价说:三个取消,归还了社区自治的本来面目,好!广大社区居民称赞:社区依法自治,本该如此,好!  相似文献   

17.
史芳芳 《社区》2013,(3):21-21
沿辽宁省沈阳市政贤西巷南行,约百米,忽逢百花园,夹长廊数十米,青树翠蔓,参差披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佳木繁荫之下,有亭翼然,这就是沈河区风雨坛街道雨坛社区拾奇亭。雨坛社区有住宅楼29栋,居民3018户,3大网格12个网格责任区。由于历史原因,网格内各住宅楼均处于“弃管”状态,加上地处五爱市场附近,出租房户多,是典型的无物业管理、开放式老旧住宅小区,网格内脏、乱、差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8.
叶永生  崔明军 《社区》2012,(10):18-19
社区建未成年人俱乐部,成为孩子假期的好去处;建“能人库”,网罗“能人”服务居民。居住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的居民们越来越感到,他们离不开社区了。  相似文献   

19.
王云岩 《社区》2014,(15):36-3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家中都存放着大量闲置的衣物,有的只穿过一两次,于是希望捐赠给一些有需要的人,但因为不知道怎么捐,衣物一直存放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布谷夼社区了解这一情况后,成立了“爱心衣物中转站”,把居民手中闲置的衣物集中起来,并与社区内的干洗店达成共识,由他们将衣物进行二次消毒、翻晒、整理,再转送到迫切需要帮助的困难居民、外来务工人员手中,一些有需要的居民也可随时到社区挑选。  相似文献   

20.
张军丽 《社区》2012,(30):24-24
“以前就是‘家、学校、菜场’三点一线的生活,如今我们在社区里又有了新乐园!”83岁的刘华斌边唱边舞,高兴地说。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区是全省最大的棚改回迁社区,可容纳5579户2万余名居民。随着回迁居民的扎根,他们中越来越多的父母或为了晚年有个依靠,或为了照顾孙辈,情愿而又不情愿地离开自己待了大半辈子的老家,来到青宜居社区,独自守望一份淡淡的忧伤与孤独…他们戏称自己是“老年漂”。如今青宜居社区的“老年漂”一族达到400人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