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志卫 《社区》2012,(5):47
贺年卡也称"拜年帖",是春节和元旦投递送人的一种名片。通常新春期间,人们喜欢互赠贺年卡,以联络情感,增进友谊,恭贺新禧。旧时元旦,拜年人多,来不及会晤,常留下一名片。后来成为风俗,特制带吉祥字样的红贴,互相投送。兔欢龙翔新年到,许多同事、友人都寄来了贺年卡。按常理,我也要写寄一批,可突然看得有点乏味了,有的贺年卡是打印的,大概是单位统一办的。  相似文献   

2.
贺年卡是互祝新年的卡片。在贺年卡的发明过程中,曾有过一些趣事。英国算是最早出现贺年卡的国家之一,1843年伦敦的约翰·考尔科夫·霍斯利,受维多利亚女王委托,设计了贺年卡的图案,上面画着一家人在新年大团圆的情景,下方印着“祝您新年快乐!”字样,并留有签名的空白处。这就是第一张完整的贺年卡。19世纪70年代,贺年卡传到美国,并在外交事务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早在明朝大顺年间就有了贺年卡。是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写姓名和地址的卡片,新年时朋友间相互赠送。民国初年由于受西方影响,公历元旦开…  相似文献   

3.
《燕京岁时记》中有记载:"亲者登堂,疏者投刺而已"。刺,即名刺。投刺,即送张名片,代替本人登门拜过年了,说明我国的贺年卡是由名片演变而来的。中国最早的名片叫"谒",起源于先秦。后来,出现一种比谒小得多的名片,即为刺。刺在汉魏时,都是用竹木削制而成。唐代开始,用红笺制成名纸,也即名片。名片的起源虽然很早,但用名片作贺岁之用,相对比较晚。  相似文献   

4.
召南子先生:十二月二日贺年卡元旦之前已由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友人转来,当时曾寄奉一短简致谢,想已收阅。尊贺年卡附笔之书,经我老友外交界韩公托人译出,一月七日得读译文,连读两遍,深有所感,且获启迪非浅。想阁下是南朝鲜的汉学家,且有过人的胆识。关于贵朝鲜民族与我上古民族的渊源,颇费思考,以致迟迟作复,到今天又约两周之久了。现在且作简略之答,以解远隔渤海而相望之遥思!  相似文献   

5.
男孩和女孩彼此爱慕了很久,可是谁都没有向谁说。他们高中毕业考入南方北方两所不同的大学后,开始写信联系。忘了是谁先写给谁的了,好像是大一的元旦时差不多同时收到对方寄来的贺年卡后开始写信的。写了三年多,他们都快大学毕业了。  相似文献   

6.
放飞心愿     
《新少年》2009,(1):14-15
转眼,又是崭新的一年,每一个人都有新的梦想,这些就是一些小读者写在贺年卡上的心愿。当新年钟声敲响时,大家一起种下心愿树,让自己的梦想随着心愿树一起成长吧!  相似文献   

7.
李星文 《社区》2008,(36):21-21
如今,短信日渐成为拜年的首选方式。每一个除夕之夜,几乎每个人的手机都被亲朋好友们热情的拜年短信“挤爆”。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8,(24)
如今,短信日渐成为拜年的首选方式。每一个除夕之夜,几乎每个人的手机都被亲朋好友们热情的拜年短信"挤爆"。拜年短信的数量逐年上涨,其优势在于,跟传统的上门拜年和几年前流行的电话拜年相比,短信拜年不仅操作简便、成  相似文献   

9.
平视     
一说到拜年,2009年春节那天早上拜年的情景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那天早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一跳就爬了起来.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新皮鞋,就高高兴兴出去拜年了。  相似文献   

10.
陈鹏 《社区》2008,(36):14-15
电视过年、旅游过年,短信拜年等,正与传统年俗一道,丰富着中国人的年文化。  相似文献   

11.
杲罡 《山西老年》2013,(1):36-36
爬树元旦在法闲农村,每到元旦,年轻人都要举行一次别开生而的爬树比赛,看谁能第一个爬上村子里最高的树,获得第一名的人不但会被称为“新年英雄”,而且会有许多姑娘来求爱。  相似文献   

12.
在职场上,人与人初次见面都会互递名片,这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彼此加深印象较为便捷的方式。可别小看这小小的名片,有时可以起到出乎意料的大作用。杜萍的"名片"有些不同,却同样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沟通。杜萍,2006年毕业于上海市宝山职业技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3,(5):30-31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见过名片吧?一张小小的、薄薄的纸片上面写着某个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等,让第一次接触的人能对名片的主人有所了解,这就是名片。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小动物吧?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呢?是凶猛的大狮子,  相似文献   

14.
正月一杯酒     
马敬福 《社区》2009,(5):58-58
因为常年在外地流浪,已经很少回老家拜年了。不回老家拜年,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老家已经没有亲情可言了,我回去没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5.
“谦让”     
大年初一,我早早地起了床,洗漱完毕,又狼吞虎咽地吃了早餐,跟着爸爸妈妈去大姑家拜年。其实对于我来说,拜年就是去收压岁钱。  相似文献   

16.
少女日记     
年年春节,年年拜年。今天我又开始了拜年,第一站是外婆家。其实,准确地来说,我是跟着父母去拜年。虽说,现在拜年的方式越来越多,一个电话,一条信息,都可以帮你轻松解决。但是,传统的礼节还是不能废弃,在我们家看来,上门给长辈拜年更能体现一个家庭的温情和对长辈的尊敬。  相似文献   

17.
雪后     
今天是元旦。元旦的前一天下了一场大雪,这是2006年冬天里的第二场雪,也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场雪。  相似文献   

18.
《江海纵横》2010,(5):40-40
2009年3月,上海世博会门票设计征稿大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世界一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名顶尖设计高手云集黄浦区。看到许多中国本土设计师一个个败下阵来,一个来自上海本地的中专毕业生想:这可是中国首次举办世博会,门票的意义已超出了它功能的本身,它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是一张中国的名片。我不信中国人设计不出自己的名片来。  相似文献   

19.
不知不觉间,墙上的日历已翻到了最后一页,一年的时光又过去了.往年这个时候.我的内心总会莫名其妙地升起一股惆怅,感叹岁月的流逝,感叹人生脚步的匆匆.而今年的心情截然不同,却有一股莫名的冲动,盼望着新年的到来,盼望着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就在这种期盼中,那些满载着千般关爱、万般祝福的贺年卡片也不期而至.而每每元旦春节期间,我都会或多或少收到一张张小小的贺年卡片.那些贺年卡片虽然薄如蝉翼轻似羽,却重如黄金沉似铁.看似很小很普通的卡片,却连接着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关切与祝愿.  相似文献   

20.
拜年的味道     
作为忻州市的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新春佳节与市内老干部相互拜年当属"自然动作"。尽管羊年春节在人们的欢笑和留恋中渐行渐远,可是老干部们在拜年中所体现出的充满正能量、与时代同行、投身"人生设计"活动的特殊味道,让人时常想起、难以忘怀。腊月二十九,我给河曲县老县长、离休干部刘三虎电话拜年。老刘县长告诉我,正盘算着年三十早上跟我通话呢。两人竟想到了一块儿。前不久,老刘县长光荣地受到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的表彰,全市正在营造一个向他学习的氛围。电话里听得出来,老刘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