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衫 《社区》2012,(2):43
在东北,每年冬天和雪一样让人着迷的,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东北酸菜。漫天飞雪,冰寒刺骨,此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的餐桌上,一只砂锅里飘出诱人的香气。不用问,一定是那道让无数东北人为之倾倒的酸菜白肉。白菜、土豆、萝卜曾经是东北人冬季里的"老三样"。过去生活水平低,再加上东北独特的严寒气候,冬天难见新鲜蔬菜,"老三样"就成了每户人家的看  相似文献   

2.
青衫 《社区》2023,(3):63-63
母亲常常为吃什么发愁,面对菜市场那么多的食材不知所措时就会打电话问我想吃什么。我在上班的时候接到母亲的电话,常常是随口说一句:“随便吧!”母亲最不满意我说这三个字:“随便还问你干吗?”我开玩笑地说母亲患上了选择困难症,母亲却怀念起过去食物乏的年代。鱼肉蛋不是经常能吃到,蔬菜有季节性限制,尤其是到了冬天,就剩下老三样一土豆、白菜、萝卜,母亲便会开动脑筋,努力为我们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相似文献   

3.
鹿心血     
梁晓声 《可乐》2010,(3):10-12
灵犬有泪 1972年冬,我们连六名知识青年守卫乌苏里江边的—个哨所。连队隔半月给我们送一次面粉和蔬菜。北大荒冬季只能吃到白菜、萝卜、土豆这“老三样”,难得吃顿肉。我们开始套野兔。  相似文献   

4.
辽宁大学组织“振兴辽宁经济双周座谈会”,就科技兴辽进行专题研讨,本人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认识和体会。一、科技兴辽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过程中,当前做为东北人谈论最多恐怕莫过于“东北现象”。如果不了解“东北现象”的实质和产生原因,不从根本上解除东北现象要想科技兴辽恐怕是句空话,至少说不会取得理想效果。东北现象对于地处东北的辽宁直观反映是经济发展速度,效益对国民经济治理整顿反映  相似文献   

5.
二人转的野性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人心中的二人转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技艺杂耍,绝不仅仅是无意味的笑,它是东北民众自然而然的人生体验表达,它是苦寒东北人的“开心钥匙”。民间艺人与民间观众在二人转观演时空里无拘无束地大胆创造,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情感。它是博大的,自由的,野性的。在这个“市场时代”里,二人转发生了种种变异,面对二人转的当代存在状况,追述其厚实的文化艺术传统,我们发现二人转这种“间性”艺术品格源于二人转“二”的形态。  相似文献   

6.
买菜     
今天早晨,妈妈带我去菜市场买菜,并答应由我来买。 一进菜市场,只见里面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市场里什么菜都有,绿油油的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金灿灿的韭菜黄、白生生的萝卜、紫薇薇的茄子,还有活蹦乱跳的鱼和虾。我正不知该买什么好时,看见自己最喜欢吃的土豆,便挑了4个。摊主一称,说:“两块二。”我说:“那就两块吧。”摊主说:“这小孩真机灵。”随后,我又买了3个西红柿和一条鱼。  相似文献   

7.
土豆是我们最熟悉的食物之一,常见的有“凉拌土豆丝”、“土豆烧牛肉”和麦当劳的炸土豆条、土豆泥等。在土豆真正的故乡——南美洲秘鲁的山区里,土豆的品种更是多达3000余种。  相似文献   

8.
酸菜饺子     
孙亮 《社区》2013,(5):34-34
他是个地道的东北汉子,当兵复员那年.憨厚的他娶回了一个水灵灵的江南女子。 尽管在外多年。他还是没有改变爱吃家乡饭的习惯。尤其喜欢吃东北那地道的酸菜饺子。女人很爱他,一开始就很细心地跟当地人学做酸菜,一遍遍地洗菜、腌菜,再等着白菜发酵变酸.然后包酸菜饺子。开始她做得非常吃力,手指被浸泡得又粗又硬。不知反复多少次,终于把饺子做得有模有样了。他回来,看见桌子上的酸菜饺子。就像对着心爱的女人一样亲切。两人的感情倍增,越来越恩爱。  相似文献   

9.
李惠明 《社区》2013,(1):57-57
萝卜在我国民间素有“小人参”的美称。一到冬天,便成了家家户户饭桌上的常客,从中医角度分析,萝卜有益胃、顺气、消食的功效。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萝卜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  相似文献   

10.
圆圆的面庞,短短的头发,一副小小的时尚眼镜架在本就不大的眼睛前,有些滑稽;敦实的身材和憨厚的微笑,让人一见就马上联想到和他结缘的——土豆。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一位声称要让“土豆出洋相”,并被快餐界称为“土豆先生”的邹智勇。  相似文献   

11.
雨中的爱     
“妈妈的爱是参天的大树,妈妈的爱是温暖的火炉,妈妈的爱是雨中的伞……”每当我念起这首诗时,我就想起了妈妈的爱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我;她总是关心着我,呵护着我,让我无忧无虑,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徐君如 《新少年》2014,(11):32-32
“好香啊!”我的鼻子告诉我开饭了。只见妈妈端着盘子从厨房走了出来,她用胳膊擦去了额头的汗,冲我露出了微笑。盘子里盛满了妈妈的拿手菜——鸡肉炖土豆。黄澄澄的土豆冒着热气,散发着香气让我食欲大振,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土豆放在嘴里。那土豆竞没有想象中的好吃,淡而无味,而且有些硬,像是没有煮熟一样,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东北人人格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指出东北能否抓住机遇、迎头赶上的内在驱动力就在于"人"的问题,并提出东北人人格重塑的几点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家都知道我国参茸主产地存东北,但我国最大的参茸市场却在不产参茸的浙江苍南灵溪,这里参茸价格比东北产地还低,其中的奥秘在于打时间差。据悉,温州人向东北人购买大量参茸,在温州以低于购价10%—20%卖掉。这看起来吃了亏,其实在形成供销关系后,东北人往往答应一年一结或半年一结算,温州人就把参茸迅速卖掉,立即换成现金,在半年或一年里,用这笔钱做其他  相似文献   

15.
高艳芬 《小康生活》2000,(11):46-46
酸菜、豆饲是贵州风味特产,历久不衰,百吃不压,经济实惠,家庭俱备。酸菜又是极好的消夏之品.“肉末酸菜汤”还登上宴席的大雅之堂,在山珍海味之间“一枝独秀”.在城里,不少人靠卖酸菜而发家致富。豆饲是酸菜及各类菜蔬菜作蘸水用的主料,其风味独特,是其它酱类所不能替代的现将二者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少年》2010,(5):44-45
熊在深秋大吃大喝,到了冬天就会钻入树洞、地穴中冬眠,它们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上几个月,以此来保存体力,东北把这种现象叫做“蹲仓子”。可是,现在熊却不冬眠了,这是为什么呢?快看看大家的奇思妙想吧!  相似文献   

17.
柏邦妮 《社区》2012,(35):59-59
在我二十岁出头的那几年,胃口好得出奇。每天深夜。我们都聚集在烤串摊前。我们扯淡,喝酒。夏夜,在隔壁摊上叫上一打啤酒半个西瓜。毛豆。花生,兔头,鸭爪。整夜在浓烟滚滚中度过。烤串其实并不好吃,但是当时我爱得要命.以及那人间烟火的味道。不吃串的日子里,我们自己做饭。冬天,我们自己腌酸菜。最冷的日子,酸菜白肉粉丝豆腐锅。做酸菜猪肉饺子,搁大量的油。油多肉满。酸浓可口。满屋子的朋友,欢声笑语,面粉飞舞。  相似文献   

18.
与其以前的创作不同,作为一种自觉、理性的创作成果,大连籍作家素素的“独语东北”系列散文在鲜明而浓郁的文化色彩覆盖下,较全面地梳理和审视了东北文化,在突出表现东北历史与文化昔日辉煌过程中,充满了对东北历史文化的理性观照和反思,对东北人的生存方式和文明走向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树立了一种宝贵的东北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一位老师让她的学生玩一个游戏。她让同学们每人从家里带来一个塑料口袋,里面要装上土豆,每一个土豆上都要写上自己最讨厌的人的名字,所以,你恨的人越多,口袋里土豆的数量也就越多。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09,(36):32-33
1.土豆不能用塑料袋保存储存土豆最关键的是要控制温度。土豆必须放在背阴的地方,切忌放在塑料袋里保存,因为捂出的热气容易让土豆发芽、变质。不用塑料袋保存的土豆,即使发芽也长得特别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