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在鸦片战争前后合流,产生了侠义公案小说。本文对合流的原因作了探讨,指出读者审美心理的转变是侠义、公案小说合流的内在推动力,而清官和侠士在职责上的认同和职能上的互补则是侠义、公案小说合流的现实基础,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则为侠义、公案小说的合流提供了一个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这部英雄传奇小说既包含着“公案”因素,又存在着侠义小说的因素,实际上它为后来公案小说的发展以及为公案侠义小说的合流奠定了基础。清代出现的公案侠义小说《施公案》《三侠五义》等作品,继承了《水浒传》中侠义与公案结合的艺术设计,在此基础上又转化了侠义精神,成为从《水浒传》中分化出的一个新的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3.
白话侠义小说与白话公案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源头始于南宋话本体公案小说,当时数量很少,仅有《青面兽》、《花和尚》等几篇。明代时白话侠义小说有10多篇,清代时借以清官断案为中心的公案小说、白话侠义小说获得新的结构形式,得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在清末随着西方小说的译入而渐趋式微,随后双水分流,一部分摒弃侠义成为侦探,一部分摒弃公案成为武侠。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公案小说《狄公案》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别具慧眼地从中国古代小说中将《狄公案》译为外文,又在此基础上创作了自己的侦探小说《狄公案》系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中国的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之间的渊源离合的最佳案例。  相似文献   

5.
在《水浒传》中的侠客义士身上,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一种反叛与撼动。清代的公案侠义小说中,则是出现了反《水浒》的侠义精神的倾向。本应是游离在统治阶级之外的侠客们被纳入了统治阶层之内,成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小说中的侠客义士们忠君色彩大为浓厚,而为民、爱民思想相对淡化。侠客的"义"重于生死的观念被"忠"高于一切的思想所代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是清政府针对时局采取的政策与手段对小说的影响,也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某些愿望;另一方面也是侠义公案小说这一文学样式本身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6.
《好逑传》一书具有重要价值。但学界梳理小说史时对《好逑传》的类别归属问题却颇具争议。判别《好逑传》的类别归属,应以作品中主要题材的归类和作品的结构布局方式为判断依据。《好逑传》中的公案性与侠义性题材均有明显体现,并与才子佳人小说、英雄儿女小说有较大不同。将《好逑传》归为侠义公案小说是较为合理的一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7.
《施案奇闻》是一部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侠义公案小说,内容贴近社会百姓生活,多用里巷市井小民之语,俗字很多。书中俗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汉语俗字的基本状况,试选3类11例校释以予说明。  相似文献   

8.
《施公案》首开公案与侠义小说的合流,阉割了侠义小说的反抗精神,它的产生是适应清代统治阶级对待人民武装斗争的剿抚兼用政策的需要。小说叙写数十案件,除少数涉及官场腐败。陋习和民事纠纷外,主要描述黄天霸等一批“绿林好汉”归降投靠清官施仕伦,协助官府收买爪牙,镇压料桶反抗清王朝的“盗贼”,以显示统治阶级至恩浩荡,威力无边。为达到一目的,不惜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美化叛徒,丑化草莽英雄。小说主角之一的旅任伦,清代历史上实有其人,其父兄均是以剿灭友清义军起家而获高位的,而他本人则正是身负着割、抚运河一带抗清武装力量的使命而出任治运总督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和反映农民起义的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成功地适应了中国百姓的审美趣味,使"粗卤"一词在该小说语境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修辞和人物塑造的审美效果--正义美、率真美.这一风格直接而深远地影响了后世英雄传奇和公案侠义小说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10.
在《水浒传》出现之前,中国侠义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侠的出现和侠义观念的流行;侠义文学的出现;侠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元末明初,出现了中国第一部成功的长篇侠义小说《水浒传》。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水浒传》都为中国侠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在题材选择、主题提炼、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创作模式诸方面,对后世侠义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大陆新武侠的当代性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新武侠在21世纪走出了一条与民国旧武侠和港台新武侠都不相同的、具有超越和发展性质的、大陆自己的武侠小说创作道路,以"后江湖"的姿态对当代性作出了回应,网络性与女性主义也是其重要的特征.小椴、沧月、沈璎璎等作家的创作代表着"大陆新武侠"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12.
由于网络写作平台的开放性与匿名性,武侠小说创作领域出现了大量女性作者。在她们笔下,女性角色摆脱了传统武侠小说中男性附庸的地位。同时,女性作者对原有男权主体的武侠世界进行了解构,通过女性的独特视角观看世界,展现对人生的别样感悟。这些都给武侠小说带来了新的元素,并吸引了一批原本回避武侠题材的新读者。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和谐安宁生活的追寻实质上是渴求人间的正义。一个稳定秩序的形成源于当时当地人们所公认的正义。侠是一个几乎被滥用的词汇,从正义追求的视角为其正名,侠尽管是法律在场后的产物,但却是法律社会秩序形成的一个有机补充,是正义的私力救济符号。  相似文献   

14.
论骑士制度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骑士制度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促发,即往昔的历史积淀同彼时的社会现实对接,催生出军事采邑这一赋予骑士阶层以政治权力的经济载体,经过基督教思想在精神上的塑造,骑士制度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咏侠诗的繁荣鼎盛时期。唐代诗人将英雄之梦寄托在游侠身上,通过咏侠来表达自己的功业追求和人格理想,抒写浪漫不羁的情怀、士不遇的愤懑和对民主平等的向往。唐代咏侠诗体现了唐代士子积极入世而又坚持人格独立的精神风貌,完整地体现了唐人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大陆新武侠小说崛起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蕴含着重大的多方面的文学意义和价值.它是港台新武侠小说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对传统的雅俗观念的强烈冲击和微妙消解,也为当代文学如何在困境中发展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大陆新武侠在小说原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今古传奇·武侠版》、《白桦林·新武侠》、《湖北画报·奇幻》、《科幻世界·奇幻版》、《武侠故事》等期刊为阵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2004 年大陆新武侠文坛的成就,昭示着以中国先进文化为指导的中国大陆武侠文学与通俗小说的繁盛。  相似文献   

18.
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的科学主义、理想主义、和平主义构成了大陆新武侠文化先进性的"三大主义".科学主义体现了"第一生产力"对于武侠小说文体发展的动力作用,理想主义体现了大陆新武侠站在历史发展规律性高度对人物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的表现,和平主义是对人类生命和尊严的维护、尊重以及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前进动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墨家思想对中国"侠义"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侠"不出于或归属于墨家,墨家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的"侠义"精神.在下层民间伦理中,小生产劳动者吸纳了墨家思想中的适用成分,以此为价值选择,并影响其行为方式.近代以来,墨侠遗风和革命精神相结合,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一定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立教授的《武侠文化通论续编》,对武侠文学作主题学、民俗学、亚文化伦理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和美学等多学科多层面的观照。在多种文化的整合交融中,颇有新人耳目之论。资料宏富博赡,旁征博引,令人应接不暇。作者尤其熟知于宗教典籍和印度文学。书中,点、线、面三者合一的建构,即"单位观念史学"的架构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