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问世已经二十五年了。这二十五年来,无论是语法教学还是语法研究,“暂拟系统”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语法工作者,特别是广大语法教师,对这个“暂拟系统”比较熟悉。因此,大家热切地期望“暂拟系统”存在的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使这个“暂拟系统”日趋完善,对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暂拟系统”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析句方法上。下边谈谈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分析句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法体系的面貌。正因为如此,在修订《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的讨论中,人们的注意力很自然地集中在句子的分析方法上。对《暂拟》所采用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全盘肯定者有之,全盘否定者有之,肯定否定兼者有之。经过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以下简称《说明和要点》终于诞生了。它是未来的《教学语法试行方案(普通教育阶段适用)》(以下简称《试行方案》)的基本依据。《说明和要点》吸取了前一阶段讨论中的一些好意见,吸取了近年来比较成熟的新的研究成果,在《暂  相似文献   

3.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和《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提要》),都是为了适应中学语法教学,加强语言教育的需要拟订发表的。《暂拟》形成于1956年,《提要》发表于1984年。对《暂拟》进行修订、改正,建立《提要》,是为了“解决二十多年来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的主要缺点和问题,吸取近年来语法学界新的主要研究成果,形成一个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善、有所前进的新的系统,作为学校,主要是中学语法教学的依据。”这是为了  相似文献   

4.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原是初中《汉语》教学语法系统,随后,小学语文课本采用它,多数高等学校的《现代汉语》也采用它。在一个时期内,它事实上成了大中小学教学语法系统。暂拟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是“几十年来我国语法学者的成就融汇起来”的,其中也包含着作者的见解。暂拟系统是有功绩的。这集中表现在提高人们对语法的作用的认识,普及语法知识,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乃至整个社会的语文水平,发展语法科学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良好的作用。作为教学语法系统,同它以前的学校语法相比,它是具有优越性的。比如,它  相似文献   

5.
为了编写《汉语》课本中的语法部分,从1954年到1956年经过语法学界和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一个全国普通学校汉语教学中一致采用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暂拟系统》的功绩是不应小视的。它是我国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汇集了各家语法研究成果,统一了各级各类普通学校的语法教学,被语文教师拥为语法教学的“共同纲领”,对普及语法知识,促进汉语规范化,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都起了很大作用。随着语法研究的深入,经过长时间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1 从提取主干到全面分析 1.1《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是在《暂拟汉语教学语系统》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讨论《提要》析句法的改革和创新,不能不从《暂拟系统》的析句法谈起。《暂拟系统》分析句法结构,用的是主干成分分析法,只是于“六大成分”之外添加个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相似文献   

7.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讲到汉语里有一种复指成分,共有三种类型,其中的一种是“重迭的复指”。它认为,这种重迭的复指是两个词语连用在一起,表示相同的内容,充当句子里的同一个成分的。我们认为,重迭复指结构里的两个词语未必都指相同的内容,也未见得是作同一个句子成分的。“暂拟系统”把这种复指成分说成是和主、谓、宾、补、定、状等成分并列的另一种成分,这在目前是没有人同意这种说法了。正因为如此,目前绝大多数语法工作者都把这种重迭复指结构称为“同位词组”,而“暂拟系统”的修订要点里则称它为“复指词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里则称它为“复指短语”。对于这种所谓同位词组,语法学者的看  相似文献   

8.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的句型系统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句型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以后历次修订都吸收了时代的最新句型研究成果.本文试图通过黄廖本《现代汉语》不同版本句型系统的比较,使读者了解这部教材句型系统产生、修订的状况及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后,关于现代汉语句子的分析,一般语法著作和教师课堂讲授大都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一九五六年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基本上保持了“六大成分”、“找中心词”的体系,有助于巩固这一倾向。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结构主义语法的影响,一些语法学者也在尝试着新的分析法,即层次分析法,或称二分法。一九五二年,《中国语文》月刊上发表的《语法讲话》(后经修订,改名《现代汉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语法一向都把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等当作句子成分来对待的,比如50年代产生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就有六大成分之说。 我们觉得,把它们统称之为“结构成分”比较符合汉语实际。“结构成分”既可用来表示短语中的成分,又可以用来表示合成词内的成分,扩展开来,是不是也可适用于复句,甚至句群内的结构单位呢?恐怕也未必不可以。比如吴启主、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构件”语法》(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一版)就有主句、谓句、补句、衬句等等的称说。如果真能这样把各级语法单位的结构成分称谓统一起来,汉语各级结构单位  相似文献   

11.
二十多年来,我们在现代汉语教学中,都是按照“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后简称“暂拟系统”)来进行的。使用这个系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它使大、中、小学汉语教学有了一个“共同纲领”,教师有章可循,不致各讲各的,使学生莫知所适从。学生毕业后,学过的也能在中学里使用。可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曾碰到过不少的问题,有的自己觉得不很合适,有的是学生提出疑问,我们不能解答得使他口服心服。在这篇小文章里,不能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12.
“前置宾语”之说,由来已久。早在一九二四年,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出版,著者黎锦熙先生首先提出了这一说法,此后许多著名语法学家都表示赞同。一九五六年,《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也采用了这种主张,不过,缩小了所指的范围。为阐述“暂拟系统”而编写的《语法和语法教学》一书中有一篇《宾语的位置》,专就“前  相似文献   

13.
关于偏正词组能否作句中的主语和宾语的问题,语法学界是有分歧的。一九五六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规定,偏正词组不能充当主语和宾语。主语和宾语前面的修饰或限制成分只能划成定语,与主语和宾语处于同级的位置。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学语法及部分大学现代汉语教材都是按照《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来处理这个问题的;有些现代汉语教材和语法著作根本就不提这个问题。但在实际的语言现象中这个问题经常出现,特别是在教学中回避不了。有  相似文献   

14.
全国修辞学会顾问、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顾问、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顾问、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南京市语言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张拱贵教授应我院中文系邀请,到我院讲学。 十月十四日张拱贵教授在我院作了题为:《现代汉语语法新体系的句子分析方法》和《语素及语素教学》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概括地介绍了修订后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与《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析句方法的不同之处,阐述了汉语五级语法单位中的语素及语素教学的意义。张教授的学术报告受到我院师生和来自黄石市各单位的几百名听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5.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是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语法研究的成果制定的。《提要》与《暂拟》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比如,提出了语素这个概念,增加了句群,突出了短语的地位,取消了合成谓语,特别是在析句方法上吸收了结构主义层次分析的长处,所有这些改进,使得这个新的语法系统,在科学性、实用性、简明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为广大语文工作者所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按《中学教学语法提要》(试用)重新编写了汉语知识使之更趋科学化,与以前所采用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相比,是大大迈进了一步。但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提法,觉得有必要提出来加以讨论和澄清。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语法教学中,有必要保留原《暂拟系统》采用的“词素”这个概念及其意义。这是由于词与比词小的语言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把“词素”看作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并把“词索”同“宇”、“词”区分开,对手掌握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是很有帮助的。而主张改用“语素”的概念及其定义的种种理由,尚嫌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一通常说的复指成分,在不同的语法书里,名称和含义不完全相同。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编写的初中《汉语》课本①认为,“用两个词或者词组,指同一样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这是一种复说的表示法。这样的成分叫作复指成分。”并把复指成分分为三类: (一)重迭的复指:有的“两个名词或者词组重迭在一起”;有的“两个代词重迭在一  相似文献   

19.
<正>自《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产生到《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制订,其间,已经有二十五年.时间是漫长的.这主要是由于十年动乱使我国的语言研究工作陷入混乱和停滞状态所造成的.二十多年来,我国教学语法研究取得哪些成绩?我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这项集体性成果上.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语言学界从各个角度对象声词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语法提要》)将象声词从《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简称《暂拟系统》)的形容词中独立出来,成为汉语词汇大家族的正式成员,耿二岭《汉浯拟声词》、《汉语拟声词词典》也相继出版。这些似乎都在证明一个事实:象声词的性质已有定论,没必要反反复复讨论了。其实不然,到目前为止,象声词研究的部分新成果并未被语法界正式承认合理吸收,许多争论性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些都容易造成错解和迷茫。一句话,象声词研究仍陷在迷谷之中。 命名:困惑之一 摹拟声音的词,自古有象声字、状声字、状声词、象声词之称;现代多用象声词,兼用摹声词、模声词,目前状声词和模声词已走向消亡;自八十年代始,语法学界侣用拟声词,摹声词只剩遗迹,象声词仍在语言学著述使用中显示着自己的生命力。那么这个概念采用哪个术语好呢?术语的生命在于“信”,即意义的确指性,以避免歧义理解。在此前提下,应求“达雅”(指通俗易懂、外延的周密、内涵的繁富),其中“信”应摆在首位,是必备条件,“达雅”为补充条件,宁缺勿滥;以“信达雅”俱全为佳。也就是说,当同义术语都具有确指性时,“达雅”则上升为确定优劣取舍的因素。象声,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