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哀希腊》一诗,见于英国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杰作《唐璜》第三章中;诗人借一位希腊歌手之口,在唐璜和海甸的婚礼上将它唱出.歌手缅怀古希腊的灿烂文明和文治武功,以感奋当时处于土耳其人统治下的希腊人民,激励他们为民族解放而奋起斗争,表达出歌手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诗共十六节,可分四  相似文献   

2.
<正> 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的杨德豫译《拜伦抒情诗七十首》,包含有这位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名篇《哀希腊》。《哀希腊》本是拜伦长篇叙事诗《唐璜》中的一支歌曲,拜伦在这支歌曲中,借一希腊诗人之口哀叹具有光荣历史的希腊古国如今受异族欺凌宰割,激励希腊人民为争取独立自由而斗争。由于情感沉痛真挚,内容结构上又可独立成篇,历来引起人们翻译的兴趣。据笔者所知,早在清末就有马君武、苏曼殊的旧体诗译本;其后又有胡适的古诗歌体译本;一九八○年,暨南大学《世界文艺》杂志第二期又刊载了周流溪、李继声二同志的七言旧体诗译本。另外,梁启超在其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用曲牌《沉醉东风》和《如梦亿桃源》分别译了本诗的第一节和第三节。白话译本,据笔者所见,有解放后卞之琳、朱维基和查良铮的三个译本。卞译本为专译,朱、查译本则见于所译《唐璜》中。在文言译本中,马、苏译本文字之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第一个将拜伦的诗歌《哀希腊》引入中国,他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在当时都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利用操纵论,对梁译《哀希腊》进行分析,指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为了宣扬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梁启超有意识有目的地超越当时主流封建意识形态,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文化潜能,对《哀希腊》进行改写、操纵,说明了文学翻译是对原文有目的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4.
一、气往轹古,辞来切今大约在两千三百年到两千二百五十多年前之间的八十多年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曾经在他的故国楚的南疆,五百里洞庭之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低徊夷犹、(《九章·抽思》乱辞)哀故都之日远、(《九章·哀郢》)魂一夕而九逝,(《抽思》)心维结而不解,思蹇产而不释(《九章·悲回风》)然而媒绝路阻,沈菀(音郁,积也。)莫达,(《九章·思美人》)最后,只有临沅湘之玄渊,遂自忍而沈流,(《九章·惜往日》)投身汩罗,葬于江鱼腹中(《渔父》)。  相似文献   

5.
拜伦《哀希腊》先后有梁启超、马君武、苏曼殊、胡适等多种中文译本。诗中反问对比修辞手段的大量运用、韵律的巧妙安排等是其富于诗美感染力而广为传诵的本体原因。同时梁启超等译者的个性化翻译或曰“创造性的叛逆”对开发原诗所蕴含的巨大的革命鼓动力量也不容忽视:《哀希腊》对马君武《华族祖国歌》、胡适所谓“试验的态度更显明”的《自杀篇》及蒋光慈《哀中国》等诗作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拜伦在五四时期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拜伦在中国有着突出的影响。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哀希腊》一诗的译介和苏曼殊、鲁迅的介绍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中国对拜伦的介绍是逐层深入的———从《哀希腊》的反抗民族压迫,到苏曼殊揭示的浪漫不羁,直到鲁迅指出的张扬自我,拜伦精神的各个层面一步步被中国读者所认识,并对中国文化的转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翃是明末清初的布衣诗人,他的诗通过族弟王庭刊刻的《二槐草存》、朱彝尊《明诗综》以及一些地方诗选流传后世,仅三百余首,与实际作诗一两千首相差太远,且内容大多是思乡怀友,即物兴感,真正触及时事的寥寥无几,远不能反映王翃诗歌创作的全貌。上海图书馆所藏王庭编纂的抄本《王介人集》录诗1170首,是最为完整的王翃诗集。通读可知哀民生多艰、忧晚明政局、斥叛乱侵略、表达对抗清志士的哀挽和礼赞,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发掘出这部诗集,才能真正理解王翃"既遭兵乱,多感愤叹咤"、"命意构章,一本杜陵"的诗人本色。  相似文献   

8.
《诗经·小雅》的《采薇》诗,末章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诗话家作为反衬的例子。例如清代王夫之的《姜斋诗话》评曰;“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周振甫的《诗词例话》更具体地指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用杨柳在春风中飘荡的美好景物来反衬士兵的愁苦。春天是欢乐的季节,士兵却在这时被迫出征,所以加倍显得愁苦。士兵回来时心情是愉快的,诗人写道:‘今我来思,雨雪  相似文献   

9.
清人蒋骥定《涉江》作于《哀郢》后,这一看法颇具代表性,为近现代多数研究者所认同。《九章》中9篇作品,现在能确定作于顷襄王朝屈原被放逐江南之后的有5篇,即《哀郢》、《涉江》、《悲回风》、《怀沙》、《惜往日》。照蒋氏的说法,这5篇中《哀郢》最先写出,写于...  相似文献   

10.
《哀江头》是杜集中的名篇,仔细分析本诗的思想内容,就不难发现诗人把荒淫误国之责归于统治者唐玄宗,并未深责杨贵妃。这是杜甫不同凡响的地方。《哀江头》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