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间的贸易往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中美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中美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均衡因果关系。中国对美出口与自美进口都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出口的作用明显大于进口的作用;短期内,中国自美进口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尚有一段时间的抑制作用。基于双边经贸关系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国既要重视对美出口,也要适度扩大对美进口,这对于发挥中关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陆利香 《学术论坛》2012,35(8):183-188
作为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包容性增长之于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意义重大。贫困和不平等的广泛持续存在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包容性增长的必然要求;相互信任与求同存异则是实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包容性增长的前提;而必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自由化是实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包容性增长的策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未来我国应继续秉承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践行包容性增长,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区经济一体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新飞  谭秋梅 《学术研究》2007,31(10):82-88
本文利用14个行业构造两种产业专业化指数,运用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法来分析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以生产率为权重的产业专业化指数能够较好地说明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每提高1%的产业专业化指数可以带来中国长期经济增长1.65%。产业专业化指数对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存在正向冲击效应,并且能够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变化。贸易开放度的增加,导致生产率较高行业的专业化生产,从而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1993—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值合计约0.05—0.07,表明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2)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3)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表现为以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主,但是也有空间负溢出的证据。(4)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多维要素中,劳动力和其他公共部门的资本存量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弹性仍然较大,新经济增长因素与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但当前增速出现明显放缓趋势,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大。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成因在于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力消耗殆尽,质量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形成接续。未来中国经济稳增长的思路是从关注数量增加的“高速”增长转向质量型“中速”发展。路径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鼓励创新驱动;缓解短期内经济周期波动,避免中等国家“收入陷阱”困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跨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规律性现象。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完成了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有的国家正处在转变的过渡之中。本文将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放在世界范圈,内进行比较分析,从国外经济增长方式的演进规律,研究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初始条件和时机选择,进一步探索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1949年以来福利分配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特征与事实,总结福利分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中介渠道,对福利分配状况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促进了总体福利状况的改善,但是福利分配在阶层之间存在不平等,福利分配状况受制于财政支出与政策选择。通过改善福利分配的平等性,对投资消费需求、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社会环境产生正向激励,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包容性增长"下的"中国新速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包容性增长"是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其"共享性"的核心理念将加快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变"中国速度"的内涵,即更加注重绿色增长、均衡增长、正义增长和全面增长,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所有人群,并以更加"清洁"、更高质量、更强创新能力的"中国新速度",来践诺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中国责任".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道路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正越来越呈现理论的贫乏和无效率。过去的体制外改革、增量改革和成本最小化改革已不能适应今天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进程的新发展,现在体制内改革和攻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那么,如何刻画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中国的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在现阶段又如何概括?这是很多学者感兴趣而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重大问题。体制柔性,即体制适应性及体制活力,是转型式经济增长的内在支撑条件。体制柔性能更好地刻画和表述中国的转型式经济增长的进程,更好地解释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并对以后的改革进程和经济增长给予阐明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信贷增长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信贷资金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贷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业信贷资金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农业经济增长则不是农业贷款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1.
孙伊然 《社会科学》2024,(2):126-134
中国增长是当今时代的重大标志性事件。这一事件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折射出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深切关联。理解中国增长,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脉络而予以审视,探究其内在属性、关键动力与指导理念。增长依托于且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增长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经济层面,而不单是经济层面。增长背后是全局性、系统性的新发展理念。对于世界而言,中国增长的意义主要体现于规则、交往获益、价值观三个层面。在规则层面,中国的增长意味着与发达国家之间就国际规则的磨合趋于明朗化,全球南方的发展空间趋于扩展。在交往获益层面,中西之间竞争合作并行的态势很可能会延续,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则更趋长期性、互惠性与韧性。在价值观层面,受中国增长的影响,发达国家对现代化的理解正在经历反思与调整,而发展中国家对“另一种选择”的重视则意味着全球南方提升内部凝聚力、加强彼此协调水平的可能契机。  相似文献   

12.
20多年来中国的GDP每年以9%左右的速度递增,这种高速增长举世瞩目。对经济增长理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以及理论界围绕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最新争论进行了综述,并在此提出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是否已经结束,这是一个备受世人关注的问题。经济增长理论和高速增长经济体减速的国际经验能够为我们认识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基于PWT8.0数据的核算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投入增长率的下降使得中国在未来10年内难以实现8%以上的增长;参照日本和韩国经济减速的经验,在未来5年之内,中国经济增长率有可能下降到6%左右。在当前背景下,如果强行维持高速增长反而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中国应该主动适应中速增长时代,并从关注经济增长速度转向更加关注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资本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1952~2002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中国 195 2~ 2 0 0 2年基本经济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发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特征 ,进而以此为出发点 ,建立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 ,通过这些假设推导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数理经济模型是AK型的。最后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并用经济数据进行假设检验 ,基本结论是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资本投资 ,生产函数是AK型的  相似文献   

15.
李平 《人文杂志》2003,(6):62-66
制度是当今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要素。政府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 ,通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成贸易自由化 ,在短短时间内解决了制约经济增长的基础制度供给的稀缺性问题。经济体制转型期与入世过渡期在中国经济增长起飞阶段的特殊重合 ,进一步刺激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分析:1978~1997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高速经济增长。毫无疑问,中国市场化改革和人力资本增长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西方学者往往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归功于物质资本,即高积累和高投入的结果,忽视市场化改革和人力资本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实证角度分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和市场化等因素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保平  宋文月 《学术月刊》2015,(2):15-22,66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引起原有比较优势和增长红利的衰减,还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新常态背景下自然资源、人口、技术以及资本等要素禀赋结构发生了变化,对此,需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作出判断。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由于增长速度的换挡,实际经济增长率会下降,但是潜在经济增长率依然有较大的空间,短期经济增长不可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从长期看经济增长依然具有可供开发的经济增长潜力。新常态背景下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经济结构重构、增长动力重塑,来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制度、人力资本、技术和结构等方面制约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因此,新常态背景下宏观政策的基调是在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发挥供给政策和长期政策的作用,通过振兴实体经济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转轨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既是数量的扩张过程,又是质量的提高过程,是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的统一。自1978—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36%的速度增长,经济规模总量迅速扩张。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与数量扩张并不同步,即转轨以来经济规模总量迅速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比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的讨论和现实出发,提出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运用中国30个省区1978-2001期间的年度数据,采用对面板数据进行随机系数模型分析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中规模报酬变化的时间变动特征和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板块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已经转向由规模报酬驱动的内生增长过程,呈现出不断自我加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制度变迁及政府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文章从制度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以及政府的推动作用.从而总结出中国经济增长的独特模式.首先对以往的一些经济增长理论作了简单的回顾.其次分析制度因素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作用,然后分析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推动作用,最后指出目前存在的制度短缺因素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从而讨论后发展时期为解决各种制约因素而要求政府行为做出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