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10年来,日本银行的巨额不良债权①(NonPerformingLoansorNPL)问题一直是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经济学家和政府部门的关注。最近,一些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也对日本银行的问题表示关切,呼吁日本加大不良债权的处置力度,尽快解决银行不良债权。通过研究日本政府和银行对不良债权采取的处置措施,以期对我国银行不良债权的处置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有企业金融不良债权的处置问题,采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分析了金融不良债权的处置模式,提出借鉴外省的成功经验,采用打包出售、设立不良资产池、债转股等方式创新处置模式。研究结果为辽宁省金融不良债权的处置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国有投资公司的发展环境及其不良债权的形成原因为背景,分析了国有投资公司不良债权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不可回避地遇到银行不良债权问题。不良债权既成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严重障碍,又是银企双方的沉重包袱,给国民经济留下了浓厚的阴影。本文拟就化解不良债权的原则框架及其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银行的信贷资产总量中存在一部分不良债权(《贷款通则》中将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称为不良债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足为怪。但不良债权超过合理的限度,长期居高不下,并且大多数银行如此,则是不正常的现象。它不仅会危及银行自身的生存,还会危及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本文主要讨论防止这种非正常不良债权产生的对策。文中所说不良债权就是专指这种超过合理界限的逾期、呆滞、呆帐贷款。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受不良债权问题的困扰,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和通货紧缩状态中.对不良债权的认识和处理日本经历了一个从依靠民间金融机构和存款保险机构救助到由政府动用公共资金向银行系统注资的阶段.但是救助效果并不理想,90年代不良债权始终是困扰日本经济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是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手段之一。本文在描述和分析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涵义及运作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实行不良债权证券化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场经济改革之际,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国有四大专业银行商业化之日就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成功之时。而历史遗留下来的不良债权,据保守估计约有S000个亿,已成为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严重阻碍。如何消化不良债权呢?本文试从不良债权的形成原因着手分析,提出若干解决办法。一、银行不良债权的成因1、资金供给制,企业内部预算约束软化是造成投资饥渴症,形成不良债权的根源。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统收统支’泊b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采取包下来的办法,实行无偿拨款。这种把资金…  相似文献   

9.
假设清算法以成本法为基础,通过对债务人在清算状况下不良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债权最低变现价值,是金融不良债权评估中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目前已在金融不良债权评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对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企业,以及仍在持续经营但不具备稳定的净现金流或净现金流很小的企业,假设清算法在合理定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信贷资产的存量盘活和增量优化是提高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效益性与安全性的关键所在。对企业有效益、有市场、有销路的产品实施货款“封闭运行”管理,支持企业走出困境;把不良债权变股权;对不良债权实施托管。  相似文献   

11.
1997年下半年以来 ,日本进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日本消费不振 ,日本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大量不良债权以及日本政府的政策失误等 ,是这次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日本首先要整顿金融机构 ,尽快处理其不良债权 ,恢复人们对日本经济的信心 ,扩大内需 ,才能使日本经济走出低谷 ,逐步复苏。  相似文献   

12.
金融安全呼唤投融资体制与银行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银行业不佳的经营现状及其严重的不良债权问题潜伏着极大的金融风险,成为我国金融安全的极大隐患.本文认为,不良债权问题根本原因是我国不合理的产权制度下的投融资体制,应当通过国有产权分散人格化及国有产权营运人格化来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和高效的投融资体制,以控制银行、企业不良债权债务.同时,通过五大创新的金融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从而达到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安全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按照贷款安全程度的不同,银行贷款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与呆帐贷款四种占用形态。银行不良债权就是指后三种贷款占用形态,即“一逾两呆”贷款。银行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形成一部分不良债权,在所难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作为真正的市...  相似文献   

14.
债权凭证制度的出台曾一度被认为是医治“执行难的良方”,但是由于债权凭证制度缺乏法律依据,剥夺了当事人依法享有主张利息的权利,还在实施中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其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不良社会效果,所以有必要坚决摒弃这一制度,重塑执行中止制度,使执行中止严格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15.
从最初的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一枝独秀,到今天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遍地开花,对其的处置方式也由从最初的单一的政策性剥离到今天多种手段较为成熟的商业化运作,中国的不良债权资产的处置清收工作已经走过十个年头。资产公司从无到有,配套法律法规从零到慢慢不断健全,不良债权处置工作的探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具体操作中,因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参差不齐,导致具体处置中出现不同结果。本文结合笔者自身自身的实践经验,从微观角度对不良金融债权转让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力争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从信号博弈的角度解释经济转轨时期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行为,分析了转轨时期我为商业银行大量不良债权形成的微观机理;指出转轨时期的一些特殊因素使得信贷抵钾、担保等都难以成为企业对银行发出的有信息价值的信号,制度上的规定也使得信贷利率失去信号的作用。企业的信贷参与约束条件很容易得到满足,从而信贷博弈难以达成银行所期望的分离均衡。转轨时期银行的信贷参与约束条件也较容易达成,而后期较大的清算交易费用使得大量的不良债权滞留下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国有专业银行不良债权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学术界的几种主要化解思路的利弊,并提出了重新资本化及帐户重整、股份化与“债转债”、成立国有企业投资银行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三个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韩国《资产流动化法》解决了1997年金融危机中发生的金融机构的巨额不良债权,2011年韩国又公布了《资产流动化法》的修改草案,试图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尚缺乏法律支持,特别是利用SPC方式的资产证券化必需借助法律平台,应制定相应的税法特惠制度降低资产证券化的成本,规定与民法不同的有关债权让与对抗要件、抵押权的取得等规定,以此来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分层次处置不良资产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产处置手段与资产状况相结合的角度 ,处置不良金融资产的业务操作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交易处置 ,创造现实现金流 ;资产证券化 ,创造预期现金流 ;债权重组 ,追求最佳处置效益 ;坏账核销 ,实现资产终级处置  相似文献   

20.
论债权的相对性与不可侵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人是否可以侵害债权与债权的相对性密切相关。债权的相对性肇端于罗马法,但在近代具有了新的底蕴,承载了债权的自由价值与秩序价值。相对性与不可侵性是债权在不同领域分别表现出来的两种特性,两者可以并存于债权中,但在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方面,债权的相对性又决定了应引入"善良风俗"原则对其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