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整个世界如此关注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此蓬勃,科技知识的新陈代谢如此迅猛,国际间的科技竞争如此激烈。当前,正值培育下个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摇篮时期,更加深层的自然本质和微妙奥秘正在探索之中。各个领域,所有学科,交相辉映,共同为人类科技知识的海洋,构成了一幅波涛汹涌、波澜壮阔的图景。 1.科技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据统计,在人类6000年的文明史中,近30年开发的 相似文献
2.
艾青诗歌鲜明的时代感并不能掩盖其个性和自由意识,诗论家艾青试图贴近时代的兴奋和壮烈与诗人艾青对于时代的敏感和疑虑都杂揉在了《时代》中:顺应时代的光明的一面成了主流,而对时代的怀疑和焦虑则被潜藏在意识深层。艾青诗歌的价值,或许正在此意义上凸显出来:艾青诗论及诗歌的新的阐释空间,可能在于诗人追求时代和自由的心理及身份焦虑之间的缝隙。 相似文献
3.
艾略特的《荒原》用陌生化的艺术感受方式构筑了荒原意识,用化丑为美的方式演绎了荒原意识,用宗教精神超越了荒原意识。 相似文献
4.
梁斌的《红旗谱》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富有张力的女性形象,表现了不同女性主体意识的成长以及自我追寻的精神轨迹。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分析学视野,解析文本中的三种女性人物类型所蕴涵的主体意识成长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文本深层意蕴得以形成的创作心理无意识因由。 相似文献
5.
他山之石——从《大学校长的遴选》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大学现状引发的多年持续讨论,早已触及办学理念和大学体制这样的深层问题。大学校长如何产生以及该有怎样的角色定位.是办学理念和体制的重要体现.直接关乎中国大学的品质和发展前景。大学校长作为一个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也就势所必然。无论2005年南方周末“聚焦大学校长”.还是《八位大学校长》《逝去的大学》等书纷纷出版……都反映了同样的强烈关切。迄今为止.围绕大学校长这一主题,有心者在:直陈现状的同时.几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我国曾经拥有过的那批开风气之先、足以为后世典范的大学校长们。这种研究视角成功地就大学校长的过去与现在提供了令人深思的鲜明对照:而校长官派的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也已成各界有识者的共识。可是,应该以怎样的途径和方法来取代官派,尚缺乏具操作意义的见解。但刚出版的《大学校长的遴选——理念与实务》(黄俊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以下简称《遴选》)广泛介绍了欧美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做法.为内地大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大学现状引发的多年持续讨论,早已触及办学理念和大学体制这样的深层问题.大学校长如何产生以及该有怎样的角色定位,是办学理念和体制的重要体现,直接关乎中国大学的品质和发展前景.大学校长作为一个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也就势所必然.无论2005年南方周未"聚焦大学校长",还是《八位大学校长》《逝去的大学》等书纷纷出版……都反映了同样的强烈关切.迄今为止,围绕大学校长这一主题,有心者在直陈现状的同时,儿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我国曾经拥有过的那批开风气之先、足以为后世典范的大学校长们. 相似文献
7.
翁贺凯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5)
在中国学术史的发展进程中 ,《礼记》的编撰过程一直是一个聚讼纷争的问题 ,本文试图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 ,辨析《礼记》之源流 ,提出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作者认为 ,对两汉经学的今古文之争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能以为戴圣是今文仪礼学家就不可能辑取古文记。戴圣于今古文之争未起之时确曾抄传古文经纪并以之为今文家之学。但以现存文献仍然无法确知戴圣是否曾将所传之记辑定成书。作者更倾向于认为 :今本《礼记》四十九章是辑自东汉礼家之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中国也正遭遇着空前的道德危机,一个多世纪来的文化断层应是造成当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温总理的《仰望星空》及安徽汤池小镇三年巨变的奇迹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应该有一些有益的启示,凭借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来加强国民道德教育,也许是当代中国人道德重塑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9.
<正> 元杂剧《赵氏孤儿》,被称为元代四大悲剧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已早负盛名。著名戏剧理论家王国维甚至说它是“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即列入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但近年却有学者对它的悲剧性质提出了质疑,认为《赵氏孤儿》“严格说来不是一出悲剧”。因为悲剧人物不是由“顺境转入逆境”,而是相反。“其效果不是悲,而是喜……还因为“不幸的事件在作品里,不是悲剧矛盾激烈冲突的结果出现在末尾,而是作为情节发展的原因与动力出现在戏剧的开头。”(《悲剧论》128页、130页)应该怎样分析和看待此剧,我想结合有关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以后,西学以新学的姿态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与融合.从1898年~1901年间<申报>书籍广告数量与内容的统计与分析可见:新学对旧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引领着时代潮流,同时也刺激了中国传统经世实学的传播,并且为了扩大影响,新学、旧学之间也时常互有借重.这些都深刻地体现了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互相交融的原生态势.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印证并指导着当代中国资本有机构成的演进。研究发现,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国内外学者的推进性研究下呈现进一步发展的新态势,同时当代中国资本有机构成已具有下列新特征:资本有机构成是缓慢上升的,其变化呈现阶段性特征,三大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有差异。实践中伴随中国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上升,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十分显著。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冲击或将对资本有机构成产生严重影响,一方面使其急剧增大,另一方面导致其分布在各地区、各行业领域严重不平衡,并形成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面对高新技术对中国资本有机构成带来的新挑战,需要正确引导社会对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应用,适度培育智能化程度较低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优化劳动者的能力结构,合理实施反哺政策。 相似文献
12.
消费社会的到来促成了实用主义在社会生活中的全面胜利。个人主义对个体的强调,解构了集体主义价值观赖以存在的基础。然而,集体主义不仅为当代人提供着现实的安全保障,在理论上也是人类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重建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其存在的坚实根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是这一精神文明建设工程的领路人。本文拟通过对影片《求求你,表扬我》的文本分析来探讨消费社会语境下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危机与重建。 相似文献
13.
随伴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包括散文在内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也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这个历程是悲壮而辉煌的 ,其间交织着知识分子多少痛苦与欢乐、绝望与理想的心灵搏斗 ,包涵着中华民族多少艰苦卓绝、英勇豪迈的血火洗礼 !它始终与民族的命运密切联系 ,肩负了神圣的历史使命。由此 ,鲁迅先生提出的“改造民族的灵魂”就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的总主题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一些《资本论》的教授者和研究者,常常在各种场合抱怨社会上有一种轻蔑《资本论》的思潮。有些经济系学生,课堂上不听老师讲,自己在下面偷偷看西方经济学。这种倾向确是存在,也确该批评。然而,在这种倾向面前,我们作为教授者和研究者,是否也反思过自身的教授和研究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承担若干责任呢?在强调坚持中发展时,是否也重视在发展中坚持,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贡献出创造性的见解呢? 相似文献
15.
《国语》非一人一时之作 ,客观上为研究我国早期散文提供了可靠的蓝本。其中的《周语》凝练古朴 ,《齐语》层次渐明 ,《越语》纵横捭阖 ,三个时期的作品勾勒出早期散文发展的轨迹 ,展现了中国史官的实录精神。 相似文献
16.
17.
作为世纪末女性写作进程中具有转折意味的创作标志,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以“变态的”和“多面性的”女性姿态完成了对中国现代女性形象塑造的一次革命,它以真实的“丑陋”颠覆和亵渎大众读者对女性角色的阅读期待,并因此而预示着当代女性写作的新的视角和另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回忆三十年代他那本《大众哲学》问世后在思想界特别在进步青年中所产生的启蒙作用和影响,至今犹留着一股新鲜而历久不磨的印象。 真理从来笑管窥, 神州莽莽欲何之! 快哉大众开新眼, 相似文献
19.
《人权的终结》[1] 是一本集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于一体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人权进行了富有见地的分析和论述的人权新著。笔者有感于它的晦涩难读 ,并为它颇具新意的观点所吸引 ,因而决意在通读数遍之后 ,对之进行梳理 ,在此基础上作一些思考。这就是 ,什么是人权的终结 ,人权是否真正走向了终结 ,人权又将何去何从 ?一、什么是人权的终结“当实用主义的辩护者指出了意识形态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和乌托邦的终结时 ,这并不意味着人权已取得了胜利 ;相反 ,这导致了人权走向终极。当人权失去了乌托邦的目标时 ,人权… 相似文献
20.
"总体"是黑格尔哲学的重要的概念,更是理解黑格尔思辨逻辑的关键。黑格尔认为,一个真正的哲学体系应该是一个首尾相连的圆圈式的总体,"一种内容只是作为整体的环节,才得到其正确性的证明,在这个整体之外,则是毫无根据的假设或主观的确信。"本文从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哲学圆圈、具体概念、有限和无限等三个方面探讨黑格尔的总体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