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及筹办民族文化生态村的设想东巴文化研究所整理已故原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工作部副部长、云南省民委语言文字委员会主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所长和万宝同志,曾于一九九四年多次向云南省委及有关部门同志提出“东巴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来,东巴文化研究的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不断有创新成果,成为国际文化研究的对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热潮,研究成果丰硕,一个国际性的纳西东巴文化学正在形成。伴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东巴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推动东巴文化全方位走向市场,东巴文化传承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东巴文化研究向深层次发展,东巴文化产业市场化出现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纳西东巴文化数据库及其网站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探讨纳西族东巴文化数据库建设的数据源、数据采集标引、数据库结构、软件选择和数据录入等相关问题 ,分析东巴文化数据库与东巴文化网站的关系 ,对两者的共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1999年10月在中国丽江召开的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暨国际东巴文化学术研讨会东巴文化的诸多方面作了多角度探讨,取得了许多新成果。本文是对此次研讨会学术探讨与成果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纳西东巴文化研究国际化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东巴文化研究国际化历程。对东巴文化研究国际化的成因、国际化研究的意义、现状及前景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6.
东巴古籍的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巴古籍的整理与研究萧霁虹云南的纳西族以保留古老独特、宏大精深的东巴文化而著称于世。东巴文化主要以世界上罕见的活的东巴象形文字书写的古籍文献──东巴经,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童年时代特殊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画卷。东巴古籍内容宏富,涉及哲学、历史、地理、宗教、医...  相似文献   

7.
旅游开发背景下东巴文化的新际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旅游开发热潮给丽江东巴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政策、纳西民众、旅游市场、知识分子等因素是东巴文化再生产场域中的主要作用力,而对于曾经与纳西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着丰富内涵、多种形式的东巴文化来说,围绕它进行的所有行动也许并不能改变这一文化在未来越来越渺茫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国大型学术年卷《国学研究》第四卷已出版发行,该学术大刊刊登了纳西族学者戈阿干的长篇论文———《纳西东巴骨卜和象形文骨卜书》,将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文化推向国学研究高峰,拓展、加深了东巴文化的学...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古老的东巴文化,有其丰厚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可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谈论东巴,大都从宗教方面着手,也有许多论及东巴与纳西族文化的文章,惟多侧重于文化的某个方面。对创造,传承纳西族传统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东巴经师的全面研究则多少有些忽视。从纳西族文化的发展来看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七世纪以前为原生文化,从七世纪到十三世纪初(唐宋)为形成纳西族传统文化——东巴文化时代;元明两代为双轨文化——东巴文化和接受汉族文化并行,从清初丽江改土归流到公元1949年,东巴文化与汉文化逐渐交融,形成新的纳西族文化。本文试图将东巴放在纳西族文化总体发展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体育观奠定了中国体育发展的基础,邓小平的体育观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为中国体育发展和走向世界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在2008年奥运会即将召开之际,学习他们的体育思想,对我国的体育事业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日趋加快,中国即将加入WTO,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降低成本,对于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国民经济顺利健康发展,意义非常重大.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在宏观上要建立宏观调控体系,降低整个社会成本;在微观上要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降低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13.
虚拟博物馆的出现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把文物中承载的各种信息抽取出来,将传统的静态文物转变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的数字化信息,使访问者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随心所欲地在博物馆中漫游、学习。因此,以丽江市东巴文化博物馆为原型构建东巴文化虚拟博物馆。虚拟博物馆通过向访问者全面展示蕴含在展品中的文化精髓外,充分结合人机工程的特点,将用户的心理特征、使用习惯和学习兴趣纳入到虚拟博物馆的设计中,最大限度考虑"人"的使用因素,不断突出人与虚拟博物馆之间自然、流畅的交流与协作,在为访问者提供形象、生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访问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也使东巴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能够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纳西族东巴文化展览作为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展览之一,于九月十日至二十七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引起了强烈反响。费孝通、阿沛·阿旺晋美、钱伟长、胡绳、程思远、司马仪·艾买提、江平、伍精华、赵延年、任继愈、钟敬文、黄胃等党政领导人和学界名流莅临并题辞留念。各界人士近千人出席了东巴文化展开幕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十几家新闻单位报道展出盛况。一些外国记者也来展厅采访。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武术运动所具有的深刻文化内涵入手,阐述了这一项目的发展内因及其走向世界具有的必然性,并就如何使武术文化走向世界的几点外因进行剖析,使其推动武术运动及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纳西族的“青蛙五行”与生命观杨福泉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中有独特的阴阳五行观念,它对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拟讨论纳西族的阴阳五行和纳西族的生命观之间的关系。纳西族的阴阳五行在纳西语中称为“精我瓦徐”,直译为“精我五种”。五种指五种物质,即...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发展传播学作为一种旨在把现代传播技术和理念纳入传统地区发展的理论范式,进入后发地区学者和施政者的视野.其中所突出强调的传统与现代化结合的思路框架,对考察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发展传播学可以很好地解释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东巴文化的传播现象,借助网络等现代化的传播渠道,古老的纳西族东巴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纳西传统文化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数字丽江""数字纳西"等新媒介传播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和艺术学角度考察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现状 ,提出并论述了三个论题 ,即文化模式生成于生命存在的意义化、当下中国美术文化的集成空白、良好对话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建构 ,以及文化变迁之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走向世界郑思奋(财金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集团化和区域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各国都把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开拓经济成长的新增长点,作为经济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及国际贸易发展趋缓,但跨国经营却一枝独...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之质疑全国权,徐东日“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这一始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口号,在我们看来,虽貌似开放,可实则封闭。长期以来,不少人不是以时代与世界的先进水平为标准来思考问题,而是总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