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艳春 《西北人口》2010,31(3):42-46
本文借鉴社会保障测度模型.运用贫困老人生活保障深度指标、贫困老人生活保障水平与宏观经济偏差指标、贫困老人生活保障力度指标,利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2年到2007年闻贫困老人生活保障水平和各地区人均GDP等宏观经济指标。来测度我国农村贫困老人生活保障水平,并分析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判别分析显示:各地区贫困老人生活保障相对序数基本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划分相一致,我国各地贫困老人生活保障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只有辽宁、福建和山东保障水平偏低,宁夏和新疆保障水平偏高。但从贫困老人生活保障与经济的偏差来说.存在偏差较大。东部地区一些省份虽然贫困老人生活保障的绝对水平高于全国.但相对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梁鸿 《南方人口》2001,16(1):42-46
贫困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富裕农村社区贫困问题研究往往容易被忽视。从贫困负面影响而言,富裕社区的贫困问题,对社会所构成的负面影响和压力更大。本文利用苏南农村调查资料,探讨了富裕农村社区贫困问题,包括测量标准和家庭特征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3.
城市相对贫困问题中的特殊群体:城市农民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并引起重视。与城市常住居民相比,流动到城市打工的农民无论在居住条件、物质生活、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居于弱势,成为城市相对贫困问题中的特殊社会群体。与职工下岗造成的贫困不同,造成城市农民工相对贫困状况的起因包括户籍管理方面的暂住证制度、城市产权及其收益分配制度等制度性因素,也包括资源配置传统规则的惰性和农民工群体素质等非制度性因素。如果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因素变化不大,城市农民工的相对贫困状况将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4.
2005年初.陕西省岐山县的“四套班子”领导.深入全县14个乡镇的70户贫困纯女户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了解情况,感谢他们为国分忧,自觉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并给每户送去了200元生活困难补助以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保证让每个贫困纯女户家庭过一个祥和舒心的新年。  相似文献   

5.
生活质量提高、人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申利侠郎秀云(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复旦大学社科部上海200437)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生活质量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人们生活条件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方位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市新贫困现象日渐凸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城市贫困救助体系在“设标”和“寻标”环节均存在缺陷,难以适应城市贫困形势发展的需要。城市贫困救助体系的改革必须对“谁是贫困者”“如何寻找贫困者”等问题进行重新回答,拓展选择的目标范围,更新工作思路,让更多贫困者受惠。  相似文献   

7.
八河川镇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北部山区,从2004年开始,镇政府把关爱贫困女孩,救助贫困母亲活动作为民心工程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使全镇弱势群体的女孩和女儿户家庭生产不断发展,生活不断提高,信心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人口学角度论述了贫困与人口的相互关系,贫困地区人口问题突出,而人口过剩又阻碍了贫困人口的脱贫和贫困地区的综合发展,形成一个贫困──人口──贫困的怪圈。由此得出结论:消除贫困必须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人口控制,把消除贫困的措施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文中还提出了一组二者相结合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日前,茫茫白雪和刺骨的寒风笼罩着江苏邳州市运河两岸寂静的村庄和田野,该市燕子埠镇郭庄村贫困独女户王良善家里却是笑语不断。该市计生局局长公佩杰代表全局员工专程看望慰问贫困独女户,来到了她家,送来了面粉、大米、食油等生活和学习用品。  相似文献   

10.
生育观与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贫困地区生育观的基本特征及其归因 人们通常认为:贫困就是经济的贫困。而事实上,贫困是一个“综合症”;恶劣的生存环境——落后的社会条件——薄弱的经济基础——低下的人口素质构成贫困地区的恶性循环。因此,研究贫困地区的生育观,应当防止单一的“经济决定论”。  相似文献   

11.
控制人口在我国作为基本国策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3P”(3P指人口、贫困、污染的英文简称)问题中的最首要问题,因为人口过快增长,很有可能会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下降而导致贫困,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型消费,通过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正确认识人口问题,对于我们准确理解人口、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等几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就与人口有关的几个理论上所要正视的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1人口问题是一个相对性问题很多人有一种误解,提起人口问…  相似文献   

12.
对贫困地区人口文化贫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贫困地区人口文化贫困的研究□赵秋成(东北财经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大连116025)贫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全面繁荣的重大障碍。贫困基本上是和人类社会共起始的,但其作为一个社会经济问题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充分重视,则只是近半个世纪,尤其是近...  相似文献   

13.
城市贫困人口的现状和解困政策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海旺 《人口研究》2001,25(2):10-16
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中的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上海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中大量职工下岗失业,贫困人口规模扩大.在减缓城市贫困方面,上海市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再就业工程、健全社会救济机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大部分的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相关政策还存在不少缺陷,造成贫困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改进和完善鼓励就业的劳动政策,填补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缺,改进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4.
面向新世纪的扶贫战略及其对策建议——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贫困已实施多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消灭了贫困现象,但是新世纪仍然会存在着大量的相对贫困人口。本文以甘肃为例,试图从深层次分析贫困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新世纪的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5.
文雯 《人口与经济》2015,(2):108-118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近十年来在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计也成为我国城市减贫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02和2007两次大型的微观调查数据,从家庭层面对我国城市低保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我国有8.70%的城镇家庭在低保救助下摆脱了贫困,家庭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分别下降了9.7%和11.5%;2007年我国有59%的城镇家庭在低保救助下摆脱了贫困,家庭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降幅分别达到79.2%和87.8%。目前城市低保的重点救助对象是单人户、单亲家庭、老年人口比重高、失业率高的家庭,以及有重度残疾者和体质虚弱者的家庭,上述特征与我国家庭结构小型化、养老负担加重、持续性失业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贫困人口:挑战正在逼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无论是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消除贫困的压力。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贫困问题的治理,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制和高就业率,隐藏了城市人口贫困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和深入,城市新贫困问题逐步浮入人们的视野,为政府和学者所关注。一般认为,新贫困人口主要是指:一是因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动所导致的贫困人口。主要包括:①因企业亏损或结构性调整的下岗职工、半失业人员或无业人员;②由农村流入城镇,靠短工为生并经常处于失业状态的农民…  相似文献   

17.
单亲母亲家庭经济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亲母亲家庭是增长最快的生活贫困的人口群体,反映了"贫困女性化"的世界共同趋势。单亲母亲家庭贫困问题正在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利用天津市妇女联合会对天津市内六区非农业人口中单亲母亲的最新调查数据,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单亲母亲的生活贫困化问题,揭示了单亲母亲家庭贫困的社会性别文化和经济根源,提出缓解和消除单亲母亲家庭贫困的社会救助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贫困的动态多维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8个调查年度的数据,基于能力方法的视角,选用收入、教育和生活质量3个维度,对中国的贫困状况进行了动态多维度考察,结果发现:(1)相对于单一的收入贫困,多维贫困程度更为严重、波动性更大,贫困人口应对外部冲击的脆弱性明显,其中教育贫困尤其严重。(2)尽管农村与城市之间收入贫困趋于收敛,但近年来农村多维贫困对全国的贡献度高达80%以上,城乡间多维贫困差异有不断扩大的趋势。(3)指标等权重情形下的多维贫困随时间推移呈平稳快速下降态势,其中生活质量改善对多维贫困下降的贡献度最大。(4)就影响多维贫困的外在环境因素而言,东部地区的多维贫困下降明显快于其他地区,家庭中劳动力及户主的特征也对多维贫困产生显著影响。文章探讨了多维贫困的致因和消除多维贫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600多万日本军人及其家属从海外被遣返回国。他们结婚或者恢复夫妻生活,致使日本人口出生率陡增,四、五年间日本人口增加了1100万。结婚生子的喜庆暂时冲淡了战争带来的贫困,却在更大的程度上加剧了贫困。生活的困苦很快为千家万户所感知,它迫使人们尽可能地减少生育。1948年,日本政府制订的  相似文献   

20.
论人口因素在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兼论扶贫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张纯元马立原人们在寻找贫困产生的原因时,总是喜欢从自然条件恶劣、制度缺陷、资金短缺和分配不公等方面去想(诚然这些都是贫困形成的重要因素),却很少从人口自身状态中去找原因,因而在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