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抗战全面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为优化税制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开始征收直接税。直接税逐渐成为国家财税收入新的增长点。但在稽征过程中,逃税现象严重,尤其到抗战后期,逃税现象愈演愈烈,这固然与直接税税制本身不健全、税法不完善、税务腐败、征管手段不规范、征税环境恶化等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社会条件的不成熟。此外,直接税的逃税还在于直接税税制的公平性遭到破坏。直接税逃税问题从另一层面也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对税收的征管能力不断弱化。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去研究或学习中国古代的历史,往往都偏向于以政治角度去划分以往各个朝代,如我们学习唐朝历史时往往会把安史之乱作为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界点,这是有些不妥的。任何一个朝代,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看它的综合国力,也同样包括它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土等各方面的因素。因而我们同样应该以此为依据,作为唐朝在不同阶段实力划分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未来将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加快房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加快直接税改革已经达成共识。但是,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体系并不能有效支撑直接税的征收,导致直接税税制改革困难重重。在此背景下,通过梳理我国直接税征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着重分析我国直接税征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我国直接税税制改革顺利推进,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推行直接税,并将直接税视为增加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随着直接税体系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所得税、遗产税等税的相继开征,新式人才的匮乏以及征税人员专业化等问题日益凸显。财政部为适应形势需求,通过考训制度、在大学开设直接税讲座、保荐等途径,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高学历、专业性技术人才,对于提高税务行政效率、扭转税风税纪等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复杂的战争环境、盘根错节的派系之争、频繁的机构裁并等问题逐渐腐蚀了直接税所标榜的“新人新税新精神”。这固然与其税制本身、税务行政、稽征方式、征税环境等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直接税作为西方先进的税种之一与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并不匹配。  相似文献   

5.
直接税作为主体税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税收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它与间接税相比对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的调节功能更强,对市场机制的作用影响更小。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转型时期,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成为未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将税制建设成为充分兼顾三种功能的现代税制,而不能让税制成为阻碍市场经济顺利发展、制约收入公平分配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绊脚石。当然,税制转型也不能盲目模仿甚至照搬外国的税制模式,因为任何税制模式终将是与本国的国情相联系。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提高直接税的比重不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6.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税制的发展,中国经历了数次意义重大的税制改革,税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但目前直接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例仍偏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的税制结构也将经历间接税为主向直接税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未来15年,税制改革的重点将在直接税领域开展,尤其是逐步改进完善个人所得税和房地产税,并稳步开征遗产赠与税。不断提高直接税比重,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目标。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都为祖国大家庭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闻名于世的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和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十三世纪中叶,由蒙古贵族建立的元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元朝的建立结束了我国自唐代安史之乱以后近五百年的分裂和混乱的局面,改变了北  相似文献   

8.
通过直接税与间接税的配比,针对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不合理进行了分析,间接税方面:商品和劳务流转领域两税并存,导致了产业之间的税负不均衡;间接税过多,加重了消费者的税收负担;间接税偏高,容易引发大量的消费外移,不利于扩大内需。直接税方面:个人所得税小修小补,框架上没有根本突破,制度上没有实质的变革;个人房产持有环节缺失,加剧了财产贫富差距。并对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的思路、难点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通过改革流转税,降低间接税;二是推进直接税建设,充分发挥税收调节分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相似文献   

10.
藩镇,是唐代特殊的历史现象,在唐后期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谈到它,人们很容易想到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藩镇和藩镇割据并不是同意语。自安史之乱到黄巢起义,唐廷先后设置了大小藩镇八十九个,参与过割据叛乱的有十一个,约占这时期藩镇总数的12%强,但多被消灭。真正长期以半独立状态而存的只有河朔三镇,占总数的3.3%, 大多数藩镇并未参与割据。更重要的是,安史之乱打破了唐王朝的政治格局,导致各种矛盾的综合爆发,但唐王朝仍然存在了一百五十余年,其间,中央政权有急骤的衰弱,也有逐渐的复兴,如果以割据叛乱概括藩镇是无法说明上述事实的。我们认为:藩镇是唐朝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中央的地方行政机  相似文献   

11.
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疆域辽阔,国力强大,声威远播,大大超过秦、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强大王朝。唐朝前期的繁荣昌盛,是与它的权力机构设置有着重大关系的。 唐朝的权力机构基本上是沿袭隋制,但它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浅析安史之乱对中唐士人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本文通过对这场战乱之后中唐士人仕途观念的考察,欲从士人思想意识和主体认知的层面对安史之乱的影响再做一些分析,以充实历史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公元806年,一部广为传诵的千古绝唱<长恨歌>诞生了,从它问世的时候起,就一直为世人反复吟咏.这不仅因为它是一部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同时也因为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与安史之乱密切联系,有着严肃的政治色彩,所以它又是一部思想内容非常复杂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从“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社会对西域音乐的批判,可以窥知西域音乐在唐代社会的流行程度,而按时间顺序概括各个时期其流传的不同特点,又可以发现西域音乐在唐代流传的最大特点是“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对那些源自西域音乐的唐乐府曲调的改造上,由此西域音乐完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在唐代乐府文学中绚灿盛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5.
《大历年浙东联唱集》是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逃至浙东避难的诗人们的唱和集,很能代表安史之乱后至大历中期处于诗坛边缘的广大诗人的心态。本文即是对该唱和集及其中几位诗人所作的考论。  相似文献   

16.
敦煌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唐诗中有大量作品咏及敦煌,唐朝前期敦煌的繁荣和安定、安史之乱中敦煌守军抵抗吐蕃人侵略的英勇斗争,张议潮驱逐吐蕃人势力,敦煌回归的巨大胜利以及在这场斗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敦煌人士都在唐诗里得到吟咏和歌颂。敦煌始终受到唐朝诗人的关注,唐诗反映了敦煌的盛衰变化。  相似文献   

17.
唐代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前期经济重心还在淮河以北,到了安史之乱之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然而在南移的过程中,位于江淮地区的舒州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学术界还未出现专门针对唐代舒州的研究成果,文章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交通几个角度,对唐代舒州经济作一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的封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中原一带的经济破坏尤为惨重。此后,庄园经济逐渐取代了均田制,中央集权政治也一落千丈,方镇割剧更进一步发展。“安史之乱”发生后的抗叛斗争,特别是睢阳保卫战和南阳保卫战,两地军民坚持了一年时间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用生命保卫了祖国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阻止了叛军向江南的进攻,使江汉人民免遭了一场浩劫,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随着国运和世道的衰变,文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作品的风格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解读安史之乱时期诗坛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即可明显地感受到这一时期诗风的演变:诗人的写作心态由张扬转为内敛,情调由畅朗趋向低沉,构思由感性渐趋理性,意境由浑然渐现破碎.经过安史之乱,大唐诗风渐渐失去了盛唐时代特有的壮大的气势、浑朴的意境、飞扬的神采,转而走向纤细、新巧、淡秀、清冷的大历诗风.  相似文献   

20.
邠宁镇设置于安史之乱期间,它地处长安西北部唐蕃军事对峙前沿,战略位置重要。唐朝设置邠宁镇目的在于外御异族内卫长安,直至光启元年前它有效地发挥了这一作用。唐朝经黄巢之乱遭受重创更加衰落,鉴此邠宁镇走上了干政叛乱之路。邠宁镇作用的变化与它和唐朝实力升降转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