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探究性阅读呢?探究性阅读是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理论为指导,围绕阅读目标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能力的阅读模式。它具有阅读目标的指向与现实性,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性,探究结果的开放性。参与人员的全体性与层次性等特点。它以课内探究为主。探究阅读的疑难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故而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重在授之于“渔”,并落实在行动。斯宾塞曾在《教育论》中指出:“给学生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要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要引导他们去发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探究性学习在我国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2003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中指出学生应“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在《教学建议》中主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探究性阅读教学这一崭新理念。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相似文献   

3.
《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修改的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不断地锤炼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秀出精美文章。  相似文献   

4.
略读课文在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学会略读和浏览。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三二部曲”:读通读顺课文,概括主要内容,交流阅读感受。窃以为,这样理解和处理无法凸现略读课文的课程功能和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决摒弃长期以来早已习以为常的越俎代庖的行为——一味地讲解.一味地分析,一味地灌输,还原于“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阅读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接受性阅读而言的.过去我们常说,学习一篇课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探究性阅读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这些.关键在于,过去我们主要靠分析讲解(接受性阅读),现在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追究,从而改变语文"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最近接连听了几堂探究性学习的公开教学课,深感欣喜与惶恐。欣喜的是,语文教学终于迈开了大步子,进入了一番新天地,而探究性学习也揭开了她的“红盖头”;惶恐的是,作为新课标的重头戏,探究性学习给传统的讲授型学习一个全新的冲击!《斑羚飞渡》的公开课上,执教者将重点放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群斑羚舍生取义的感人场面的讲读与思考上,教师通过对文章寓意的多角度解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快感,培养学生富于个性的思维能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绪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实践中注重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突出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学习规律,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体现出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特点。可是,在El常阅读教学中,由于怕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理解不深、理解不透,抑或担心学生考不好,很多时候我们仍然忽视学生“个性化行为”的存在,一味地讲呀讲,灌呀灌,搞得师生双方身心疲惫,吃力不讨好。为了改变这一僵局,作为教者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彻底转变脑海中固有的不适时宜的观念。根据文本特点,驾驭文本,强化阅读探究,促进阅读感悟,以最大努力提高阅读质量与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要怎样做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误区一:虚情假意 几乎所有的中考作文都要求“要表达真情实感”,可真情实感从何处来呢?新课标的写作目标中指出真情实感来自“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在作文实践中,许多学生为求“新”,不是写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是“借用”曾令自己感动的材料凭空想象,结果反而弄巧成拙,写出了既感动不了自己、也感动不了读者的充满了虚情假意的作文。 学生在考前都经过了大量的阅读材料的训练,而相当一部分阅读材料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这些写“亲情”写“爱心”、赞美人性美的文章,倾注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写得感情真挚,催人…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本文以“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并设计了进行“探究性”课堂教学的过程。该“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能动、个性化的学习,与教师、文本构成一种互动、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实践的过程中,本文还适当地对“探究性学习方式”作了反馈评价,指出该学习方式是对课堂传统教学的挑战,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赵曼 《宿州学院学报》2003,18(4):119-120
加强文章阅读中的美育,丰富学生知识情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新时期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结合中学 语文教材,试从实施美育的途径出发,剖析了文章阅读中美育力度不足的原因,从“明知”、“入境”、“阐理”、“引导”、“善 观”五步着手,提出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阅读在具体实施时,首先为文章确定“三维”目标,为研读定向。然后创设“问题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深入解析文章。最后是评价鉴赏、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研究性阅读,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提高了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优化了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张兰香 《新天地》2011,(9):137-13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作品感受、理解以及初步的欣赏评价能力,尤其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比较、判断反思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探究性阅读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诸多教师往往简单地把探究性阅读理解为问题的解答或活动的开展,大胆地在不注意文本的情况下探究,只注重探究过程,而忽视了探究结果,并盲目崇拜探究。这些失误根源于对探究性阅读的探究对象、探究起点、探究结果、探究评价缺乏深入认识,对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理论认识偏差乃至滥用。这一系列失误无论对教师的探究教学还是学生的探究学习都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自主探究的定义首先理解何为探究: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何为自主:自主指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心理学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探究:即学生根据生活情景自己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过去那种“一言堂”应坚决杜绝 ,而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也体现不出学生的主动探索。如何才能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过去 ,老师讲的多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造成学生缺乏自主阅读意识的体验。他们往往在阅读中失去自我 ,人云亦云 ,总想着老师会告诉我 ,用不着多思考 ,长此以往 ,…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依据作者的书面语言,由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理解文章中的字词、句段,进而辨别文章主旨,领会作者思想,赏析作者写作风格及表达技巧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是,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我们扪心自问:学生有多少时间阅读?学生对阅读还有多少兴趣?学生能从阅读中找到快乐吗?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实施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阅读,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会求异思维,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9.
吕辉 《新天地》2011,(6):74-74
班主任作为一班之首,在现代化班级管理中,打好三张“牌”,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一、建章立制。打“王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管好一个班级,没有班规,没有制度约束,就会一盘散沙。现代化的班级管理,多实行“民主自治”,“以民治民”,体现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翁。所以,在制定班规和班级公约时,充分发扬民主,放手让学生自己制定出台合适的规章制度,体现管理制度的人文化、生本化。  相似文献   

20.
“只见树木,不见林”这句话贴切地反映了中国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通病,即只注重逐字逐句地阅读,忽视文章的整体性——段落与篇章结构问题,这样的阅读只局限于对文章的词与句子的理解上,不能做到把全文融汇贯通,甚至误解作者原意,更谈不上阅读速度的提高了.针对学生的这种弱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英语段落是文章的基础,训练学生阅读英语文章就应从训练阅读段落开始.在阅读中,向学生说明英语文章段落的作用及特点.英语文章段落的作用之一在于帮助作者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