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国、秦汉之际 ,月氏和乌孙活动的“敦煌、祁连间”即指今河西走廊敦煌至酒泉、张掖一带 ,分布于河西走廊东西部的沙井文化和骟马文化就是月氏和乌孙活动的遗存。不久 ,月氏打败乌孙而独占了河西走廊。约在汉文帝时 ,由于匈奴的崛起 ,月氏又被迫退出河西。此后 ,一直到汉武帝元狩二年以前 ,河西始终处于匈奴控制下。  相似文献   

2.
汉张掖属国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张掖属国考李并成张掖属国,为汉代河西走廊地区安置游牧民族的重要的地方行政建置,东汉时属凉州刺史部所领12郡、国之一。对于其始置年代、民族构成、统辖区域等问题,曾有学者做过若干研究,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并通过几次实地踏察,...  相似文献   

3.
"祁连小月氏"族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一族源"论的影响下,历来史家都将战国秦汉间曾活动于河西走廊地区月氏及"祁连小月氏"视为同源民族.不过中外历史文献与实物资料表明,河西走廊地区月氏本由突厥、乌孙和羌所组成的一族三源民族."祁连小月氏"虽曾是河西走廊月氏的一部分,但其并不与西迁西域的大月氏同源于突厥族,而实际上则源于羌族.  相似文献   

4.
敦煌,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远在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鼎六年)时,就已在这里设郡,与武威、张掖、酒泉合称“河西四郡”。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内地汉族人民和西域各少数民族人民友好往来、经济贸易的必经之地,也是我国与西方各国交往的重要纽带——丝绸之路的始段。它对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加强祖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都起过重要的作用。从兰州乘火车沿着河西走廊西行,约二十四小时便到柳园车站。从柳园换乘汽车向西南行一百三十公里即到敦煌县城。到敦煌,主要是去看莫高窟  相似文献   

5.
在祖国西部边陲新疆伊犁河以南的河谷盆地,居住着一个人口近两万的民族——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锡伯族。这里是全国锡伯族最为集中的一块地方。 察布查尔位于新疆西部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面。其南部以山为界与昭苏、特克斯两县毗连,北边隔伊犁河与伊宁市及伊宁县、霍城县相望,东邻巩留县,西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全县总面积为四千多平方公里。 这一地区,公元前三世纪以前是塞种人的游牧地。公元前三世纪后,匈奴冒顿打败月氏,迫月氏由河西走廊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塞种人则再向西、向南迁,这里便成为大月氏人的游牧地。公元前162—161年,匈奴、乌孙共同攻击大月氏,大月氏被迫放弃伊犁,乌孙又占据了这块土地。公元五一十二世纪,又先后有柔然、悦般、西突厥和契丹等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生息。1218年,这片土地又成为察合台的封地。十六世纪后,准噶尔部控制了这里。1764年,清政府为加强西北边防和开发新疆,从东北抽调部分锡伯族人进驻伊犁。1766年初春,三千多名经过万里跋涉的锡伯兵丁、家眷南渡伊犁河,被编为锡伯营驻扎察布查尔。 “察布查尔”是锡伯语粮仓之意,她寄托着这里锡伯人民对这块土地的深深眷恋和无限深情。  相似文献   

6.
酒泉一瞥     
酒泉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毗连新疆、青海,北与蒙古国接壤。酒泉因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时击败匈奴,汉武帝赐御酒犒赏,将军倾酒入泉与三军共饮而得名,自汉设郡已有21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7.
一、西水乡藏族基本情况 1.西水藏族乡概况 西水藏族乡隶属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管辖。张掖扼丝绸之路要冲,古代曾有西戎、月氏、乌孙、匈奴、吐蕃、回鹘、党项等民族在此活动,很早就形成多民族格局。今天张掖有33个民族占全市总人口2.1%,以大杂居小聚居插花交错的格局分布。其中裕固族占张掖少数民族人口37.1%,藏族占36.6%,回族占15.5%,撒拉、东乡、保安、土族等合计不到4%。张掖少数民族3/4分布在肃南县。  相似文献   

8.
文章梳理了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基本特征和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河西走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的人口流动与人类社会群体的整合,在一定层面上促进了该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进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为肃南县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历史与现实基础。改革开放后,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进一步增强了各民族之间更深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对于河西走廊自古至今人口流动的关注,能够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民族关系发展主流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厘清民族交融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9.
贾学锋 《西藏研究》2003,4(2):36-40
河西走廊南临青藏高原 ,北接蒙古高原 ,是连接中原与西部边陲的交通要道。在藏传佛教向外传播过程中 ,河西走廊起了桥梁和基地的作用。藏传佛教自西夏时期传入河西地区后 ,逐渐在当地宗教文化中居主导地位 ,对这里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也加强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自古就是多民族居住的地区,也是古代中国去往西方的通道。自两汉张骞、班超通四域后,随着使臣的往还,商胡兴贩不断东来,长安、洛阳等内地城市固然有之;河西五郡,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金城等郡亦有不少中亚胡人在活动。对于商胡在中国各地的活动及火祅教在各地的传播,前贤已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证,近年又有学者作了进一步的阐发。本文仅就魏晋至隋唐期间以武威为中心的河西地区胡人的聚居和特点以及火祅教在这一地区的发展问题,作些补充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青甘宁地区自古以来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历史上曾有许多民族在这一地区生活、繁衍,同时又将各自的民族文化带入这一地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多元文化交汇、交流的地方。这一地区以河西走廊为中心,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凡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传播过的各种宗教文化,都在这个地区传播、流行过,并留下了各自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佛教、景教、袄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各种中国民间宗教,都可在这里寻觅到各自的历史印证。经过千百来历史演进,许多民族及其文化已沉没于大漠旷野中,踪迹难觅;有的民族,则度过历史的重重…  相似文献   

12.
近来经常听有人说“蒙古族就是匈奴族”,或者“蒙古族是匈奴族的后裔”。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考察,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方生活着两个较大的民族:匈奴与东胡,匈奴居西,东胡居东。最初匈奴与东胡是友好的邻邦,到匈奴冒顿单于时代(公元前209——公元前174),东胡王向匈奴王勒索“脱落之地”,匈奴王怒,“地,国之本也,奈何予之。”于是率众击东胡,大败之,尽占东胡之地。东胡从此便  相似文献   

13.
知识荟萃     
汉宣帝促成民族和睦西汉神爵2年(公元前60年),匈奴单于虚闾权去世.为了争夺继承权,匈奴贵族们你杀我我攻你,酿成了一场空前剧烈的大动乱.汉朝的一些大臣向汉宣帝建议:乘匈奴内讧之际,"因其坏乱,举兵灭之."汉宣帝没有采纳这类主张,他赏识的是御史大夫肖望之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汉武帝派出的第一个通西域的政治使节,张骞的足迹西达天山南北、葱岭东西,被当时人称为“凿空”,是正史中明确记载的中西交通的开拓者。张骞第一次出使期间,汉匈战争由开始而取得了元朔二年(前127年)河南之战的胜利;他回国后,汉朝又取得了元狩二年(前121年)河西之战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的巨大胜利。为回答汉武帝的询问,张骞依据其所了解到的西域情况,明确提出了彻底战胜匈奴贵族的军事战略——“断匈奴  相似文献   

15.
王寅  冯旭  银兴 《民族学刊》2022,13(11):41-48, 14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统一之基础、加强民族团结之根本、提振民族精神之灵魂。厘清河西走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生成过程,把握河西走廊之历史定位,统筹规划和认识河西走廊在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大战略支撑作用,有助于在新时代战略框架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铸牢河西走廊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切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强化地区经济互助,守正创新发展特色;深化爱国统一战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完善民族法治建设,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相似文献   

16.
仡佬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根据史书记载,至迟到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西南地区夜郎一带,已经有仡佬族的先民——僚人活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控制了夜郎等地;接着,汉朝中央政权在夜郎及其附近地区设  相似文献   

17.
甘肃素以贫困著名。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曾上书朝廷,称“陇中苦瘠甲于天下”。周总理生前曾亲自安排过甘肃的群众生活。到八十年代初,甘肃75%的农村人口仍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贫困生活。1983年,国务院开全国区域扶贫之先河,将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地区(即陇中)和河西走廊、宁夏西海固地区列入国家“三西”农业建设范围,历经十年,到1993年甘肃农村的贫困人口比例下降到21%左右。从  相似文献   

18.
南凉建国     
南凉(397—414)是秃发鲜卑于十六国时期在河湟地区建立的政权。东汉末年,秃发部之祖匹孤率部由塞北迁到河西,以秃发为氏。西晋初年匹孤之孙树机能有众十余万人,势力始大。公元365年后树机能曾孙思复鞬在位,约当前凉(317—376)和后凉(386—403)时期,遂据凉土,以庄浪河至大通河之间为根据地。此处为汉代羌胡交关之路,左瞰武威,前瞻大河,后靠张掖,右达西海,是古来争战之区。思复鞬有六子:  相似文献   

19.
西北民族民俗剪影──今日阿克塞哈萨克族服饰中国的哈萨克族大部分生活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部,过着游牧式生活。甘肃的哈萨克人则居住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甘、青、新三省之交接处。总面积为33733平方公里,人口为3358人(1990年...  相似文献   

20.
《魏书·西域传》载天山腹地有乌孙与悦般两国。乌孙之名已见于《史记》,而悦般国名首见于《魏书》。《魏书·西域传》虽将乌孙与悦般分别记为两国,但却留下了许多疑点,详加推究,不得不使人认为悦般即是乌孙,两国实为一国。现说如下。 一、赤谷城同为乌孙、悦般之都城 公元前130年左右,乌孙昆莫由今天山东部西迁至伊犁河、纳伦河流域。至公元前126年后不久,摆脱了匈奴的直接统治,对匈奴“取羁属,不肯往朝会”,成为独立的乌孙国。据《汉书·西域传》载:“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又据《魏书·西域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