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现代化的商品经济,是主要通过市场由价值规律调节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社会资源有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由市场价值规律调节资源配置,当然也包括人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的分配,也应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受其支配,受其调节。如果劳动力没有商品价值属性,价值规律就无法对其支配和调节,这是顺理成章的逻辑结论。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又具有社会主义的特点,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性质,也应有社会主义的特点。它既有商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     
任何社会生产的目的,都是一定社会生产形式的内在联系,或者说,是一定社会生产形式的运动规律。因此,从一定的生产形式出发是重要的,但细心观察这一生产形式的运动过程更是重要的。一叠钞票,到底是作为货币的货币还是作为资本的货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考察出来。马克思分析资本流通公式的方法告诉了我们这一点。我们现在分析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也不能忘记这一点。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同其他社会生产的目的一样,都是在既定生产形式的运动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不是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中显示出来的,也不是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静止形式中显示出来的。谁都明白,如果没有资金的现实运动,谁知道社会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要求一切经济部门的发展服从社会的统一计划,遵守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种成分之间的比例.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比例经常失调、生产发展速度缓慢、停滞和周期性下降的情况相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是计划性、国民经济高速度和按比例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时期里,在国家计划统一的领导下,有计划地去安排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依照党和国家政治经济任务的要求,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间建立新的生产比例,以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进行.然而,进行生产建设,首先要有人,要有劳动力.因而,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间有计划按比例的分配,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各种新生产比例、合理分布生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就业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继续存在的情况下,又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劳动力流动明显加快;二是结构性待业更加突出;三是隐性失业逐步显性化。劳动就业面临的这种新形势,要求我们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从指导思想、运行机制到方式方法上进行更新。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的对劳动力资源进行调节和配置,改变过去那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主要靠行政指令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旧模式,以实现充分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战略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进一步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和相关体制的改革,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城乡协调发展,企业自主用人,个人自由择业,市场调节供求,社会提供服务“新的劳动就业格局”。  相似文献   

5.
作为支配的权力表明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间存在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意味着权力主体具有支配权力客体的能力.作为支配的权力所以能够存在,其根源在于,社会成员在动员资源的能力上是不对称的,那些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与符号资本上占有优势的社会行动者能够更多地影响、干预与支配其他群体与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权力与权力的运用存在差异,不能将权力错误地等同于权力的运用.作为支配的权力的运用通常包括暴力、威慑、操纵、诱导与说服的方式.从政治发展的角度讲,政治文明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作为支配的权力逐步消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靳涛 《东南学术》2006,7(3):70-77
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制度乃至社会各方面制度演化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着重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经济运动的规律,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根据各利益集团在社会生产体系中不同资源支配能力划分出各个阶级,马克思的社会制度变迁的革命理论就是建立在阶级矛盾激化的基础上。本文的实证研究也证实,转型和制度变迁的内因取决于社会各级主体对新制度的预期效用变化和在利益驱使下所表现出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从“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的转变也支持了这一点,这充分说明用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分析方法来观察和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演进(转型)比主流新古典经济学是更贴切和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价值与价格关系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劳动力价值决定与劳动力价格决定的关系。它的完成形态是劳动力价值价格差理论。它的目的在于通过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价格低于劳动力价值的规律,揭露资本与劳动力不等交换的实质。本文拟对这个理论进行一点初步的探讨。一。最低工资理论1843—1856年,是马克思劳动力价值价格关系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这阶段阐述了该理论的著作主要有恩格斯著《英国工人阶段状况》、马克思著《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工资》等。马克思、恩格斯这时还未区…  相似文献   

8.
李仁君 《北方论丛》2002,1(2):73-76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马克思价值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以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转形问题上只强调,生产价格理论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生产价格规律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以及生产价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各部门的资本家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着根本对立的关系,对于转形问题极为重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前提,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部门间统一的剩余价值率、部门间各异的资本有机构成以及部门间统一的利润率,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三大理论前提,三者缺一不可.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也只有在这三大前提下才能存在.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1891年为《雇佣劳动与资本》单行本所写的导言指出:“但是,这样他就不是出卖劳动(这劳动还待去完成),而是为了获得一定报酬让资本家在一定时间内(在计日工资下)或为完成一定的工作(在计件工资下)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他出租或出卖自己的劳动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4页)恩格斯这段话发展了劳动力商品理论,指出了劳动力商品交换既可以是出租形式,又可以是买卖形式。然而,这一伟大思想长期以来却为理论界所忽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经济治理与整顿的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是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劳动力(部门)结构调整往往是伴随着投资结构变动而发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最终发展环节。若无此环节,是难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因此,劳动力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与产业结构优化有密切关系。本文拟就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谈谈我国劳动力结构调整的问题。 一、现代产业结构变动中的劳动力转移模式 在现有劳动力资源条件下,劳动力结构调整主要是劳动力在产业部门间的合理配置问题。这种劳动力部门间配置的动态过程,就表现为劳动力的部门转移。劳动力的部门转移首先涉及到一个模式问题,即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方向及历史序列。我们之所以要考察劳动力转移模式,是因为这个问题与产业结构优化有直接关系,而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对劳动力转移模式却没有明确的认识,以  相似文献   

11.
价格体系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价格体系改革的目的是要调整不合理的比价、特别是工业产品对农副产品的比价和加工业产品对基础原材料的比价,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调动各部门的生产积极性。为此,要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各部门产品的价格构成,精确地把握各类产品的实际价格相对于三种理论价格的偏离程度。这三种理论价格是:按社会平均工资盈利率定价的价格、按社会平均成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是一种结构性资源。孔子学院借助社会资本能够有效地应对资源配置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社会资本通过约束合作、投资回报、心理认同这三条路径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这三条作用路径都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但不同作用路径依托的信任类型有所差别,分别是威慑型信任、了解型信任和认同型信任。不同信任类型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彼此加强,从而加深社会资本在孔子学院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使孔子学院的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13.
资源配置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使用方向上的分配。一个国家的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配置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利用效率,关系到一个国家财富的增长、经济发展的快慢。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的实际,就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呢? 资源配置的效率,涉及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从宏观上看,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对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如何在全社会合理配置。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产业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对资源在数量和种类上又各有特殊的要求,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必须按比例地分配社会资源,使每一种资源都能够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地区、部门、企业,以取得最大的宏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两部类划分法说明,必要的消费才能保证适度的生产,有生产才能有劳动的存在。这是对投入产出平衡关系的思考。马克思以部门间形成平均利润率来讨论转形问题,他列举的五个部门,没有涉及部类分类问题。我们需要讨论的是,部门综合平衡是否必然伴有利润平均化;部门综合平衡引起的资本流动,不符合马克思说的资本流动规律;部门综合平衡状态下发生的资本流动,不能带来平均利润率,不会出现价值转形;斯蒂德曼解法是利用投入产出法论证转形问题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定义与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学家们笔下的社会资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经济学家无论是否赞同这一新概念 ,都是基于此去阐述自己的见解的。也正是这一点 ,使经济学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有别于社会学、政治学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在社会资本的定义中 ,社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和资源存量都是不可或缺的主题词  相似文献   

16.
论宋代民间资本的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劳动力要素的常见动向是弃本趋末,资本要素则主要是从工商业流向土地、高利贷,或滞留在商业流通领域,较少转化为手工业生产资本。民间资本的这个流动特点,是资本自身的运动规律和封建政府干预的结果。宋代民间资本流向的这一特点,同样适用于整个中国封建经济史。  相似文献   

17.
当代农村劳动力社会流动过程中的社会资本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资本是指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在一定文化背景条件下,通过相互交换资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是当代农村劳动力社会流动的重要支撑。农村劳动力拥有的社会资本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家庭,二是家族网络,三是扩展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8.
结合4725位农村劳动力的实证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最大的因素是人力资本,其次是社会资本因素,再次是家庭土地因素,最小的是家庭人口因素。家庭人口因素和家庭土地因素通过人力资本因素和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人力资本因素除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外,还通过社会资本因素对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资本本身并不是具有道德属性的社会实体,而只是被人们用来实现其目的的经济工具。资本的掌管者在处理资本增值对他人与社会的影响时所具有的道德属性,赋予资本运行过程之中,从而使资本被承载了道德属性。资本追求价值增殖的行为与结果既可能符合道德,也可能危害道德,这种道德上的结果取决于支配资本的人们的主观目的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否一致。谁对资本运行方式的支配权力越大,能够支配的社会资源越多,对社会上他人发挥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所负的道德责任也就越大,谁就越应当受到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制约。这是一条处理资本与道德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技术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已是现实,而在我国,知识经济亦初露端倪。可以断言,21世纪全球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理论源于现实又应先于现实,中国人现在研究知识经济理论已到其时。目前对于知识经济所下的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有两点却是共同的;它是以知识或智能为主要资源的经济;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经济。一、从以资本为第一资源向以知识为第一资源转变社会再生产的资源有四种: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技术不是独立的,它附着于劳动力,并且与劳动力和土地、资本结合。在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这四种资源的重要性顺序是不同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