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赶超战略是特定的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对发达国家经济赶超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但赶超战略不可能实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抱负.从理论来源看,赶超战略被简单理解为产业等级提升.从理论应用上看,赶超战略面临发展中国家的模仿成本、适宜技术的选择和不清晰的产权等约束条件,致使赶超战略的难度增大.从理论实践结果看,赶超战略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绩效差.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地区实施后发赶超战略必须依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类型,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有效整合后发优势要素,加快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与转化,引进资本与技术,着力进行制度创新,增强产业的后发动力。强化要素的集约利用,努力实现政策刺激,投资拉动和制度创新的协同作用,实施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战略,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出各具特色的后发赶超道路。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改变,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后发劣势递增的困境,使传统工业化模式、传统经济赶超战略、传统的现代化模式不可持续,只有突破传统工业化模式、传统经济赶超战略和传统现代化模式的束缚,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经济赶超战略转型,我们才有可能实现现代化的赶超.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改变,威权政治已失去了其合理性,导致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而按照静态的比较优势制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也导致了贫困化增长,只有尽快地实行民主宪政,约束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主动地施行战略性产业政策,积极寻求动态的比较优势,才能突破目前的发展困境,实现工业化的赶超.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和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被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所证明是成功的比较优势战略,因世界经济态势的变化和国别的差异,而呈现诸多局限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不应选择比较优势战略.赶超战略则是后进国家选择发展战略时的共同特点.中国目前已具备实施赶超战略所需的政治、经济、体制、观念等方面的条件,如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正确,将会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经过一个长波周期左右的时间,使中国跃入发达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6.
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后发国家或地区实现“弯道超车”、赶超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应在深刻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内涵,分析其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选择最有利于其发展的模式和路径,营造最有利于其成长壮大的政策环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走上创新驱动、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7.
赶超经济是对自然发展过程的压缩和跨越,是后发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追赶并超越先发国家的特殊经济形态.朴正熙执政时期的韩国经济具有明确的赶超目标和强烈的赶超意志、清晰的战略设计、强势政府的主导、赶超路径的创新、政策制定的冒险偏好等特点.而威权政体的权力支撑、发展型政府的构建、“指导资本主义”原则的确立、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均衡机制,构成了韩国赶超经济成功的制度保障,确保了韩国赶超经济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许素菊 《学术论坛》2004,3(6):30-35
赶超战略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开始实行。50多年来,赶超战略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极其广泛深远,尤其是赶超思维方式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障碍。从哲学的视角,通过分析赶超战略实行的过程、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和后续影响,所得到的启示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9.
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本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客观现实 ,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 ,都把赶超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以苏联和中国为例 ,对两国实施赶超战略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引发了我们对技术超越的重新思考.本文通过构楚一个南北贸易的伯特兰德价格扩展模型,研究了在失灵的国际市场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干中学"产业立足与赶超的满足条件和路径依赖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研究发现在"干中学"产业中,若南方国家的市场规模较大且南方公司的初始技术劣势较小,则南方政府有能力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帮助南方公司发展起来;当南方公司发展起来后,其有能力不再依靠南方政府的力量独立在国际市场上立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以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也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作出了战略部署.曹妃句作为中国科学发展示范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应积极发挥其自身区位、资源、产业、制度优势,确定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12.
所谓赶超战略,是指以经济高速发展为目标,以赶上和超过经济发达国家为比较对象的经济发展战略。赶超战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区域发展战略的模式及目标选择是我国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机械地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无所不包的计划,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与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发展模式,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难以体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本质要求。正是在区域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创新的关键时期.安徽确立了赶超全国人均GDP的“九五”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创新,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一、以赶超全国人均GDP为目标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创新首先,赶超全国人均…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阵营的赶超浪潮与中国大跃进运动的发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在苏联的赶超战略影响下,社会主义阵营内出现了赶超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浪潮。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股赶超浪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为了尽早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包围封锁政策,迅速奠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物质基础,也毅然选择了超英赶美的快速发展战略。但在“左”倾错误的指导下,我们不断缩短赶超时间,盲目加快赶超步伐,最后酿成大跃进运动的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赶超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庞元正(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哲学博士)在当今世界,各国无不把发展作为自己的首选国策,发展中国家更是纷纷把实现现代化赶超发达国家,确立为国家的根本战略。我国提出的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就是要在下一世纪中叶前赶上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6.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为组织赢得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从战略性的高度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突破和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的三个特征共同决定了组织通过获取人力资本优势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优势而获取竞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战略性人力资源的获取为基础,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战略持续匹配,增强组织的动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实践中应采取柔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即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合肥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培育长期持续发展新增长点的重大战略.为高效落实这一战略,我们必须认知并顺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孕育趋势和现代产业的发展规律,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凝炼主攻方向、讲求集群规模.  相似文献   

18.
刘培明 《南方论刊》2006,(11):34-36
本文结合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分析了目前欠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文章认为目前我国的政绩评价等制度,影响官员的政绩追求,在政绩追求的驱动下,欠发达地区集体选择了高投入、高增长的赶超战略,但从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看,这种集体的赶超难于实现,我们应该从完善制度着手,使欠发达地区的战略选择更加符合实际,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大国家级战略发展规划为江苏省实行新型城镇化和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江苏省需围绕国家级规划的战略机遇期,将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落点”置入以苏锡常、南京、徐州为核心的三大城市圈内,并建立沿宁沪线、宁杭线、宁启线、京沪线、东陇海线和沿海高速走廊的覆盖整个江苏省城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空间落点协同”战略,最终形成“苏南率先,苏中崛起,苏北赶超”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发生在1961~1965年期间,调整的核心是由照抄苏联经验、实施“赶超战略”等原因而形成的“左”倾经济政策,这是一次积极的富有建设意义的政策性战略调整;第二次发生在1965~1978年期间,由于国际环境恶化、冷战加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世界战争形势做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将重点解决“吃穿用”的“赶超战略”调整为兼具“赶超”而以“准备打仗”为主要特征的备战型发展战略,这次调整是在脱离中国实际、错误估计国际形势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