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总结与理论创新,是激发人民群众主体力量的重要保障,是培育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和掌握历史发展动向,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推动“人的类本质解放”的民族历史和世界历史共同发展的精神指导。然而,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遭遇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终结论的侵蚀与挑战,使得历史主动精神被曲解甚至被否定。由此,要从大历史观的科学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本体价值、个体价值、民族价值、国家价值、世界价值,厘清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理论自觉与实践主动、英雄模范与民族共同体、民族史与大历史观的关键问题,从制度自信、理论自觉、领导主动、人民主体、铸牢意识方面推进中国历史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创造或拥有的文化所具有的信心和信念,是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原创性的内容,既诠释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的内涵与特点,又阐明了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和方法。就其特点而言,实现了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文明自信的统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统一,历史、现在与未来的统一,民族立场、世界眼光与人类关切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四维统一,诠释了文化自信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指南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3.
今天,当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问题再一次尖锐地摆在了中国社会科学理论界和学术界面前时,我们也应该感到了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正等待着我们去破解.在此我们将以社会学为例,从理论自觉与中国风格的社会科学的内在联系入手,并从必由之路、必要条件、必具前提、必备要素、必然要求等五个方面,去充分说明理论自觉对中国社会科学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认为,只有把理论自觉落实到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之中,中国社会科学才会结出中国特色的丰硕之果.  相似文献   

4.
王静 《天府新论》2012,(3):115-11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以文化自信作为主体精神支撑。文化自信,本质来讲是对本国文化的一种心理认同、坚定信念和正确心态。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与特质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根基,国家的强盛是我们提振文化自信的国力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了文化自信理论根基,党的领导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指引力量。认清文化自信的来源,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自觉和坚定信念,充分表明党与时俱进的品格和理论创新的自觉.当前,面对风云变幻的世情,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国情,迫切需要我们用更高的理论自觉、更坚定的理论自信,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创新是社会科学的灵魂,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自觉和自信,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际、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支柱和内在动力,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立足于世界之林几千年而不败,就在于她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在多次沦于异族统治下而复兴,关键在于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认同与超越.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认同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超越中华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7.
也论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依赖于文化的自觉,然而什么叫文化自觉?如何才能达到文化自觉?在这一问题上,人们很难形成共识.要达到文化自觉,不在于是否热爱文化,而在于如何将文化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现实性为坐标去加以实现.我们必须弄清楚文化本身的性质,否则,不能真正地称为达到了文化自觉.建设文化强国不仅需要文化的自觉,也需要文化的自信.但文化的自信需以文化的自觉为基础.在文化的自信上应分清文化自信与文化盲从的区别;分清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大的区别;分清文化自信与文化强权的区别.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更需要文化的自立.要实现文化自立,建设文化强国,既不能走照抄照搬的路,也不能走回归与复古的路,而必须走创造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白华是中国现当代美学思想界一位风格独特的美学家 ,他善于借鉴西方学术思想 ,并将其融入对民族艺术和民族古典美学理论的阐发中 ,他对古典意境论所作的深化和拓展工作 ,既构成他美学思想的核心 ,又是他的主要理论贡献 ,他以自己极具中国特色的理论形态为当代中国学人重建民族美学理论提供了自信和范例。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22,(4):23-29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真理性和崇高价值,及其指导下的实践不断取得胜利的高度认同和坚定信仰。理论的自信来源于自信的理论。自信的理论转化为理论的自信,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伟大飞跃。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理论经由“飞入寻常百姓家”被民众广泛接受认同。然而,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理论有时却面临着“供给”不足、传播“本领”不强和“声量”较小等现实困境。探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方法和途径,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正视理论面临的具体风险和挑战,在创新自信的“理论”、增强自信的“本领”、放大自信的“声量”中实现自信的理论与理论的自信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深刻阐述了主体合力、客体合力和主客体共同合力作用于社会历史发展,其理论精髓迄今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指引价值。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进一步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助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共同体。从关系存在论的视角看,共同性是多维复合型共同体之间关系互嵌、耦合关联的共振触角和灵魂所在。以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为理论分析范式,聚焦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从历史、实践和现实三维逻辑,深入探赜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从自觉到自信、从自信到自立,最终凝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1.
李长春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取向,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雄心壮志.这个讲话对我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出发,深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价值主线,从思想上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逻辑和时代特征,自觉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原则,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之基和动力之源。坚信科学真理、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立场、坚定自信自立,是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形成的党的创新理论的价值主线。从理论发展的主体自觉、价值自觉和思维自觉上探究其内在的学理逻辑,坚持人民至上和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和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和胸怀天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深刻表达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逻辑。党的创新理论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在主体性维度、历史性维度、关系性维度、实践性维度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的创新理论实践不是刻板说教和机械套用,而是以实事求是、融会贯通为根本,真正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史理脉相承、责勇为共担,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理论自信.思政课教师理论自信,是讲好思政课的真理支撑、是学生理论自觉的重要前提、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关键点.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论自信缺失问题.面临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迷失旁落、理论研读创新不足、课堂教学底气不足的问题与挑战,思政课教师应在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清醒、教学上自我"革命",切实增强自身理论自信,才能教育引导学生领悟新思想、贯彻新思想、宣传新思想、实践新思想,推进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相似文献   

14.
结构化理论视阈下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社会角色包含地域角色、职业角色、身份角色与制度角色,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文章以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我国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问题展开研究,认为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是一个主体选择与结构整合的二重化过程,既受宏观结构性因素制约,也是一个主体自觉的合理化选择与反思性调节,是一个主体与结构二重互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史上,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时代主题下,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交锋,向西方学习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主旋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力的增强,中华文化走向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延续。以文化自觉为基础的文化自信不是简单盲目的自信,不是妄自尊大,而是一种崭新的姿态、开放的胸怀,是漂泊已久的中华文化的回归,是荒芜已久的精神家园的重建,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有深度的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有所担当;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对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有理性的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有所包容和借鉴。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与自强,首先表现在文化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就要树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础的理念,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同时,推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广泛融合。  相似文献   

17.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的集中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成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的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始终以高度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和制度自觉,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通过实践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增强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进而增强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  相似文献   

18.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自信就是自觉坚持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揭示我国的理论特色和优势,进而分析增强理论自信的重大意义;反思理论研究、宣传、教育等层面存在的问题,明确增强理论自信的路径,以建构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政策话语体系、制度话语体系和民间话语体系,实现对理论话语权的控制和引领。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2-29
近代以来西方扩张引发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空间的剧变,不仅导致了中华民族的深重危机,而且瓦解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自信,中国意识出现了空前的危机。中国现代化在不同政治文化空间的抉择中经历了西方化、苏联化、中国化的艰辛探索,开辟了根植于中华传统并创新的中国道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意识的自觉和自信。在世界政治文化的激荡中,需要审视政治文化空间重组背后的实质,以清醒的历史观、文化观、价值观重建当代中国意识,增强中国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价值自信,重建中华民族的主体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0.
案例教学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抽象性、逻辑性和高度概括性以及学生理论基础薄弱、课堂时间有限性和案例教学法泛用等系列因素,大大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法的理论深度。结合课程特殊性和教学实际,教学主体亟需科学拓展案例内涵,坚持案例教学法的原理理论核心地位,多视域多类型拓展性构建案例教学法,全力保障案例教学法的理论深度,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