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屈原的人生悲剧及《离骚》的悲剧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屈原的人生是悲剧性的人生 ,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主要有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致君尧舜”的努力与“哲王不寤”的激烈冲突以及矢志而决不随俗 ,恋国而决不去国——屈原可以避免悲剧却选择了悲剧。《离骚》是屈原的血泪之作 ,其中所表现出的悲剧精神、再现出的情感冲突、构成的悲剧情节、形成的悲剧气氛 ,无不具有悲剧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汉末以来的士大夫们,不论是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还是阮籍和陶渊明,其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剧性的理解均无二致,然而因其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差异,他们所采取的解脱之法却各有不同。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强调及时行乐,流于感官的刺激和满足;阮籍偏重于求取精神的麻醉和解脱,求取短暂生命的保存以及从有限向无限的超越;而陶渊明则着眼于人生的审美化和情趣化,以诗意的眼光改变对于日常生活的感觉方式,给自己绘出一个与现实给定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将其作为短暂飘忽的个体生命所能切实把握的灵魂归依之地。这是对于人生悲剧性的一种极高智慧的超脱,也是陶渊明之所以成为陶渊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的潮流中,王国维是一个非常独特却又异常重要的存在,他异于时人的社会改造,却由个体生命体验走向纯粹学术、纯粹哲学,远离时代硝烟而自成博大精深。王国维独特的学术成就与他的悲剧人生及他对悲剧人生的异常敏感的体验分不开,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是后者的延伸:纯粹学术的追求是王国维企图解脱悲剧人生的结果。叔本华和老庄等人的哲学成为观照其悲剧人生的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4.
5.
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奇特的“鬼才”,他悲剧的一生直接影响了他的诗作的格调、感情、构思、想象、意境、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內容,使其诗歌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以全新的视角 ,论述了一千二百四十六年前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美女杨玉环是怎样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先嫁皇子李瑁后又嫁给皇帝李隆基的遭遇 ,可谓屈辱与受宠同在 ;寂寞与欢乐共存。最终竟被残酷“赐”死。其短暂“悲剧”的一生 ,也从侧面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及自私 ,杨贵妃只不过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的复古思潮,将被遗忘的神话和历史传说中的英雄圣贤又推向精神舞台的前沿。对英雄圣贤政治和道德的极力赞颂,使得当时大多数文人对英雄圣贤产生了宗教般的虔诚和膜拜。这种膜拜,不仅极大地阻碍着文人对现实社会政治和道德的认同,形成了他们和现实社会的对立,而且也极大地强化了他们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性格,支配着他们为理想、道义而无视贫贱祸患,明知不可行却坚持不懈,促使着他们走上了悲剧人生的道路。同时,由复古思潮影响而形成的强大的保守势力,在围剿革新思想时,也将革新派文人选到了人生悲剧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作为晚唐党争的牺牲品,李商隐的诗歌善于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吟咏,深刻表现知识分子末世的苦闷与彷徨、忧愤与哀痛.充溢诗人心灵和诗歌中的是一种义无反顾的悲哀,一种透彻入骨的感伤.  相似文献   

9.
张申府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他前半生徘徊于政治和学术之间,积极活跃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后半生却默默无闻,被历史遗忘。文章认为他的人生轨迹既受到儒家传统入世思想的影响,又与西方自由思想密切相关。他的悲剧人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知识分子在政治和学术之间的矛盾困境。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6,(3):55-57
纵观嵇康在正始末期以后的生活,虽然他一再声称自己远离世俗,但实际上他并未远离政治;虽然他曾遁隐山林,数次与神仙交往,但他并没有得道成仙;他高举着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大旗,但他并没有完全超越名教。在吕安与吕巽的事件中,他有着清醒的是非观念,义无反顾地为吕安进行辩解。对于司马氏以孝为幌子而进行的篡权行为,他也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抨击。正始以后,他一直高举着反抗司马氏篡魏的大旗,处处与之对抗,并且敢于坚守自己的志向,敢于向司马氏的篡权发出大胆的质疑与挑战,最终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这场悲剧,与嵇康正始末以来的处世心态息息相关,是由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阿莲 《百姓生活》2010,(3):10-11
1983年10月,时年17岁的许反帝因盗窃38件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被判处死缓。26年后,许反帝再度进入人们的视线——因为他成了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而他的人生悲剧,又与他母亲对他的过分溺爱有很大关系。有人说,许反帝的母亲用溺爱培养出一个“江洋大盗”,不但毁了儿子的人生,也使自己身陷囹固。她出狱后,又用畸形的母爱给儿子营造了一座“心狱”,使儿子丧失了走向新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屈原在中国文人的心中是一个极具悲剧内涵的文化符号,通过阐述屈原人生的三大悲剧内容,从政治、文化、主体三个角度来探讨屈原悲剧人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长篇经典小说《日瓦戈医生》的主人公日瓦戈医生,满怀抱负、达则欲有所为,崇尚自由、穷则独善其身。其悲剧人生遭际及成因,折射了前苏联十月革命前后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作品的深刻性及独特性震撼人心、启人深思深省。  相似文献   

14.
王梵志的诗体现出了奥斯卡·王尔德眼中的生活悲剧——毫无美感的,甚至是丑陋、鄙俗的人事。爱情永恒是人类的强烈愿望,人的这个本质力量幻灭在了他的诗中。王梵志用"消长"来解释个人乃至全人类的命运悲剧,相比古希腊人停留于命运表面上的悲感来说又进了一步。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下社会环境之恶劣、王梵志及其他劳苦大众的遭遇之悲惨、压迫剥削与亲情异化之触目惊心,这些悲剧作家和理论家所认为的社会悲剧也都体现在了他的诗中。现实的污秽和矛盾搅乱了他的三观,造成了他精神上的悲剧,以至于极力呐喊"死亡艺术"来唾弃这个世界,来做些微弱的反抗。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与秋瑾分别生活于宋、清两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她们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和超凡的才艺,都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相似的审美情趣。虽然她们的人生都是悲剧性的,但她们人生悲剧的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李清照是哀婉的秀美,秋瑾是崇高的壮美。究其原因在于她们的个人精神支柱和彼此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相似文献   

16.
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分析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认为通过小说中艾米丽与周围人的对话,可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导致艾米丽悲剧人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狂人日记》开始,鲁迅本着“为人生”的创作目的,在他的小说中始终演绎着普通人的人生,实践着他的改良人生、改良社会的的愿望,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示了这些普通人的人生悲剧,对整个封建社会及其上层建筑予以无情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  相似文献   

18.
在政局动乱、文化多元的近代,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中国老庄悲观厌世哲学交汇于性情忧郁、经历坎坷的王国维身上,促成了其“人生悲剧”观的形成。这种悲剧观渗透于他的文艺实践中,促进了我国悲剧理论的发展。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对此要辨证地认识。  相似文献   

19.
知识女性有着一般职业女性所共有的苦恼,诸如角色紧张问题,社会男权意识的排异性问题,以及女性自身被男权意识同化的问题等。所不同的是,知识女性视职业如生命,不象一般职业女性能挤兑上班时间以减少家务劳动的负荷,从而角色紧张问题更为明显;知识一职业女性素质较高,参与意识、女性意识较强,故对来自男权意识的排异性反应更为强烈,矛盾亦更为尖锐;另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女性还在传统意识中滞留,潜在的心理依附与高智力杂揉而形成一种高雅的奴性。所以,知识女性的悲剧是真正的悲剧;她们的痛苦是一种智慧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佐拉的《娜娜》自问世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作者通过一位妓女悲剧的一生来揭露第二帝国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道德沦丧、荒淫糜烂、欲望放纵的腐朽现实。主人翁娜娜是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妓女形象,娜娜的悲剧是社会、家庭和其自身原因造成的。褪下恶魔的外衣,娜娜只是一个普通的纯真善良的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