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辽 《中华魂》2010,(2):59-60
当今诗歌领域.新诗和旧体诗词二分天下。写作旧体诗词的人数可能比写作新诗的人还要多。据我所知。江苏就有78个诗词学会.3500多个会员。他们一年间正式出版的和自费出版的诗词.大大超过了新诗在江苏的出版数量。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在写作旧体诗词的诗人中,既有对旧体诗词素有造诣的诗人,也有写新诗已经出了名的诗人.更多的是学习写作旧体诗词并取得成就的新诗人。  相似文献   

2.
"文革"十年,茅盾在没有发表任何作品的情况下创作了二十余首旧体诗词宣泄自己的情绪.这些"原生态"的写作对于作家本人及文学史研究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包括旧体诗词在内的"潜在写作"在"五四"新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梦苕庵诗》是著名学者、诗人钱仲联的旧体诗集。钱仲联主张通过诗词的"声"与"色"来鉴赏诗词。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汉语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对《梦苕庵诗》的语言特色试作分析,以期为当代的旧体诗词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革”十年,茅盾在没有发表任何作品的情况下创作了二十余首旧体诗词宣泄自己的情绪。这些“原生态”的写作对于作家本人及文学史研究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包括旧体诗词在内的“潜在写作”在“五四”新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词语、形象两个方面入手,揭示了毛泽东在旧体诗词的创作方面对我国传统诗词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旧体诗词鉴赏和创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生喜爱鉴赏和创作旧体诗词,而且鉴赏和创作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批判地继承了旧体诗词的表现形式,又运用传统体裁表现丰富而崭新的现实内容,其诗词在表现形式上突破传统,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在思想内容上超越传统,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邃的革命情怀。在旧体诗词遭到否定和排挤的情况下,毛泽东不因个人的偏好而无视中国诗歌的发展实际和发展规律,而是以自己成功的创作实践和精到的诗歌理论擘画出新中国诗歌发展的格局与方向。毛泽东对继承和发展中国旧体诗词传统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革命家诗人群体的旧体诗词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为代表的革命家诗人群体,以传统的诗歌形式——旧体诗词创作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宏伟画卷。他们的诗词,视野开阔,大气磅礴;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既继承传统,又为我所用,充分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理想远大、立场坚定、情操高尚的精神境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20世纪革命家诗人群体的旧体诗词创作应有自己的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8.
略谈旧体诗词的生命力孙绩元1五四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思想、旧文化,在“砸烂孔家店”的呼声中,旧体诗词儿无藏身之地。叶圣陶(斯提)曾把写旧体诗词说成是对“骸骨的迷迹”(见《骸骨的迷迹》,载1921年10月2日上海《时事旬报·文学旬刊》第19号)。闻一多曾...  相似文献   

9.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旧体诗词的韵与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有韵为诗,格律难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自"五四"吹响文学革命的号角以来,我国旧体诗词的创作虽屡遭严峻考验,却始终未能消亡与沉寂,简直成为了文坛的"不倒翁".这一现象的出现,自是与旧体诗词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表达功能、巨大的艺术诱惑力与可操作性等优点以及外部的有利坏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尽管如此,若指望现代旧体诗词能拯救日益衰败的中国诗坛而获得复兴,这似乎也不太可能,因为仅就它自身而言即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而,现代旧体诗词的命运该如何续写也就成了一个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家们认为,“五·四”以后的文学史是新文学发展的历史,因此当今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均忽略了旧体诗词的创作。这种对旧体诗词的偏见形成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并为作家和政治家所强化。然而,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旧体诗词的形成与汉字的特质密切相关,千百年的历史又使它对中国人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五·四”文学革命后,旧体诗词虽然被新诗挤到诗坛的边缘而失去了正统的地位,但它仍然顽强地发展着。它有一支可与新诗相抗衡的诗人队伍,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这股潮流一直贯穿在20世纪的始终,并呈现出起伏的发展态势。它在思想与艺术方面的成就也不逊色于现代新诗。旧体诗词虽然是一股支流,但它具有与作为主流的新诗并驾齐驱,一同发展的历史地位,不应为20世纪文学史所忽略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的旧体诗词展示了他丰富、细腻、敏感而独特的内心世界。不同时期的创作表明了他在参与公众事业与退守私人空间的天平间的不同倾向。他的旧体诗词不但是特定政治历史语境中对艺术本体的回归,同时也是寄寓在精准的艺术表达中的对生命本体的回归,不但是个体生命在特定历史境遇中对生命的沉思和诗意表达,而且具有超越时代的现代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旧体诗词复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体诗词的现代价值和命运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本文依据当代诗词创作的实际成果及正在发展的态势,标举“旧体诗词复兴”之说,并讨论了其意义、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当代诗词的复兴接续了几乎中断的中华诗词史,打破了诗坛长期存在的新旧二体截然对立的态势,为我国诗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意义重大。文章还对学术界冷落当代诗词研究的现象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18.
居川期间,叶圣陶的旧体诗词创作出现了阶段性爆发,这和抗战时期的文化大环境以及叶圣陶自己特定的个人生活际遇有着必然联系。叶圣陶的旧体诗词创作多有酬唱赠答之作,具有典型的新文学家的诗歌交际的意义,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感时伤世的时代情怀则具有抗战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的旧体诗词创作,是关于其生平与文学活动最基本的史实,但在其旧体诗词的整理工作中,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尚未厘清,如何订定作品篇题便是其中之一.郭沫若的旧体诗词基本上不是为发表而作,许多只是诗人自己的抒情、感怀之作,与友朋之间的唱酬、交往之作,诗成时常常没有篇题.以至于今,许多作品的篇题五花八门,且多有异题同篇者.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改变这些乱象,需要规范相关问题的解决,尽快地将史实梳理清楚.  相似文献   

20.
吴世昌先生是20世纪传统诗词创作领域重要的一家.作为一个赤诚的爱国者和坚定守望精神家园的知识人,他的诗词表现了感愤国事时政和自写"心史"两大主题.他诗词兼擅,诗词兼作,但诗与词的体貌风格大不相同;比较起来,他的词更为当行本色,更能代表他的创作成就.吴先生是学者型的诗人词人,他以学术题材和学术话题入诗词,在传统诗词创作领域独树一帜.吴先生曾以传统文化的"继风流"者自任,他的诗词在中华诗词发展史上确也具有"继风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