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回归典型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除了文学视野,从根本意义上讲,典型环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在文学领域的要求和体现。它经历了以性格本位为基点到以历史本位为基点并同时包含性格本位的发展过程。在继承、改造黑格尔逻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进程,马克思恩格斯看到并坚信:新兴的无产阶级正在形成、崛起,并在历史舞台上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他们除了在政治、哲学、历史等领域积极参与、推动、宣传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外,也以此思路要求文学:不主张作家在作品里直接表达倾向,能够如实反映现实,从而揭示社会特征,就是倾向的最好表达。创造典型环境就是如实反映现实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读杨华教授《古礼新研》,使我想起2003年左右我从杨老师游学的情景。那时先生刚开礼制文献导读的课程,最开始读的似是《仪礼》。《仪礼》是块硬骨头,但在先生指导读《仪礼·释宫》之后,观想起《仪礼》来便不再枯燥。可惜我忙于它务,只读一个学期就退出了。后来听说,先生每年都带研究生轮换着读"三礼"并一直坚持了下来。这是一件有大功德的好事,对历史学院的研究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幸事。先生近几年出了几本关于礼制研究的专著,我放置案头常翻看学习,可以感受得到先生在礼制研究方  相似文献   

3.
刘学铫先生是台湾学术界卓有成就的学者之一 ,在中国民族史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方面成果突出 ,先后出版了《成吉思汗传略》、《蒙古论丛》、《匈奴史论》、《鲜卑史论》、《淡水河边谈国史》、《西藏论文集》和《北亚游牧民族双轨政制》等专著 ,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论文。 2 0 0 1年 ,他的新著《五胡史论》又由台湾南天书局出版发行。通读全书 ,觉得有如下几点值得向读者介绍。一、内容丰富 ,重点突出。匈奴、鲜卑、氐、羯、羌等胡族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五胡史论》对“五胡”的历史意义、胡族的…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3月 14日下午 ,张岂之先生在我校大礼堂为陕西省 2 0所高校 5 0 0余名研究生作了题为“两个时代课题与研究生教育”的学术报告。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 ,张岂之先生结合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两个时代主题 ,谈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研究人才培养的新特点以及研究生在自身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他指出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应当十分强调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应当确立研究生教育的人文目标 ,以人文目标来协调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促进科技与人文的和谐互动 ,保证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国内"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势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学术研究.在此背景下,学界出现了对典型问题的讨论.学者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诸如"典型即本质""代表说""典型即个性"等.同时,周扬、何其芳等人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此问题进行了阐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典型的讨论,各种观点各执一词、冲突激烈,但他们的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这些冲突一方面表明了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不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文艺思想上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6.
典型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一个核心的命题,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学体系的重要范畴。但是,这一理论却经历了从恩格斯到俄苏再到中国的时空演变。在演变过程中,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导致政治意识形态不断对这一范畴的内涵进行规约乃至改写,使得典型从一个带有批判性肯定的文学术语逐渐演变为具有强烈意识形态指向的权力话语。“典型”范畴的意识形态化进程,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命题的普遍遭遇。在当今日渐多元的文化语境中,有必要重新厘清经典命题的原初意涵。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史研究的领域里,湖北大学副教授舒焚先生的近著《辽史稿》已为学术界瞩目。是书9章54节,47万余言,1984年3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目前国内最大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辽代历史的专著。纵观《辽史稿》,试谈下面几点: 突出经济 正确处理经济与诸方面的关系 思格斯指出:“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论住宅问题》,见《马恩选集》第2卷,第537页)  相似文献   

8.
“文学典型”学说是建立在文学语言与社会现实的镜像功能的基础上,认为文学通过语言这种媒介可以忠实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学说更是社会历史批评视域中的命题,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内对文学社会属性和价值功能的一种界定和把握.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理论以文本代替作品,把文学当做语言系统内部的自我指涉,割断文本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关系,使得文学典型学说受到冲击和挑战.论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学说,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与关于历史发展、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发展等论说密切相关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的重大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讲,马恩的典型学说在当代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阿Q,是鲁迅先生的天才创造,是中国和世界先进文学中杰出的成功的典型。它有极为深刻,广泛的典型性。于是,一个关涉到马克思主义阶级性原理的问题,便自然地提到了大家的面前——阿Q是否是阶级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带根本性、决定性意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坚持它的基本原理、立场、方法,舍此来谈“中国化”,就会产生“化”有余,而“马”不足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重要、更带根本性。只有实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国情化、时代化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是科学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我得到苏北海先生的《西域历史地理》第 2卷 ,转瞬间到了苏老去世两周年。1 986年在兰州开会 ,和苏老相识 ,从此有所来往。值此苏老先生逝世两周年和他的新著出版之际 ,撰此文以缅怀故人。苏北海先生是近 2 0年来活跃在西域研究领域的一位著名学者。 2 0年来 ,他撰写了有关西域研究的论文 2 0 0多篇 ,专著 7部 ,其成就之斐然 ,由此可见。苏老堪称西域研究的泰斗。苏老之所以有如此辉煌成就 ,除了治学勤奋外 ,还与他跨越多学科 ,基础广博和功底深厚有密切关系。他的论著包括政治史、民族史、文化史和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正是由于他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主张,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引下,用系统论和信息论、控制论等来研究文艺典型。这不是为了“赶时髦”,更不是要“穿新鞋走老路”,而是借以开拓典型研究的崭新局面。其中的道理,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  相似文献   

13.
典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深浅、艺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低以及艺术的社会作用的好坏等各个方面。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作过重要的论述,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上解决了艺术典型与现实生活、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典型形象的共性与个性、典型与倾向性等一系列问题,深刻地揭示了典型的阶级实质和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完整地建  相似文献   

14.
四川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8月出版的由张国新、张为波等人撰写的专著《推进人民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 ,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确立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与创新研究”重大课题的一个子课题 ,是四川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 ,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向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献礼的第一批图书。该专著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尊重历史 ,尊重事实 ,史论结合 ,以论为主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人民军队 ,是中国共产党绝…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从某一个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专著,如马克思主义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等,纷纷问世,这预示着从整体上考察马克思主义学说史的专著必将诞生,而且果然诞生了。许征帆、马绍孟、成保良、刘炯忠、李鹏程、刘伟能等同志编著的多卷本《马克思主义学说史》就是这样一  相似文献   

16.
对于马克思主义典型观,传统的理解是,典型形象是一个多样性统一的有生命艺术整体,它通过人物鲜明突出的性格特征(个性)来显示出一定的时代民族社会关系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共性)。这一理解的错误就在于对于典型的个性与共性内涵的解释刚好发生了错位。典型理论的现代化,就是在将典型个性、共性内涵阐释对调的前提下,增强典型概念的现代适应性,并恢复其应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简评《中国当代诗学论》黄石明(西北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张孝评先生的诗学专著《中国当代诗学论》(以下简称《诗学论》,在经过十余年的蕴蓄和沉思之后,新近获陕西省优秀科学、艺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已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书从诗美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18.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楚廷先生的又一部新著《课程与教学哲学》最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 0 0 3年12月)。全书共13章,4 1万字。这是张先生近年来的一部力作,可以说是他4 0余年教学经验和2 0余年教育理论研究的哲学总结和提炼。它将如一支出墙的红杏,以其独特的风骨、独特的魅力绽放于教育的百花园中。在这部著作中,张教授创造性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教育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上的突破,实现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对结构主义、社本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课程观和教学论的改造,在课程与教学…  相似文献   

19.
典型的时代性,是塑造典型形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近几年来,无论是创作界,还是理论界,对此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当今的文艺创作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想就此问题作点考察,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20.
也许,正由于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在社会主义文学理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它一直是文学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争论是好事,这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近几年文学理论界出现了一种极为错误的对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横加贬斥的倾向,使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蒙受了不白之冤,将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的研究推向了令人担忧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观?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在新时期众多的文学思潮中的地位究竟如何?是当前文学理论界急待澄清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问题的解决,决不是到新近流入中国的西方诸多的文学思潮和著作中寻找答案,更不是独坐小楼、闭门造车,作形而上的简单判断、推理.正确地评价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揭开长期蒙在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上的迷雾,还其本来面目,必须从当前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实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察,这是问题解决的唯一途径和选择.任何忽略文学实践的不负责任的“捧”与“杀”,对于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都将是有害无益的.更重要的是,新时期文学十年,是当代文学空前繁荣的十年,涌现出了诸多的文学思潮和大量优秀作品,而且,在新时期文学这部空前的交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