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闵镜品 《社区》2005,(22):3-3
近日路过所住社区,发现这里挂出了“人大代表社区行”的横幅,预告说人大代表将坐镇社区,听取百姓“原声”。人大制度设立的初衷就是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向人民负责,代表人民履行管理国家的权力。但实际执行过程中,选民与代表之间的联系多少还是松散了些,有的时候甚至出现选民对本选区候选人并不了解,选举缺乏依据,代表们的工作也缺乏监督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 ,竞选作为一种基本的选举方式已经在基层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中出现。竞选制度的逐步确立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多元化、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民的参政意识提高都要求确立人大代表竞选制。当前我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存在着选民和候选人之间缺乏直接的沟通和了解、人大代表的议政能力不强、人大代表缺乏被监督等问题。竞选制能更好地保证选民和候选人之间直接的沟通和了解 ,能够提高人大代表的议政能力 ,能够加强选民和选举单位对代表进行监督。确立人大代表竞选制是人大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必由之路 ,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的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人大代表选举的合意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意"理论可用于解释人大代表选举的实质。人大代表选举实质上必须是选民与候选人双方围绕人大代表的选举条件达成合意的过程,合意结果为宪事合同。代议机关选举体现了合意趋势,而缺乏合意性是人大代表选举程序的一个缺陷。建议增强人大代表的合意性。  相似文献   

4.
卜万红 《社区》2004,(1):19-20
武汉市江汉区汉兴街常二社区、新华街邮三社区是换届选举的试点社区。2003年,两个社区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试点取得了预期效果并在社区选举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试点取得的成效常二社区采取了全体选民选举的方式,邮三社区采取了户代表选举的方式。选举试点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人大代表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作的基础.人大代表选举的实践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公信力.普遍平等的选举、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差额选举等选举方式为人民代表大会赢得了公信力.但是,直接选举层级低,间接选举层次多,选举的竞争性、选择性不强,代表与选民关系不够密切,个别代表素质较低等选举中存在的诸多瑕疵影响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公信力.必须把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当作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推进,从而进一步提升人大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郑国涛  许圣义 《社区》2012,(13):14-15
近两年来,一些地方把“人大代表进社区”作为—个口号和一项任务在推进,但一直进展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级人大和社区对此重视程度不足,探索和实践也欠努力。笔者以为,要真正实现“人大代表进社区”,“五个一”是保证。 一个正确认识。要把“人大代表进社区”的口号变成现实,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大代表首先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思想上赞成“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是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等观点和宗旨,才能在实际行动上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对于选举权的行使更加关注。文章从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选举组织的成立、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候选人介绍、选民登记、选区划分和选举监督等方面的程序改革入手,提出了对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选民与代表之间的权力委托与代理关系,是人大代表的代表性与功能发挥的基本价值基础。基于对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情况的归类分析可以看出,代表建议数量增多、分布多元化,说明了人大代表参政意识有所加强,也反映了人大民主制度确实有所进步。然而,总体上来说,我国人大代表建议的质量还不高,分布还不够合理,代表性、回应性尚不足,特别是与广大基层民众间的利益联结性有弱化倾向。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人大代表履职角色、功能定位的宣传和培训;另一方面,更需要通过对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变革与优化,提升人大代表来源的代表性和民主性,增强人大代表的代表意识,提高代表能力。  相似文献   

9.
2002年11月16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头条社区在全市第一个选举产生了“议行分设”工作模式的社区居委会。在此之前,8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九道湾社区在全市第一次通过直选产生了社区居委会。两个社区居委会在工作模式上有所不同。西四北头条社区“议行分设”居委会的工作模式,在北京市社区建设进程中属突破性的重大变革。“议行分设”社区居委会的基本框架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社区专干。社区居委会议事层(7~9人组成)由居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人员由社区内有威望的优秀人才组成,不领取报酬),是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我见到的居委会换届选举,投票的居民代表不仅人数少,而且大都选的是“听话”的人,如果是差额选举,就找一两个年纪大、文化程度低的婆婆做“陪衬”。预选和正式选举,一个上午就结束了,再吃个“工作餐”,皆大欢喜。近年来,随着城市社区直选的推行,作为基层的民政工作者,我亲历了居民对社区选举认识转变的全过程,似乎看到了居民自治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基层走来。选民:对直选的认知不尽相同按照认知程度,我将选民们分为特别关注型、一般关注型和无动于衷型。特别关注的人群主要是社区弱势群体、社区建设的受益者、参加竞选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1.
唐正芳 《社区》2004,(16):12-14
目前南宁市的社区居委会选举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按要求,除了90%的社区按照以往的老方法“间接选举”(即由居民代表投票选举)外,必须有10%的社区进行直接选举(即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选举)。有关人士说,社区的直选,打开了真正的社区民主自治的大门。直选是要求选民现场投票的,那么在实际操作中,选民的关注程度如何?政府给了居民民主选举的权利,居民都用了吗?直选中存在哪些困难?记者走访了南宁市的几个直选社区,并对选举现场进行了观摩。全国首试:选民登记直选居委会7月25日。广西南宁市兴宁区望州南社区居委会门前。上午9时许,望州南社区居委…  相似文献   

12.
李凡 《社区》2003,(12):20-20
宁波市海曙区的这次社区选举,出现了我国城市社区选举制度上的首次创新,这是以前的基层选举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大致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候选人为了使自己的选举能够取得胜利,开始组织自己的选举后援团或者选举智囊团。这些选举的后援团或者智囊团,是候选人为了更好地参加选举,让选民了解自己或者掌握选举的变化而出现的,是完全自发的,是选民积极参与社区义务的一种表现。他们帮助候选人出主意,制定选举方案,甚至包装候选人的形象,以期引起选民的支持。2、候选人为赢得胜利,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开展竞选,接触选民,并加大了对于选民…  相似文献   

13.
闵蓁 《社区》2017,(9):1-1
前不久,笔者有机会全程观摩了四川省江油市中坝镇天宝祉区居民委员会第十届换届选举大会,社区登记的584位选民,有467人来到现场,通过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秘密划票、当场计票、当场公布结果的方式,选出了自己满意的社区“当家人”。相比之前的居民代表选举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居民对这次选举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都不同寻常,上至满头白发的老者,下至跟家长来瞧新鲜的小学生,会场上还不乏青春靓丽的年轻人的身影。一位老大爷宁可推迟了祭奠亡妻的日期,也要一大早赶来参加选举大会。  相似文献   

14.
刘志昌  陈伟东 《社区》2004,(24):18-19
前不久,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一个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出现了一桩怪事,一个工作一向走在前列的居委会,在这次选举的预选中,随着选举日程的推进,告状的人也越来越多,以至对预选结果提出质疑。而人们争议的焦点却恰恰是选举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单位人选举权”问题。事件经过武汉市武昌区某社区,于2003年9月18日成立了选举委员会,成员包括原居委会主任崔某、党支部书记桂某、物业公司经理柳某以及社区居民等共10人。随后进行了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报名和初步候选人的竞选活动等工作。在选民登记过程中,辖区内共有5个单位的517人被登记为选民,这些…  相似文献   

15.
集体行使权力是人大监督权的重要特征。作为一种集体行使的权力,其运作效能取决于集体成员积极而富有意义的参与。而且,由于作为权力主体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人民选举产生的权力机构,其责任承担只能由选民通过选举或罢免个体的人大代表来实现。因此作为权力的参与者以及责任的承担者,个体人大代表的监督能动性对于监督权的有效运转至关重要。必须科学合理地设计人大监督权的保障、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激励代表积极参与监督权的行使,防止在集体行动中的消极不作为。  相似文献   

16.
1953年-1954年在党中央、政务院的领导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第一次普选。为做好普选工作,湖南成立了各级选举机构、草拟选举计划、召开选举会议、下拨选举经费、开展宣传动员,进行多方面准备。湖南省普选经历了选举试点和全面铺开两个阶段。在普选中,全省近90%的公民参加了基层选举,许多优秀选民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全省人民普遍受到一次民主教育。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03,(7):13-13
选举是一种基本的公民权利,选举的政治含义就是把居民的形式权利通过投票的方式有效地转化为实质性权利的过程。广西将社区最直接、广泛、公开、公正、规范的依法“直选”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其最基本的启示就是依法“直选”,扩大民主。在已经完成的“直选”社区里,90%左右选民的参选率和成千上万年满十八周岁,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的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社区选民参加了投票,首次实现全民“直选”。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选举制度也差别甚大,但就选举的共性而言,还是有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于选民自愿登记制。美国大选中各州都实行选民自愿登记制,经动员,不愿参加投票的选民也可以自愿放弃选举权。在我国的城市居民委员会选举中,由于不少选民与社区的利益关系以及社会联系较少,对社区的关切度不高,动员多数选民参加选举,要么难以做到,要么经动员到场的一些选民抱着走形式的心理来投票而使投票质量不高。如果实行选民登记制,有参与愿望的人参加投票,不愿意参与的人可以自动放弃投票权。表面上参与的人可能少了,但是否可以提高选举质…  相似文献   

19.
深圳竞选风云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谦 《社区》2005,(1):16-18
2003年4月17日,参选深圳罗湖区人大代表的候选人肖幼美,在所属选区内贴出了新中国个人参选的第一张海报,她随后与选区部分选民见了面,做了竞选演说。肖幼美的行动启发了一串效仿者。5月,南山区民营企业家吴海宁、深圳振业景洲大厦业委会主任邹家健、深圳益田村105栋楼长叶原百等纷纷张贴海报竞选人大代表;随着选举的深入,又演绎出了落选的吴海宁对选举过程和结果提出了种种置疑;随即又出现了吴所在的麻岭社区选民联名罢免新当选的区人大代表陈慧斌的“罢免风波”;“独立候选人”——海归博士王亮出人意料的当选……这一连串的新现象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张孝敢 《社区》2002,(3):15-15
自治是一种公众性的参与活动,必须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运作。民主选举。社区居委会与原居委会的选举制度有很大的不同。社区居委会选举,既要符合居委会组织法的基本原则,又要体现自身的特点:一是选民登记条件不同。居委会选举,选民登记以户籍地为准,社区居委会选举,选民登记以居住地为准,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