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量词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通过对主要汉语语料库的调查发现:汉语中用于称量鱼的量词有:“个、枚、头、尾、条、首、番”7个.从历时的角度,考察这一组量词与名词鱼的组合搭配.主要分析了这些量词和名词鱼搭配产生的时间、演变过程以及现今搭配格局形成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鱼的量词的演化有如下两条趋势:“鱼”的量词由不使用量词到与通用量词“枚”、“头”和“个”搭配,再发展到了有与鱼专门搭配的量词“尾”与“条”;称量鱼的量词从与通用量词搭配发展到与形状量词搭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名物量词”在各种语言中的产生、发展规律不尽一致。因此 ,透过“名物量词”探查两种语言的源流 ,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从苗汉两种语言量词的统计材料中 ,可以看到两种语言量词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湘西苗语的量词与同时代汉语的量词相比 ,在数量上没有汉语的多 ,在范围上没有汉语的宽。各个历史时期 ,湘西苗语都从汉语借用一批词语 ,相应的汉语量词就跟着进入苗语了。从量词的起源和发展来看 ,苗语深受汉语的影响 ,但是很难说苗汉两种语言出于同一母语。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汉语方言有生量词的使用情况发现,不像其他语言的数分类词系统,汉语方言量词系统没有将“人/非人”“有生/无生”或者“人/动物/无生”等特征区别开来。汉语方言称量“人”和“动物”主要使用通用量词和形状量词,虽然有少数专用的量人量词和动物量词,但使用的限制多、范围窄,不具有普遍性。汉语方言的植物量词具有类型学共性,都来源于植物或植物部件,并且可以演变成形状量词。汉语方言有生量词系统应该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量词类型。  相似文献   

4.
名量词“把”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量词,通常有集合与个体两种用法。集合量词“把”与其所搭配的名词之间是容器与容纳物的关系,个体量词“把”与其所搭配的名词之间是动作与对象的关系,从语义关系的角度看两者并不具备孳乳的条件,且两者在泛化方式上亦不相同。对个体量词“把”与动词来源的个体量词“乘、张、帖”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在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及泛化方式上均存在平行性,并且在具有量词的语言中,由操作动词向个体量词的演变是一种常见的演变模式。“把”由动词发展成为个体量词,主要基于句法转喻也即转指,转指的必要条件是“把”不存在可以支配的受事。  相似文献   

5.
名词可以分为两类:带有[+个体]特征的名词和带有[-个体]特征的名词.定量数词只能直接加在带有[+个体]特征的名词前面来计数.为了挽救定量数词的这一局限性,汉语和英语都选择了“量词插入”这一手段,但在汉语中“量词插入”属于词汇手段,即用附加手段将“量词”作为语素创造出一种新的双音节词汇;而在英语中“量词插入”则是句法手段,它必须满足“格检验式”这一句法规则.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语言中的量词由于文化和历史的渊源关系,在使用上存在着有异有同的现象.1.两国的量词汉字、意义及使用范围都是相同的;2.汉字一样,但在使用范围上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3使用范围完全不同;4.汉语中和日语中各自独有的量词等.  相似文献   

7.
量词是汉语中带有鲜明特色的一类词。量词可通过与数词、指示代词结合或重叠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这常为人们所论及;但量词可以受定语的修饰限制,则不为人们所关注。据本文考察,量词受定语修饰限制主要表现为“数词+定语+量词”、“定语+量词”两种语法结构框架;量词带有定语是其体词性特征的体现,而非名词特性的残留。  相似文献   

8.
汉语量词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是人为赋予的。在对汉语中名为量词的带量词组的教学中,要透过其所谓的独特性,找出其中的外国学生易于接受的成份;避免深奥却似是而非的理论而还带量词组的朴实的真面目;实事求是地认可表量词与名词或动词搭配的多样性;把量词分成外国学生必须学会在说、写中使用的和应该在读、听中逐步理解的两大部分,以减轻过量的学习压力和避免过度的量词的近义干扰,这些是实践证明了的在对外汉语的量词教学中更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考察出土文献中的“木”“牒”“人”三个量词.其一,“木”是汉语中最早用于称量木本植物的专门量词,它的出现标志着先秦汉语称量“有生”事物的量词语义系统的雏形初步形成.其二,“牒”用作量词,可追溯至秦汉时期,除称量简札及相似事物的整体或部分外,还引伸出称量衣物的用法,但仅见于东晋晚期西北地区的衣物疏;另外在马王堆汉墓竹简中它还用作类别量词.量词“牒”的语法化包括“功能”与“形状”两条途径.其三,“人”是汉语史上最古老的量词之一,其在西汉时进入“数量名”序列,并经历了一个由主谓或同位结构重新分析为定中结构的过程.另外通过与量词“乘”对比,进一步说明汉语“数量名”结构形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量词“等”是名词“等”语法化的结果,最早见于唐五代,用例很少;到了宋代,量词“等”使用普遍而且用法多样;宋代以后,其用例逐渐减少,使用范围也缩小。我们从宋代重要白话资料《朱子语类》的实际语料出发,通过对量词“等”在该书中的运用情况及特点的描写,来观察其在宋代的使用特点,为汉语量词及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点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