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泰安的地名进行分析,考察了泰安“山水”地名、“动植物”地名、“店铺”地名、“姓氏”地名以及“寺观”地名等几种泰安地名类聚体及其与古代历史经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西至哈至”是裕固族著名叙事民歌《尧熬尔来自西至哈至》中的一个地名。这个地名不见于史书记载,但在裕固族民间却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名,历史上的确切位置在哪里?本身的含义又是什么?是一个地名,还是两个地名?这一切都象谜一样,萦绕在裕固族的历史中。中外学者对这一地名普遍解释为裕固族传说中的地名,大概是指关外的裕固族牧居地;也有些学者对此作了具体的考释。 近年来,随着裕固族族源问题的新探索,“西至哈至”这个传说中的地名出现了与历史更  相似文献   

3.
“镇西府”、“镇西直隶厅”、“镇西县”作为行政区域的府治地名、厅治地名、县治地名 ,在现实的传媒中休眠已有整整 50年的历史了。[1]然而 ,这些地名所标志的历史事迹 ,以及这些历史事迹所彪炳的文化内涵 ,却没有因为其名称的休眠而隐匿 ,相反 ,随着社会文化良知的逐渐康复而日渐鲜活起来。那么 ,与“镇西”密切相关的“镇西庙宇冠全疆”也就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文化视点的关注 ,受到了学术研究的青睐。这无论怎么说 ,也是一种令人喜悦的人文关怀现象。因此 ,对“镇西庙宇冠全疆”的内涵及其来龙去脉做一番初步的考察 ,不仅是文化良知的选择 ,也是对文化良知的润泽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上 ,川南曾是彝族的重要活动之地 ,且相对凉山而言 ,社会比较发达。所以在川南留下了一系列的彝族的遣迹 ,带“罗”音的地名就是其遗迹之一。在凉山地区 ,历史上曾居住过土著濮人 ,后融合成为彝族 ,所以在凉山的地名中至今仍有带“濮”音的地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出现地名字面本身不变,但所指代的实际范围发生较大变化的现象,这里我们称为“地名内涵变化”,可以简称“地名涵化”。历史上“川江”一词从唐宋之际出现后,其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宋代“川江”曾有指代整个长江、长江上中下游,指代范围让人相当意外。明清主要指整个长江上游河道,但到近现代,“川江”所指又有一个泛指整个长江上游干支流到仅指乐山到宜昌、宜宾到宜昌、重庆到宜昌河段一个逐步缩小的过程。宋元以前巴蜀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使巴蜀航运的地位很高,成为“川江”话语强大指代中下游的支撑。而受长江上游特殊的复杂河道、特殊的平底木船通过性能、特殊地域滩师导航的制约,传统时代长江上游木船运输曾一度在整个长江航运中占有通过性上的优势,一度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整个长江航运的运行。近代以来“川江”一词的内涵缩小又与机动船进入川江,木船地位相对下降的情形下,热点聚集在机动船运输的话语内有关。研究发现,历史上中国的“地名涵化”可以分成“地名缩放涵化”“地名异地涵化”两种情形,前者较为典型,后者较为复杂。“地名涵化”在时间上又可分成“漫涵化”和“快涵化”两种。一般来说,在历史上行政区划地名的“涵化”较快,而文化区域概念地名“涵化”的过程较为漫长,影响的因素也较为多元,但受国家相关行政区调整的影响,文化区域概念的“地名涵化”过程也会加快。  相似文献   

6.
本期三篇文章带有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研究特色,在地图、地名、考辨中拓展研究视野,钩沉史实,深化历史认知。从本质上说,中国古代地图包含时间与空间结合的信息,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古代全国总图历来是地图史学研究的热点,但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少量重要的单幅全国总图,且以地图学史和绘制技术为重点,忽略了古籍中插图形式古代全国总图研究,研究的窄化影响了古代全国总图史料价值的充分发掘。通过历史文献学与地图史学相结合的综合复杂的研究,揭示各类古代全国总图蕴含的时空信息和地理认知,探讨不同时代国家疆域观、疆域认知、政区体制和地理认知水平等。成一农研究员提出,要强化插图形式的古代全国总图的梳理,从史料的角度进行研究,作为未来古代全国总图研究的发展方向。这样的研究任重道远,意义重大。地名承载着历史、文化、社会和民族等多方面重要信息,地名学研究是探寻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的重要手段,边疆民族地区地名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历史上云南存在过四套政区地名体系和三次地名大变迁,反映了云南边疆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变迁的深层原因。陈庆江教授文是地名学与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汉晋中原王朝经营西南边疆形成的云南第一套政区地名体系,“绝大多数为当地民族语方言地名”, ① 是中原王朝治理西南边疆进程中对西南夷族群部落与地理环境认知相结合的产物。南朝梁以后,云南脱离中原政权统治自行发展,经历爨氏称雄,乌蛮、白蛮分野,至唐统一在云南设置羁縻州县,云南民族社会发生了重大变迁,分划组合构成新族群部落分布成为唐朝羁縻政区设治的基础,形成云南历史上第二套政区地名体系和第一次地名大变迁。可见,以地名的视角深化边疆民族史地研究,大有可为。以往历史交通地理研究着重于交通路线、交通站点的考证,研究结果以交通示意图甲点至乙点、丙点等一线相连,平面展现,淹没了高山大川的阻碍。张轲风副教授之文探讨交通器具在古代交通史和军事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独出心裁,颇具启发。特别是结合地理环境和民族生产方式考辨得出“浮囊渡水一直是蒙古军的军事传统”,为深化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关键因素认知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依据。“元跨革囊”是云南历史上划时代里程碑重大事件,1253年10月,忽必烈率十万蒙古军出萧关,越六盘山,“经行山谷二千余里,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 ② 一举灭大理国,进而由云南挺进广西、湖南迂回征伐灭南宋,结束云南500多年的地方政权割据历史,且使中国历史进入元朝统一新纪元。渡水皮具之考,以小见大,溯源穷流,揭示了宏大历史事件中历史军事交通的关键因素,是矫正历史交通地理研究平面化倾向的有益尝试。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以征实性治学精神推进历史地理学研究,地图史学、地名学与史地要素考辨是该所正在开拓三个特色方向,将在方国瑜先生等老一辈学者开创的边疆历史地理研究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人竹枝词源于民歌“竹枝”。唐代是民歌“竹枝”的盛行时期,从唐代诗人的诗歌中可以窥见其大致风貌。在民歌“竹枝”的启发影响下,唐代文人竹枝词得以兴起,且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形式风格上,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歌特色。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融进了文人诗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大理白族地区的“冠姓三字名”杨政业明代以前,在今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范围,尤其是在大理、洱源、巍山、弥渡一带,曾经出现过一种独特的命名法,即“冠姓三字名”的姓名结构。对于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徐嘉瑞先生在《大理古代文化史稿》,邵献书先生在《南诏和大理国》,...  相似文献   

9.
“和亲”外交策略对中国古代解决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中原王朝和西北少数游牧民族的“和亲”为民族间的“通贡、互市”提供了政治保障,也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中华多民族的大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为世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榜样。本文通过简述中国古代和亲外交历史,阐释“和亲”对各民族之间“通贡、互市”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名既是一种地理、区位指称,又是一种历史文化符码,蕴含着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民间思维。宜宾县192个“龙”字地名有五种历史文化与神话思维依据:一是因地形地貌如龙而产生;二是从风水视角将有关龙的传说附会于地名故事中;三是从龙图腾的吉祥意义出发命名,祈求禳解降福;四是基于龙有邪恶特性的民间认知,将降龙传说附会在自然物上,形成地名;五是以龙喻人,因该地出了很多有名的才子而命名。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原始图腾,负载了多方面的神话因子,在民俗中获得了广泛接受,对地名命名产生了多维度、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竹枝词在中国古典诗歌里独树一帜。近30多年来,对于竹枝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论刘禹锡《竹枝词》,二是考辨竹枝词的源流,三是地方性竹枝词研究。其中,以地方性竹枝词研究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2.
咸丰《兴义府志》收录了大量的竹枝词。这些竹枝词描写了贵州兴义府的制度沿革、历史事件、田园风光与民风民俗,充分体现出贵州地方志编纂中以诗志史的基本思想,对探究史学与文学互动、诗歌与贵州社会文化发展之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诗言志、以文记事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而竹枝词则聚合两者功能,广为传承。祁韵士的《西陲竹枝词》完美地结合了诗的"志"和文的"事"功能,作为一名西域文明的热爱者和研究者,他以竹枝词的形式描绘了西域的史地风貌和民俗风情,从历史认同感、空间一体感,以及对西域民情风俗的认同感三方面来表达他对西域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说了今舟山市定海区临城“吴谢”的由来,对民间盛传的“吴谢”地名与“吴王夫差”之间关系的传说进行了评说,并从历史的角度对传话作了合理的否定.虽然传话与信史是两码事,但传说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建议可在吴谢适当增加一些景点,以期丰富定海旅游事业.  相似文献   

15.
徽州自古以来是竹枝词的高产区,其中涉及徽商妇的笔墨不在少数。通过对清代徽州竹枝词中有关徽商妇的内容进行 提取分析,透过竹枝词这一文学载体从新婚燕尔之喜、翘首盼归之悲和攻苦茹酸之累三个方面探寻了徽商妇的真实生活境遇: 在封建礼教和父权制合谋下,处于从属地位并默默付出。  相似文献   

16.
“风水宝地出英雄”,这是科尔沁地名传说的主要母题之一。这一母题是蒙古族故乡崇拜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的产物。它源于蒙古人“地母”信仰,是蒙古英雄史诗“英雄神奇诞生”母题的传承,他受到了汉、藏文化的滋润,并在近代以来科尔沁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背影以及社会环境中发生和日臻成熟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徽州自古以来是竹枝词的高产区,其中涉及徽商妇的笔墨不在少数。通过对清代徽州竹枝词中有关徽商妇的内容进行 提取分析,透过竹枝词这一文学载体从新婚燕尔之喜、翘首盼归之悲和攻苦茹酸之累三个方面探寻了徽商妇的真实生活境遇: 在封建礼教和父权制合谋下,处于从属地位并默默付出  相似文献   

18.
"虚"和"实"是历史小说创作中必然面临的两个问题,而正是"文"与"史"的结合造成了古代历史小说在创作中的矛盾,由此出发,古代历史小说分化为了"信史"和"贵幻"两种发展方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创作理论和小说文本,它们都是历史小说创作者本身历史观念的具体呈现.通俗性、娱乐性和道德教化是两个流派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国学大师和文化巨人。他在美学、诗词学、戏曲史、甲骨学、敦煌学、古器物学、中国上古史、辽金元史和历史地理等学术领域,都做了开拓性的贡献。他尤其精于史学考证,在古代历史地理研究、西北历史地理考证、古代游记行记校释及治学方法等方面,在历史地理研究中都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有着清晰的时代特征。以墨子思想研究为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不同的理解。学人对墨子思想各具特识的诠释,为我们勾勒出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发展轨迹。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路径的历史考察表明,从思想产生的社会环境来研究思想家的思想,应该成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