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错误地开展了一场长达5年之久的肃AB团运动。历史已经证实: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根本不存在AB团,所谓AB团是混入共产党内的庞大特务组织一说纯系子虚乌有。因此,中央苏区自1930年5月开始至1935年春开展的党内肃AB团运动不是扩大化错误,而是百分之百的冤假错案,必须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错误地开展了一场肃AB团斗争,时任红一方面军主要领导人的毛泽东对此是负有一定责任的。毛泽东在肃AB团中犯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赣西南特委和中央巡视员的报告,使其产生党内存在AB团的错觉;快速整军肃出所谓的AB团,使其怀疑AB团混入红军队伍内部;宛希先、袁文才、王佐被杀等事件的发生,使其形成赣西南充塞AB团的错误认识,由此下定了肃AB团的决心。然而,随着滥捕滥杀AB团造成的严重后果,毛泽东又为遏制这一错误作出了努力,公开承认在肃AB团的问题上犯有错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历史何其惊人相似,三十年代苏联发生了“大肃反”,六十年代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这是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悲剧。痛定思痛,我们有必要认真回顾一下两国在不同时期所走过的相似弯路。本文拟对“大肃反”与“文化大革命”作一比较研究,以找出它们之所以酿成历史悲剧的共同因素,吸取教训,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对于“大肃反”与“文化大革命”,我们既不能笼统地认定“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又不能简单地归罪于哪一个领导人(如斯大林、毛泽东),而应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每一特殊的  相似文献   

4.
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从1715年建立到1917年十月革命为止,前后延续二百余年。这二百余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三个时期。本文述及的十八世纪是它的历史中的早期阶段。这一阶段不象后两个时期,即1808—1860年积极侵略时期、1860—1917年积极传教时期,那样引人注目,但却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并在当时的中俄关系中起到特殊的历史作用。本文试就这个传教士团在十八世纪中俄关系中的历史地位作几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斗争时期发生在赣西南党内的“AB团”问题,曾经酿成严重的后果.其直接诱因是长期存在于赣西南党与总前委之间的认识分歧,1930年8月召开的赣西南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由于全面接受了“左”倾冒险线而加深了这种认识分歧,总前委对于“二全”会议性质的错误认定,终于酿成了所谓赣西南党的“AB团”问题.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一九三一年春至一九三二年冬,闽西苏区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肃反”运动——“肃社党事件”(“社党”指社会民主党)。近年来,党史学界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也发表了一些评述文章,但对这次事件发生的根源则较少涉及。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作粗浅的分析。为了阐明这一问题,我们先简述这次事件的始末。一九三一年一月初,红十二军召开纪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卜克内西、卢森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后,我省党史学会及其所属的各个研究会,认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广泛收集各种党史资料,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省的党史资料,开展党史研究活动,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四人帮”一笔抹煞三十年代文艺的伟大成就,是一个政治大阴谋。 所谓三十年代文艺,是指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到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这一历史时期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艺,也称十年内战时期或“左联”时期的文艺。  相似文献   

9.
《老友》2005,(10)
苏区的反"AB 团"和"肃社党"事件中央苏区发生的第一场"左"祸,便是反"AB 团"和整肃社会民主党。"AB 团"本是大革命后期国民党右派在蒋介石授意下在江西成立的一个反共组织。但是,"AB 团"的寿命很短,由于它倒行逆施,到1927年春天,即被江西人民发动的"四二"暴动所摧毁。然而,数年以后,中共赣西南特委却突然宣布在共产党内发现了"AB 团"组织。1930年5月18日,《赣西南特委通告列字第九号》说:由于"组织不健全不深入不严密","西区儒林等地  相似文献   

10.
从苏维埃政权建立到1918年夏,俄国的肃反工作围绕着反对敌对分子颠覆政权和破坏生产等斗争进行,列宁主张采取坚决的、迅速的、有力的手段进行肃反,但要求防止冤案,要求加强肃反工作队伍的建设,正确地进行这项工作。1918年夏至1920年底即苏俄国内战争时期,俄国的肃反工作围绕着收集和运输粮食、反对敌特破坏活动等斗争展开,列宁主张对敌人采取“恐怖手段”,但要求整顿肃反工作队伍,保证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并且根据国内战争胜利的形势提出转变策略,缩小肃反委员会的权力,逐步停止这项工作。列宁关于肃反工作的政策思想,是革命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正确的、合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肃反锄奸,本是革命队伍内部一项正常而必要的工作。可是,在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我们党的时期,肃反却被用来对付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持不同意见的革命同志。它使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推行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这一党内斗争的错误原则,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九三一年秋冬间鄂豫皖苏区所进行的“肃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主持这场“肃反”的,是当时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和军事委员会鄂豫皖分会主席的张国焘。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他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写过一个报告,叙述了“肃反”的经过,宣称:“肃反”已经取得“伟大的胜利”,“这一肃反比富田事变所得经验还大,可以为全党的教训,特别是各个苏区可以利用这一经验。”他的这个报告完全歪  相似文献   

12.
魏本浩  刘冬兰 《老友》2008,(3):46-47
去年金秋十月,我们随同吉安县的老干部们来到江西省吉安县将军园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江西省吉安县是一个历史红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赣西南革命斗争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一九三六年病逝前曾说过:“他自从一九○六年,二十六岁中止学医而在东京从事文艺起,迄今刚刚三十年.只是著述方面,已有二百五十余万言,拟将截至最近的辑成十大本,作一纪念,名曰《三十年集》.”这三十年就其思想创作的发展说,我们认为应当分作三个时期,那就是:一九○七——一九一七,十月革命前的时期,这是早期;一九一七——一九二七,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是前期;一九二七——一九三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是后期.  相似文献   

14.
在江西省崇仁县的南端。有一个坐落在高山顶上的村子,这就是当年崇仁县苏维埃所在地——东山村。这个村四面环山,古木参天,地势险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央苏区的北方门户,又是红军进行第四、五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场。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先后在这里安营扎寨,进行过多次浴血奋战,  相似文献   

15.
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直接领导下创建的。它不仅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而且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它为什么要放置在赣南、闽西地区,它究竟是何时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群众运动作为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就伴随着党的历史。苏区局部执政时期,党通过宣传的普适化、组织的严密化、肃反的经常化,保证了苏区群众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建国后,群众运动动员模式虽不断重塑,但相对于苏区中共局部执政时期的运作式样,其实是形变而实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庆祝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红四军入闽暨“古田会议”五十周年,推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的发展,福建省历史学会厦门分会、厦门大学历史系、上杭才溪乡调查纪念馆联合倡议,于六月十一日至十六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模范区——上杭县的才溪公社,举行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中共中央高级党校、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和历史系、江西省展览馆、江西大学、江西财  相似文献   

18.
位于大别山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鄂豫皖边区军民英勇奋斗十年,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总结历史经验,全国党史界,特别是鄂、豫、皖三省党史工作者,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进一步开展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我们试就这块根据地历史中的一些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的社会保障事业王永平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有着自己的历史、特点和规律。它起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为了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夺取革命胜利,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央苏区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保...  相似文献   

20.
位于大别山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鄂豫皖边区军民英勇奋斗十年,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总结历史经验,全国党史界,特别是鄂、豫、皖三省党史工作者,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进一步开展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