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毛主席说:“中国是一个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论十大关系》中又说:“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都作过贡献。”多达纳波在历史上对蒙汉藏等民族的团结和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过贡献,现就我力所能及的一些情况作一叙述,仅供参考。十三世纪初祖国处于大分裂大割剧的状态,藏族地区,也处于一个分裂割剧的历史时期。后来蒙古兴起,建立汗国。统一了西夏、大理、金和宋,把全国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下,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也顺应各族人民的一致要求,只有统一,才能得到经济,文化的交…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哲学思想发展史》前言宝力格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蒙古民族在政治、经济、大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3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发令予以公布,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共同缔造祖国的历史传统,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切实加速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发展,逐步达到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的“那达慕”文化,是蒙古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中,综合性反映蒙古族文化面貌的文化类型.传统“那达慕”文化的原始内容,应当首先包括“布库”(即摔跤,《蒙古秘史》作“阿巴勒都兀鲁牙”,《元史》等作“孛可”)、赛马、射箭三项,所以后人称作“蒙古男子三项竞技”或“三项游艺”.在“那达慕”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我们明显看出,它是从原始的军体文化逐渐发展为全民族的游艺文化的,它容民族体育文化、饮食文化、经济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一体,形成为蒙古民族经久不衰的独特的“那达慕”文化了.蒙古“那达慕”文化,说起它的发轫之初,至少在蒙古人步入文明社会之后,在历史文献上即有记述了.当然蒙古人作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集大成者,他们所承袭的文化,尚须追溯到更古老的时代.仅从匈奴寻源,也要追溯到三千年以前了.今天的考古发现足以证明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各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她有悠久的历史,又有“丰富的文化典籍”。①然而在典籍中,少数民族写的历史著作并不多见,而有价值的史学著作更是不易多得。我国维吾尔族毛拉木沙用维吾尔文写的《伊米德史》就是一部有价值而又不易多得的近代史著作。这部书近来虽开始受到重视,但对它仍缺乏研究和应有的评价。本文试图就《伊米德史》一书的特点、内容和意义作一些初步探讨。(一)《伊米德史》是毛拉木沙用维吾尔文写了《安宁史》后的同一内容的另一部历史著作。毛拉木沙是毛拉伊…  相似文献   

6.
序言     
我国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是由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的杰出人物,对我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都曾起过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 建国以来,特别是打倒“四人帮”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被史学界所忽视的少数民族出身的杰出人物,不仅逐渐揭开其多年被蒙蔽的幕布,并对他们的业绩有所初步的评价。 今介绍八十余高令的汉族出身的朱永邦先生所编著的《元明清以来蒙古族汉文著作家简介》一书。该书评述了蒙古族在历史上擅长于汉文著作的杰出人物208名。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次宪法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在今天国际国内的环境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祖国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历史文化遗存和浩瀚的古典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统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缔造伟大祖国的过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曾针对一些漠视自己民族历史的人作过这样的批评,他说:“不论是近百年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列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毛泽东选集》第3卷1967年版第756页)今天,在改革与开放的新形势下,当我们重温这些告诫与批评时,有一种严肃的责任感,促使我们对蒙古民族的民族意识发展问题作一些探索。 蒙古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蒙古族的先民与后继者,在广阔的蒙古高原上,为创建草原文化,缔造游牧帝国,推进社会生活与人类历史进程从事过紧张激烈的活动。这个民族的存在与活动充分显示出她有完整的游牧经济基础、政治体制以及丰富的草原文化和民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各个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吸收,互相依存、融合,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是贯穿在古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动脉,昭示着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拟就我国多民族融合问题作初步探讨。一、民族团合基本方式:经济、文化交往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往十分频繁。在夷夏各族并立时期,文化水平较高的“诸夏”与文化水平较低的“诸夷”犬牙交错,此出被人,通过五相争斗与和平交往而逐渐融合。尤其是居住在黄…  相似文献   

10.
学海 《船山学刊》1995,(2):222-224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伍新福、刘泱泱、宋斐夫等编著的近200万字的三卷本《湖南通史》,最近由湖南出版社出版问世。这是湖南省史学工作者近年来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的研究成果。 湖南是我国重要的内陆省和农业大省。“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广熟,天下足”。在古代史上,湖南就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湖南各族人民为中华文明的缔造和祖国的发展富强,曾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近代以来,湖南更是人才辈出,其中不乏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他们给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而古老的国家。自古以来,新疆就是我们这个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千百年来,长夜漫漫,灾难重重,旧中国统治下的新疆各族人民,特别是各少数民族人民当牛做马,含辛茹苦,忍受了非人间的压榨和欺辱。一九四九年十月,天山擎托着红日,金色的阳光洒满  相似文献   

12.
史学界各种新的方法论的尝试,尤其是解释学的引进,使一些文化史学者不再执着地相信可以由当代人复原出历史文化的“本来面目”或真精神。他们宣称:“我们不是要到历史文化中再现或复兴历史文化,我们真正关切的是要到历史文化中解释或理解我们自己是什么,摆脱我们对自身的迷惑,从我们自己的人文价值的困局中摆脱出来。”(殷鼎《中国文化与解释意识的危机》,载《知识分子》1989年第1期)因此,这些人放弃或者至少是部分地放弃了对中国历史文  相似文献   

13.
年逾七旬的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研究所的额尔登泰和乌云达赉合校的《“蒙古秘史”校勘本》,及共和阿萨拉图三人译著的《“蒙古秘史”词汇选释》两书,将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这是继道润梯步同志的《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出版后,又取得的两项新成果。这套书的出版,不仅标志着我国多年来对《秘史》学研究的新成就,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学者,为提高我国各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作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是50多个民族共同创建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曾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毛泽东选集》合订本499页)。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同甘苦、共患难,为开发广阔的国土,建设祖国,反对国内外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共同洒下了血汗,贡献了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的事业和长期共同的劳动、生活、斗争,把各族人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培育了亲密团结的优良传统。数千年的历史和现实都有力地证明,统一和团结是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我们党和国家一贯主张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充分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裉本利益。赵紫阳  相似文献   

15.
纵观费孝通先生70年的学术研究及其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这就是他对中国早期社会学所作的贡献;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所作的贡献;对中国社会学发展和拓展所作的贡献。具体地说首先是,他对社会学中国化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代表作有:《江村经济》(1939)与《禄村农田》(1943),《生育制度》(1947)与《乡土中国》(1948)等。其次是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所作的“无人可以替代的历史作用”。其三是对中国社会学发展和拓展所作的贡献,尤其是费孝通提出的社会学传统界限扩展论,更有着重大意义的理论,它要建立的科学和人文统一的社会学,更需我们用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来实现,这也可以说是费老的学术遗言。  相似文献   

16.
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到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前后约1100年,在中国历史上称做“汉唐时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确立到蓬勃发展的时期,是汉唐帝国作为当时的世界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方面空前强大的时期,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缔造出现崭新局面的时期。本文旨在对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状况、发展原因和历史局限性作个剖视,这对我们认识和掌握中华民族凝聚力运动和发展规律或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1805年,比丘林作为第九届俄国驻华宗教使团团长抵达北京,从此开始了他所钟爱的汉学研究。他在大量翻译中国典籍并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撰写了一系列关于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著作,其中,中国边疆史地的翻译与研究是他学术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他提出了蒙古、通古斯、突厥同源论,探究了“蒙古”名称的由来,考察了蒙古与中原关系的变迁以及清廷在蒙古的统治等问题。比丘林在俄国人对蒙古史研究中的贡献不仅仅是为后来者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提供了《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等具有重大价值的中文史料。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伟大祖国辉煌灿烂文化宝库中,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献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以托忒文撰写的《咱雅班第达传》,就是我国厄鲁特蒙古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厄鲁特蒙古即西蒙古,是我国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十七世纪上半期创制托忒文字以来,厄鲁特蒙古的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量佛教经典以及文学、医学、天文、历算等著作由藏文译成托忒蒙文,抄录、流传于厄鲁特蒙古各部。与此同时,一些编年体、纪传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多数属于狩猎—游牧民族,中国历史上农耕文化与狩猎—游牧文化间的竞争与融合是古代文化发展史中的一个基本线索。无论汉族文学,还是少数民族文学,都不是孤立发展起来的。促进和参与中国主体民族文学的发展,是各个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狩猎—游牧文化之间的互补与融合,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题材,促进了中国各族人民精神的升华。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之前的中国文学以雅文学为结构主体,之后转变为俗文学为主体。蒙古族、满族等汉文学创作,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典型,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意义尤其重大。  相似文献   

20.
<正> 驰名中外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以下简称《王传》)是藏族文学史上最有时代意义和最振古铄今的一部宏文巨著。它对祖国文化的贡献,对世界艺林的贡献,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的影响所及,早已踰越了民族界限、国家界限,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世界民族民间文学史上的瑰宝。法国著名的东方学家石泰安(法籍德人)称这部英雄史诗为“亚洲各民族民间文艺的宝库。”他认为,《王传》是研究青藏、康藏高原古代社会的一部异常珍贵的百科全书。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策·达木丁苏伦博士高度评价《王传》说:“象珍珠般的贯穿着真理和深意。” 《王传》有着浩繁的卷帙,壮阔的场景,磅礴的气势。通过艺术形象“格萨尔”的塑造,概括了一个漫长历史时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