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意义上的平等观念,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它是由资产阶级首先提出来的,并且是以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现代意义上的平等观念的核心内容是机会平等的要求。它要求承认人们在从事各项活动时具有平等的机会,承认人们自由竞争的平等机会。并且,这种机会平等的要求是作为一个普遍性的要求提出来的,即认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这种普遍的机会平等的观念,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
平等由中国传统文化"平"的概念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经过一个漫长过程。不过,平等观念的创造性转化是我国社会主义阶段实现的。我国建国后,全国人民获得了政治的形式平等,问题在于经济的实质平等,尤其是收入分配的平等,这是一个世界难题。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平等扬弃地克服了平均主义平等的消极因素,平等转化为作为公平正义的平等价值观念,它是中华传统文化观念现代创造性转化的典范。实现其创造性转化的原因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内涵是平等文化观念创造性转化的关键因素;扎根于中国国情实践的沃土之中是平等文化观念创造性转化的活水源泉;坚持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标准是平等文化观念创造性转化遵循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情况来看,在现代化起步之后,特别是在其凯歌行进的时期,腐败现象会急剧地增多。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政治文化的转变与腐败行为的认定从传统走向现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变化意味着社会从对宗教和理念的尊崇转变为接受以实绩为核心的行为准则;意味着社会从对宗教的、宗族的或地域性的狭小群体的认同转变为忠诚于现代民族国家;还意味着社会从对等级观念的认同转变为接受人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这一新观念。这样,根据传统准则可以接受或者合法的行为,用现代标准来审视就成了不能接受甚至是腐败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使得人的自我本体性安全基础发生了转变,现代人普遍遭遇着生存焦虑,人们在面对将要发生的、与己密切相关的事情时会产生一种由焦躁、不安、忧虑、抑郁等感受交织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的背后实际上是自我认同危机、风险忧虑、生存意义的迷失、关系焦虑等问题.因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体还需要具备应对不确定性的自我调适能力,以排解生存焦虑而获取发展,这需要个体提高反思性选择能力,信仰的建构和信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天下主义之争,发展演变为两种类型的学说:一是以传统礼制的现代转型为标志的天下主义,一是以心性通达天地构成个体自主和因为感通而达致人类社群这样一个二元一体的以个体自主为本的天下主义。个体之所以能成就本体性的自由平等,皆因它秉承天道下贯的属性,这是思孟以来儒家心学思想的命脉。孟子以"天民"即宇宙公民概念确认一种个体存在,它是在道德维度而不是等级层面确认个人身份价值的概念,它的现实载体以"士"为表征,最高则达到"同天"之境界。这个理念由此确认个体在人类社会中的尊严和自由、平等,超越中国传统社会之身份和伦理构成的文化观念,以此构造现代民主和法治的道德性基础。"天民"概念可以使我们基于人格的平等建构所有个体在现实世界中的尊严,同时依据个体才具的差异构成现实社会生产和分配领域中的不同机制和状态。同时,宇宙公民的道德感通属性,能够在人类天下主义的轨道上推进两点:第一,凭依"良知"观念趋向于与世界其他宗教文明的沟通;第二,以士君子群体的扩展为全球人类社会的普遍性发展构架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等级观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等级观念是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在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体现着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服装成为表现着装者身份等级差别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为在服装色彩、服饰图案以及服饰配件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定制与穿着要求,以不同的官服色彩与装饰图案代表官职品级的等次,以服饰的材质和数量的差异来标示着装者身份的尊卑.服饰中的等级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不仅有效地维护着社会的统治秩序,同时也是促进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内在动力,使中国古代服饰结构日渐合理、款式日趋多样、装饰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标准应注重社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标准应注重社会性O马祥林O《云南学术探索》1998年第3期(总第45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这些变化的背后起着操纵作用的却是人们的意识观念。这一综合观念的改变是由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改变而逐渐发生...  相似文献   

8.
平等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之一。这一方面是冈为,人们在改革中逐渐认识到,我国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等级制度与特权是社会主义的祸害;另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许多重大决策同人们头脑中的传统平等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冲撞。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平等观念,已经成为建设合乎初级阶段国  相似文献   

9.
传统福利观念和社会政策因社会变迁而面临新的挑战。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主义等新社会趋势的影响下,现代社会面临许多新的不平等,形成新社会风险。因此,影响人们福利的因素已经超出了传统社会政策的五大领域。反思社会公民身份与福利国家的社会政策、扩展社会政策的研究视野并致力于解决新的社会不平等,是回应这些新挑战的基本途径。而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切合中国实际的新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0.
讲平等以后,等级观念长期以来受到反复批判.从儒家对等级的论述来看,等级制有合理性的一面,在以往的社会历史中,平等都是相对的,从未存在过绝对的平等.平等不是平均主义,不是没有差别.财富不平均,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平均主义更不合理,差异才可能公平.平等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是人类的最高理想,现代社会的使命在于努力减少与减轻不平等.  相似文献   

11.
孟庆湖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102-104
人们使用"社会转型"来指称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化。伴随着转型期我国社会广泛而深刻的进步,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日益多元并发生了某些混乱,诸如耻感弱化,责任感缺失,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膨胀等。近年,以"小悦悦事件"为典型,"做好事反被诬"、"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等关于道德的负面事件屡见报端,公众的道德焦虑也因此成为社会性议题。道德焦虑有两个指向:一是道德滑坡,人人但求自保,出现普遍的社会冷漠;二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全社会期盼建立新的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重建社会公德良序。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7,(1):145-151
英国当代作家A.S.拜厄特在《大闪蝶·尤金尼亚》中探索的主要内容是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问题。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由经济焦虑、社会地位焦虑和理想焦虑三个方面构成。经济焦虑是知识分子身份焦虑的基础,表达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知识分子阶层经济物质层面的生活特征;社会地位焦虑是知识分子身份焦虑的核心,反映出英国知识分子阶层社会文化层面的真实面貌;而理想焦虑是知识分子身份焦虑的关键,透视出英国知识分子阶层游离于现实与理想两个世界之间的尴尬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亲子为纽带的初级社会群体。对于家庭成员来讲家庭是他们生活的场所 ,是他们事业的基础 ;对于社会来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与社会的活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社会已进入了全面转型时期 ,正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并将进入信息社会。伴随着社会转型 ,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观念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表现在家庭中则是“性别的、代际的和经济的独立、平等与民主的意识正在日益渗入家庭。这经常与传统的家庭伦理产生差异与冲突 ,形成当前家内人际关系互动的显著特征。”① 其…  相似文献   

14.
伦理困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社会学理论认为,"异质性"是伦理形成的基础,"不平等"是伦理困境形成的直接原因。主体身份模糊导致社会责任与伦理义务不足,异质性交叉的僵化导致整合性交流的不足,社会向上流动机制的低效,"哑铃型"的社会阶层结构导致中间阶层力量过弱,文化价值观念与现实社会制度的断裂等导致我国当前的伦理困境。伦理困境的消解需要构建社会主体的多重身份参数,将主体性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要搭建异质性交叉平台,促进伦理共识的形成;培育"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打造伦理冲突的缓冲区;畅通不同群体的流动渠道,软化社会阶层结构;构建共享性的核心价值观,消弭伦理观念的边界。  相似文献   

15.
理解代表--关于代表的正当性与代表方式合理性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理解代表,核心是要说明代表的正当性与代表方式的合理性问题。在人类政治文明化的演进中,人们所以选择代表的方式进行社会管理,是由公共权力的内在特征决定的,也是由公共权力的和平转移与运用以及现代社会规模过大等因素要求的。现代意义上的代表观念是建立在所有人都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的基础之上的,主权在民与公民权利成为代表正当性的依据,社会公众的同意与授权成为代表正当性的来源。代表观念的形成改变了政治的逻辑、政治思维的方式和政治的关系。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代表是由社会公众意志的主观性、差异性与变动性的特征决定的,同时也是人们的理性选择。在如何代表社会公众的意志方面,委托论与独立论、专职代表论与兼职代表论之间的争论是关于代表方式合理性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孙婧毅 《学术论坛》2012,(6):97-101
亚里士多德从财产论、禀赋论、闲暇论三个方面,论述了奴隶制是自然的、合法的制度,奴隶制下的奴隶作为被统治者从事劳作、奴隶主作为统治者从事管理正是社会分工的要求。亚里士多德"主奴"分工理论有一些深刻和有益的思想,但也有如下的错误:没有分清分工与等级的差别;他的禀赋论不仅为现代生理学所否定,也不足以为奴隶制辩护;他的"主奴"分工论还开创了种族主义的先河,更与现代文明观念背道而驰。奴隶制下"主奴"之间人格不平等的分工恰恰是落后的,现代文明社会的先进分工方式是建立在主体间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7.
谢丽萍  郭台辉 《文史哲》2022,(3):154-164+168
近代中国政治身份的观念构建,可以通过与“民”相关的概念集群来考察。既定的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研究主要基于外来观念框架,只关注“国民/公民”作为政治身份构建的基本概念;而“天民”作为本土性的身份概念,更富有传统伦理层面的基础性意义,为晚清士人熟知却被后人所忽略。其实,在康有为对“大同至公”理念的论述中,“天民”与“国民/公民”只是同一身份观念的不同表述,天民观念以男女夫妇为逻辑起点,依照人伦秩序逐层展开“独立”与“平等”的价值讨论:“独立”运用于“人道”语境,并非论及个体理性,而是重申合乎公理的“人欲”;“平等”运用于“人伦”语境,并非讨论自然权利,而是抹平等级差异的家国天下关系重构,由此呈现的逻辑顺位是,“民”首先是道德主体,其次才是政治主体。以康有为的“天民”论述为中心,回到晚清政治反思与伦理重塑的问题域,发见近代政治身份观念构建过程中的伦理基础,及其在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作用,自有其必要。  相似文献   

18.
廖斌 《兰州学刊》2012,(10):83-89
"空间"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场域。新时期文学对农民进城的现代转型与空间转换有深层思考,城市社会/工作空间的多样繁荣、其声光电和作为全新的商业样态,对进城农民排拒或身心控制,因此,"空间"与农民的焦虑紧密相连;城市精神/文化空间呈现消费速食、等级功利、敌意隔膜,对进城农民产生蔑视或疏离。现代转型与城市化应实现城乡平权,城市对乡村应无私反哺和回报,实现空间转换的平等和互动。  相似文献   

19.
契约本性是自由的,平等是契约自由的前提和必然要求。中国古代契约充斥着大量反映契约自由和平等的套语,这些语汇与当时的刑事、民事法律术语及政治语汇的精神一致。古代中国存在着权力、身份所不能决定的东西,这就是契约的自由与平等。古代中国政治、社会与家族内部等级上的差异,并未消灭经济生活中契约的自由与平等。缘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家庭伦理生活与经济生活不同,古代的中国也是一个契约社会,契约本身也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契约本性是自由的,平等是契约自由的前提和必然要求。中国古代契约充斥着大量反映契约自由和平等的套语,这些语汇与当时的刑事、民事法律术语及政治语汇的精神一致。古代中国存在着权力、身份所不能决定的东西,这就是契约的自由与平等。古代中国政治、社会与家族内部等级上的差异,并未消灭经济生活中契约的自由与平等。缘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家庭伦理生活与经济生活不同,古代的中国也是一个契约社会,契约本身也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