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中华民国政治框架内,儿童节被引入中共根据地节庆序列中,加以纪念。迫于政治斗争形势,中共借助儿童节动员儿童,通过阐释纪念话语重新塑造儿童的社会形象,同时利用纪念大会、政治测验和儿童游戏等纪念活动传播政治理念,激发儿童对其政策的热情和支持。被动员起来的儿童踊跃参加各种革命工作,展现出一种自身力量。显然,对于中共而言,儿童节的政治意义更多的在于政治教育与儿童动员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政治符号是建构国家、群体认同和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在民国年间的国庆日《申报》上,广告主将诸如国旗、党旗、双十字、伟人名字或肖像等国家象征符号融入商业广告中,借此唤起广告受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认同感,从而达到纪念国庆与商品推销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3.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伪在华北敌后战场持续发动政治攻势,并加大对小学学生与教员的思想洗脑与政治控制,妄图使其服从日伪领导,是为小学“伪化”活动。部分学童受到蒙骗,沦为日本侵略者的马前卒。中共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系统、开展灵活教学,并加强对日伪小学学童与教员的政治争取,是为“反伪化”斗争。在中共的努力下,多数学童政治觉悟提高,广泛参与社会动员、社会教育、抗敌宣传工作,有的还投身抗日一线。“反伪化”取得重大成果,为中共日后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周游 《人文杂志》2022,(8):119-128
在近代中国,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也是政权(或政治力量)的标识,以党派旗帜为国旗,会给该政治力量带来更多的政治资源。国民革命开始后,国民党以党旗代国旗,将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认同党治和革命的象征。因革命理念、政党关系和政治诉求的不同,中国青年党、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易帜”都有回应。他们在诠释旗帜象征意义、表达对旗帜认同的同时也展开政治互动。在国民党“易帜”过程中,对旗帜象征的诠释和运用成为三个政党进行政治博弈的方式之一。各方对旗帜的理解、认同、意义诠释和运用,反映了三个政党不同的政治诉求,也体现了此间旗帜、象征与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1941年以来在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八路军总部领导下,山西抗日根据地军民针对日军疯狂的进攻和屠杀政策,开展卓有成效的政治攻势和反“蚕食”、反“封锁”斗争,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充分显示了中共领导的人民战争的伟力。  相似文献   

6.
流行于五十年代末,盛行于“文化大革命”,以及近几年出版的一些大学历史教科书中仍在重复的几种观点,诸如,“焚书坑儒对于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某些积极作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师古’与‘师今”两种政治思想斗争激化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的反动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在当时统一与分裂激烈斗争的年代里,秦始皇用焚书坑儒这种手段来打击复古封建贵族的反动思想,又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等等。我以为这些说法都大可商讨并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一道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是右翼,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时代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已经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成为争取中国统治权的第三个战士。这里,我们就上海资产阶级参加“五四”运动中的经济原因、组织形式和行动中的表现试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一上海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进行斗争的经济原因。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的矛盾、特别是和日本资本的矛盾是上海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进行斗争  相似文献   

8.
历史和现实中的斗争样态繁杂,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有着自身独特的意涵。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是一种精神,无私无畏者才能斗争;是一种责任,敢于负责才叫真斗争;是一种格局,是局部服从大局的斗争;也是一种手段,是维护团结发展的斗争。正是因为我们党的斗争具有这样的特质,敢于斗争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成为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极强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台湾地区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分支 ,它从来就不是独立的。在与台湾分裂势力进行政治、军事斗争的同时 ,也要与台独文化作斗争。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实现两岸统一 ,可以跨越目前的政治障碍 ,也可以更有力地打击台湾分裂势力 ,更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中华文化新的腾飞。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作为中共治国理政话语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具有一套独特的话语表述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调查研究”从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词汇和术语演变为中共革命话语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成为一个关乎革命道路、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工具方法的总体性概念。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构成了理解“调查研究”概念的核心。调查研究概念的历史就是中共革命理论和实践走向成熟的意义浓缩,反映的是中共在革命复杂性中不断重塑自我,走出革命困境,实现政党自身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而引起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无始无终,川流不息地在进行着,它必然会一步步深入地反映到人们的头脑里来。从有史起,中外各个民族有见识的哲学家曾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描述过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情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地继承了这些思想成果,把辩证法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津 《江苏社会科学》2005,2(4):116-121
意识形态的运作集中体现了社会本身的政治特征;如何运作意识形态直接影响着社会和谐的实现。意识形态作为范畴独立以后,经历了由作为政治工具到自身成为社会运作机制再到被各种社会化选择所解构的变化过程,从这种变化中可以看出意识形态对社会和谐的作用、以及如何设置适合和促成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运作机制的基本途径。文章从活动领域、观念意识以及实体利益等主要社会层面探讨了这种机制的建设方式,并指出这些方式的共同特征是对意识形态承诺的间接兑现。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主要指运用和平、理性的方法解决政治冲突的过程.政治文明的实现方式就是一大批以政治为职业的职业政治家,在政治活动的多次交往和重复博弈中,形成共同遵守的政治游戏规则和政治行为规范,其中包括职业政治家如何对待政治冲突、如何从事政治斗争以及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承担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八年冬,在刚刚经历了土改斗争的中共永青县缸窑区委的一间屋子里,一位衣着简陋、穿着草鞋的朝鲜族庄稼汉,心情激动地站在鲜红的党旗面前,庄严地向党宣誓:“为了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我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相似文献   

15.
宋代以来,科道官员能否风闻奏事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力,也是历朝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禁之则言路闭塞,纵之则使科道常常成为党争的急先锋.清朝定鼎后,历顺、康、雍、乾几朝,这个问题一再成为政治生活中的焦点.顺治朝开禁,康熙朝初期严禁,后虽反复讨论犹未开禁,及至康熙中期皇、储矛盾日渐尖锐时,风闻奏事之禁终得复开.雍正朝又以奏折制度日渐成熟,一度严禁风闻奏事.乾隆朝虽无明令禁止,但奏劾无据者常受谴责惩处.由是,皇帝如何把握分寸,既让科道敢言敢为,又避免他们在政治斗争中党同伐异,科道权力如何盈缩变化,风闻奏事为何时开时禁,成为反映清代政治斗争、政治制度演变的一条重要线索,也是洞悉宋明以来权力格局变化走向的关键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中共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自身建设并随着实践的需要逐步发展和完善了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五位一体”党建布局的形成是适应中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是中共在新形势下顺应国内外局势发展的需要,是中共长期执政的需要,是中共党的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这一总体布局的形成对保持中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台湾人民和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时刻都与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把回归祖国视为历史的必然归宿,在维护中华民族独立、反对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及亚洲与国际关系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光荣传统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人民团结,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今天只要两岸中国人心向统一,为实现统一不懈努力,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目的的价值活动,在此价值关系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两个实体,即“双主体”..二者都具有价值关系中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同生共建、互动共进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个体与社会的二维价值的统一是“双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满足“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二维价值,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使得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国公民社会渐次形成,国家将还政于民,还权于社会,这是势所必然的政治演进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高层释出信号,个中意涵深远。自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整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整党整风,及至中共十二大、十三大期间的全面整党;从中共十五大后开展的"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  相似文献   

20.
“椰子节”与“三月三”,前者为全省性的节庆,兴于海南建省后的第四年;后者是海南黎苗族的传统民俗节日,始于古代民间。一年一度的“椰子节”与“三月三”,两者相依相随,已在海南宝岛连续举办了五个节庆活动。在欢庆这两个盛大节日时,我们有过许多欢乐,也产生不少联想和思索。今年欢庆“椰子节”与“三月三”,正是全省人民掀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热潮的时候。而今,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加强社会主义的现代文化建设,这是我们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如何解决好这一新课题呢?我们从“椰子节”与“三月三”节庆说起,也许能从中悟出些道理,得到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