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湖北和陕西农村老人的抽样调查,检验了子女数量与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回应"多子多福"的现实性,同时探讨了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有子"比"无子"更"多福",但"多子"不一定"多福"。有子女的农村老人,无论是儿女双全,还是只有儿子或者只有女儿,都比没有子女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高。但是并非子女越多,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对于有子女的农村老人,子女总数、儿子数量、女儿数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均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更大程度上受到代际支持的影响,子女对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以及生活照料均可提高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来看,并非子女越多农村老人越幸福,子女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才是影响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老龄化、城镇化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我国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如何让这些留守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宝鸡地区464位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分析,针对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与困境,提出了构建与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全方位、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日益增多的农村核心家庭造成了更多农村空巢家庭的出现,且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致使空巢老人城乡倒置局面的形成,并产生了很多农村空巢家庭问题,其中也包括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问题。通过田野调查法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进行调查,并且对老人们的话语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有着强烈的情感表达,但满足度比较低,造成其情感的"消极化"、"失范化"、"隐秘化"、"空洞化"。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加以及情感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国家、社会及其个人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家庭交往弱化和社区交往萎缩造成的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困境,是农村老龄化危机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宜昌马村老年志愿服务队重建老年人社会交往的实践为样本,分析"低成本、高福利"的老人精神慰藉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志愿服务队以老人同辈群体为对象、以村庄社会为空间、以公共参与为媒介,在需求瞄准、资源激活、组织动员三重机制作用下,重建老年人社会交往,回应老年人精神需求,维护村庄社会秩序.在城市化带来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背景下,作为一种"集体化"和"组织化"的老人村庄生活新形式,通过志愿服务队重建老人社会交往不失为应对农村老龄化危机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徐州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农村存在"五保"供养水平偏低、集中供养率低,分散供养效果不佳,"五保"老人就医难,敬老院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并提出实行以"户院挂钩"供养为补充的"五保"供养方式,为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建立结对"关心网"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社会生活转型之际,农村老人作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出现了社会生活隔离化、社会身份边缘化、经济能力弱势化等"去价值化"和"去道德化"趋势。作为微观个体的他们采取了较为积极理性的实践方式,在日常实践中建构了生活理性原则,但日常生活的二元性张力和农村社会的脱域性,使他们的实践呈现出困顿与悲壮的意义。深度剖析农村社会现实与农村老人日常实践生活理性建构的关联性,是当前我们应给予农村老人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海南省)中的237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呈现总体有效需求不足、对居家医疗服务需求强烈、对居家生活照料服务和居家心理慰藉服务需求较弱等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农村土地出租或承包收入、社会保障状况、子女情况、老年人孤独感等因素会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基于此,提出重点保障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医疗服务供给、以农村空巢老人中的困难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注重居家养老服务的流动性、转变传统养老观念等措施,以促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和大量青壮年流入城市的双重背景,对农村现有的正式养老支持体系和非正式养老体系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加剧了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应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农村"社区——家庭"养老模式,发挥机构养老的支撑引领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并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木汤 《老友》2013,(6):25-25
在农村,由于年轻人进城打工和离土务工经商,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让这些老人减少孤独,享受生活?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车盘村广泛推行"公益食堂"、"日间照料"等集中代  相似文献   

10.
贵州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贵州农村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所得资料、对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刚进入中等水平,且生活质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男性老人的生活质量略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人生活质量越高;不同婚姻状态和不同居住方式下的老人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差距,老人拥有儿子的数量对其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针对当前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改善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应以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无子老人为重点,在农村居住方式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当优先关注和改善农村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批青壮年农民流向城市务工,农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即由"核心化"家庭结构向"空心化"家庭结构转变,出现了所谓的"留守老人"问题.留守老人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老人自身的福利和生活质量等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和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问题.研究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乡二元结构、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等通常被认为是农村老人留守的主要原因.我国东部地区也有留守老人,然而留守原因并非都是无奈之举,而是基于乡愁的理性选择.通过对100位留守老人的问卷调查以及23位留守老人的深度访谈,发现东部山区农村老人选择主动留守是对乡愁的守望,表现为五个方面:对故土的依恋、邻里的守望相助、维系传统的"家"观念、实现自我价值、重塑代际关系.最后就关爱留守老人从充实文化生活、提倡情感慰藉、建设美丽乡村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赖世春  张鹏 《老友》2014,(8):31-31
正在江西省安远县车头镇车头村,有一位80后的年轻人,数年如一日,用一颗热忱的心为120多位农村空巢老人送去温暖、关怀和欢乐,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作"亲人"。他还组建了"乐帮志愿服务站",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空巢老人的队伍中来。他叫刘鹏,是车头镇车头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调解纠纷受触动2008年9月,大学刚毕业的刘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被安排在安远县车头镇车头村担任村党支书助理。2009年冬天,在调解一起老人的赡养纠纷时,刘鹏受到触动,决心要为农村空巢老人做点什么。那天的情形,刘鹏还记得很清楚:"老人的床铺就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一部分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老人,其仍处于"能力和资源相对缺乏"的状态,而增权理论认为其相对"弱权"的地位通过自身和"他助"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因而可将增权理论应用于农村老年社会工作中,探索一条农村老年社会福利服务的新路径。基于增权理论的分析框架,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对农村老人的访谈,梳理了增权理论与农村老年社会工作的契合点,认为我国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下老年人"弱权"的现状有3个方面:农村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主要针对"五保老人",农村老年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仍待完善,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有待落实等。提出基于增权理论的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的内生和外生两种并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是"助人自助"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机构养老服务对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高老人生活满意度有重要影响。文章以社会工作为研究视域,对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14所农村敬老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调查发现,农村养老机构老人的多元需求和养老机构的服务供给不足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针对农村机构养老的不足,在间接服务层面上应从链接资源、更新观念等方面入手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应从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直接服务层面提升农村机构养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引起伦理规范的转型,新的以利益为重的代际关系对原有的以"孝道"为核心的代际伦理关系产生巨大冲击。代际伦理转型下的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物质与精神供给的双重困境,子女供养不足,政府补贴与社会救助乏力。家庭结构的变化、代际伦理的转型、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的主要原因。当前形势下,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应该从协调家庭关系、寻求代际公平、完善保障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调动社会力量支持等方面探寻出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海市近郊农村老人生活现状的考察发现,以"养儿防老"为内容的家庭养老模式在近郊村难以维系,并出现了低龄老人"以自我劳动为基础,以自我积累为目的,以自主分配为原则"的"自主养老"新模式.该养老模式的出现与当代家庭的深刻变迁有着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家庭结构核心化迫使老人通过"自我劳动"积累养老的物质资源.第二,家庭伦理世俗化为老人自我积累提供了持续的内在动力.第三,代际关系的离散化为老人自主分配家庭资源提供了政治空间.三者从家庭内部瓦解"养儿防老"的社会基础,从而改造低龄老人的养老观念和养老行为,促使老人选择"自主养老"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逐渐显现出空心化和老龄化。农村空巢老人作为边缘化群体的出现,有其社会结构原因和个人家庭原因,主要表现为权利边缘、文化边缘和经济边缘。构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体系、鼓励其参与社会活动和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财政投入等,能更好的帮助农村空巢老人消除边缘化。  相似文献   

19.
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人空巢率迅速上升,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重视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有着重大的时代价值,为现实所必须。但是,由于农村家庭精神养老功能弱化,空巢老人精神自养不足,农村社区精神养老供给缺乏,精神养老政策法规缺位等,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严重不足。倡导养敬并重的孝道伦理、构建社区服务体系、提升老人精神自养能力、健全多元养老机制、完善养老法规制度、推动城镇化建设与养老事业协同发展,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农民工在不断增加。由此引发了农村大量"空巢"家庭的出现,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群体不断扩大。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怎样?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在对赤峰五个旗县进行实地调查后,总结了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分析了他们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探讨了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