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盟的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从最初的几乎是纸上谈兵似的经济合作逐步成长为包括 10个国家、涉及几乎各个行业和领域的颇有影响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在其长期的经济合作中 ,形成了若干可资借鉴的颇能体现东盟发展历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唐后期在江南地区共产生了三个牧监,即贞元二十年的万安监、元和十四年的临汉监和临海监。这几个牧监,其监牧使均是由该监所在道的节度使兼任,对于节度使而言,监牧使是一种临时性的职务,在牧监中真正负责的应是监牧副使。设置牧监的地区的自然环境本不适合养马,同时由于管理不善,遂导致设立的牧监存在时间十分短暂。但牧监旋立旋废,或许与节度使的调动有关。江南牧监的被废,在为减轻百姓负担的官方理由之下,还有更深层次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论唐后期法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言唐代法制史者,多详于安史乱前,而略于安史乱后。实际上,唐自安史之乱,政治和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同样反映到法制上来。唐后期的法制,既是唐前期法制的继续,又非唐前期法制之旧,而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成为后世——例如五季和赵宋——法制的先导。下面仅择唐后期法制变化之尤著者,略加论析,以为引玉之砖,并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唐代铨选制度复杂而严密,《唐六典》为我们勾画出了开元以前铨选制度的详细轮廓。但安史之乱以后,铨选情况起了很大的变化。《新唐书·选举志》说,“肃代以后兵兴,天下多故,官员益滥,而铨法无可道者”,并对此后的铨选制度草草几笔加以了结.后之论者也多沿用此说。细加比较即可发现,《新唐书·选举志》之铨选部分不少内容乃至行文,皆与《通典》卷15《选举》3所载唐代铨选制度相同。因此,笔者认为《新唐书》卷45《选举志》下主要是以《通典》卷15为蓝本修改而成的。杜佑《通典》成书于唐德宗贞元年间,所叙多为代宗以前之事,《新唐书》作者基本上没有再从唐后期有关史料中整理勾画出德宗以后铨选制度的变化。实际上,唐后期铨选制度不仅未废坏到“无可道”的地步,而且还有演进发展。具体分析,肃代以后铨法可论可  相似文献   

5.
乐史所记信州铸钱就是指玉山监,韩洄"江淮七监"是指丹阳、广陵、梅根、宛陵、凤山、桂阳、玉山监。《新唐书》"凡铸钱有七监"指的是永平、桂阳、凤山、丹阳、梅根、宛陵、广陵监,这七监再加上会昌年间新增的洛源监即是"会昌中增至八监"。从以铜为主的铸钱原料供应和铸钱能力方面来看,大中中十八万余贯的年铸钱量是可信的,并非如学界所认为的过高。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和必然选择.分析了低碳经济的内涵,阐明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唐安史兵兴以后,北方政局动乱,藩镇林立,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南方却相对稳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唐后期的封建士大夫到南方作官的也很多:他们一方面充当了唐朝廷的爪牙,加强了对南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一方面,他们中一些人的文学创作活动和对当地陈陋风俗的改革,也繁荣了当地的文化和促进了当  相似文献   

8.
唐朝自安史乱后,最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之一,就是北方的长期动乱与淮河、秦岭以南,特别是东南地区的相对稳定适成对照。北方兵燹之余,民生凋敝。西北吐蕃时时侵扰,河北、山东列镇相望。终唐之世,寇难未已。南方由于没有遭受安史乱军的蹂躏,经济文化都得到长足的发展。直至黄巢起义,其间虽也有过局部叛乱,但远没有形成如北方那样的割据局面。所以当时人说:“今天下方镇,东南最宁”。本文试从行政、财政和军事三方面探讨唐朝政府对南方的控制与治理,因为确保这一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着这个王朝的命  相似文献   

9.
安史之乱后,唐廷一直在贯彻削藩政策。无论是通过温和方式,还是通过战争方式。其基本目的都在于,力求通过以藩制藩的方式,而非废黜藩镇,重新恢复到中央直辖州郡的模式,去维护统治。此因藩镇的存在,适应了形势的需要,是唐后期中央统治地方的载体。以藩镇为载体,通过维持藩镇平衡等方式,唐廷力求控制藩镇。从而通过以藩镇为触角,实现对地方的统治。藩镇平衡政策适应了形势的需要,维持了唐后期一百多年的统治。  相似文献   

10.
当前,积极开展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第一,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整个西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全局的作用。 参加西南经济协作区的云、贵、川、广西、西藏五省区有人口二亿,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五省区中,西藏、广西属于民族自治地区,云、贵是国家当作民族省对待的地方。云、贵、川三省民族地区的人口,分别占本省的三分之一、30%、8%。在四川,民族地区的面积占全省面积的57%。  相似文献   

11.
罗马帝国后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看待这个变化,学术界争论已久,众说纷纭。本文拟从隶农经济的发展入手,对罗马帝国后期社会经济的变化做一初步的探讨,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隶农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共和国后期,隶农是一种自由的佃农。他们主要以租种土地为生,向土地所有者缴纳一定数虽的地租。租期一般为五年,期满之后可以另寻出路。隶农作为土地的耕种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中,经济问题始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与各民族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是密不可分的。本文拟就我国古代民族经济区域性发展及其互补关系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 讨论我国古代民族经济的区域性发展,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地理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尽管我们不认为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发展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地理因素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发展的程度越低,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就越大。  相似文献   

13.
唐后期冗官问题及改革者对冗官之斗争,治唐史者迄今未有专文论述。然此事关系唐后期政情至巨。《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概述唐世官僚机构情况,说是: 初,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为七百三十员,曰:“吾以此待天下贤材,足矣。”然是时已有员外置,其后又有特置,同正员。至于检校、兼、守、判、知之类,皆非本制。  相似文献   

14.
选本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评观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轨迹。研究唐后期唐诗选本可以明了唐后期唐诗观念流变的路向和诗歌审美倾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与地方势力展开了一系列政治博弈,对唐帝国的族群认同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肃宗以降,朝廷围绕文化而设计的博弈战略冲击了唐前期"夷夏一家"的族群认同理念,进一步造成"夷夏之防"意识的强化,并促使族群认同产生质变。"会昌灭佛"实际上是政治博弈的产物,它标志着唐代夷夏一家族群理念的结束。唐后期政治博弈对帝国族群认同的影响既深且远,由此产生的夷夏之防意识也不时困扰中国士人,直到近百年来才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16.
虚实钱是在唐后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铜钱和实物货币行将退出流通领域时产生的混乱现象。唐后期史籍中大量记载的在两税、盐铁、官俸、和籴、和雇和宫市等领域出现的虚实钱,并非源于一当十、三十的乾元钱,而是源于虚实估。虚估是唐政府在无力限制销钱为铜,无力大量鼓铸铜钱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需求的经济形势下采取的价格政策。但与唐政府本身愿望相反,它引起了财政及价格上的混乱。唐后期财政上的许多棘手问题的产生(如:两税折纳、盐铁记帐、内外官俸差异、和籴、和雇、宫市弊民等),都以虚实钱为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明显,优势有资源丰富、政策扶持、文化观念初步转换、经济加速增长等,劣势为资金不足、观念肤浅、文化资源浪费等现象依然突出.因此,要发展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必须要树立并推广文化产业的现代化观念;积极进行多渠道融资招商;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扶持;立足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开展国际文化合作.  相似文献   

18.
唐代淮南道的茶叶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了寿州、扬州和舒州三大中心产区。另一方面茶叶还成为全民食用的大众消费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双重刺激,进一步促进了淮南道茶叶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中的经济与东部汉族地区较为发达的经济之间,差距又会有明显的扩大。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少数民族地区必须重新审时度势,认真研究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以便在整个国民经济格  相似文献   

20.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是指若干国家因地缘关系实现经济上的联合。人类生产的社会化与国际化客观上要求国际政治民主化、一体化,各国政治发展的多样性与滞后性对区域性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