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大众文化崛起、艺术泛化和艺术非审美性等现象出现的文化语境中,雕塑材料开始以媒介符号和理念两种艺术形态主动介入到雕塑艺术活动中来,它不再是艺术家雕塑活动中的被选择对象。在功能上,材料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仅停留在实用性、可塑性和持久性等特性范畴,从而使“无限定性”成为当代雕塑材料发展的主流形态,当代雕塑艺术开始步入一个以材料为主的“泛雕塑”时代,任何特殊手段和工艺都可以用来参与艺术家的艺术实践,雕塑家选择材料的目的也变得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雕塑及其雕塑中的理想张伟勋欧洲古典文化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古希腊艺术了,而希腊艺术又以雕塑为其中心。雕塑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荷马时代”的神话传说,以及《荷马史诗》和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  相似文献   

3.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 ,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 ,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泥塑和擦擦等。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藏族文化鲜明的宗教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4.
从雕塑创作的角度出发,并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雕塑创作中的一些艺术观点。论述了精神内涵和生命力是雕塑创作的核心和灵魂及创作中的任何部分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指出雕塑语言在雕塑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及雕塑创作与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室外雕塑已开始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市政建设、旅游休闲的新亮点,室外雕塑与社会时代、与环境、与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室外雕塑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通过视觉形象移情于现众,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6.
将现代园林看作一个大型的雕塑艺术,运用雕塑艺术的设计理念,从理念、空间、功能、细部融入现代园林景观之中。在对现代园林造景材料的"雕"与"塑"过程中,使艺术性与科学性完美融合,实现艺术设计理念的完美表达。雕塑艺术服从于现代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现代园林环境为雕塑艺术营造艺术氛围,两者共同构成一件完美的景观艺术品。雕塑艺术与现代园林的相互渗透和包容,改变了现代园林景观的原始形态面貌,是一种新的艺术整体,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新的艺术设计时代。  相似文献   

7.
雕塑艺术走向公众,使雕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构成城市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以积极的、时代的、地域性的特征呈现。作为传承,它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雕塑艺术还是城市文化属性显性的存在现象,其特征反映在文化的多种层面。  相似文献   

8.
校园雕塑作为视觉信息传达符号,集时代文化、人文思想感情、审美观念为一体,是校园公共艺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雕塑艺术作品题材、背景、材料、造型等多方面研究校园雕塑作品的最佳创作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动物雕塑艺术历史悠久,融汇了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随着工艺水平、审美能力及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中国传统动物雕塑发展形成多个文化体系,其中不同时期的动物雕塑其文化特点及艺术特征区别较大。通过分析传统动物雕塑艺术的元素构成,了解中国传统动物雕塑的艺术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从艺术表达的维度探寻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核心内容,进一步从多元化视角传承传统动物雕塑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泥塑和擦擦等.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藏族文化鲜明的宗教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1.
在雕塑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雕塑与建筑的关系问题,论述了雕塑与建筑的历史渊源以及雕塑与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雕塑与建筑有亲缘关系,雕塑艺术,尤其是现代抽象雕塑艺术,对于现代建筑语言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根深蒂固的。雕塑给予了建筑灵魂,让建筑更象雕塑、更象纪念碑、建筑更具视觉冲击力,有些建筑,甚至直接追求雕塑语言。建筑与环境更离不开雕塑作品的衬托,雕塑艺术品在建筑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雕塑让建筑更具环境包容与公共认知。雕塑给了建筑美的语言、高尚的灵魂,建筑给了雕塑生存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雕塑是时代的纪念碑,服装是人类的编年史。当人类的二十世纪行将过去的时候,人们发现服装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有权跟雕塑、建筑、绘画并列进入造型艺术的“大家庭”。服装和雕塑是比较亲近的姊妹艺术,它们有着“显著的共性。有人说,雕塑是静止的舞蹈,服饰人物是活生生的雕塑。现代服饰的本质是在于使人融成一个艺术整体,以展示人自身的形体美和心灵美。雕塑艺术难道不也是如此吗?黑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德格尔《艺术与空间》的分析 ,肯定了海德格尔关于雕塑空间的哲学思考与现代雕塑艺术实践的契合 ,同时重申他对空间根本特性的追问、对艺术空间和技术空间的划界以及对实体与空虚关系的论述的意义。这意义不仅仅是哲学本体论上的 ,更是对艺术和现实的关系问题的根本性回答。由海德格尔的空间理论出发 ,通过对贾科梅蒂、亨利·摩尔等当代雕塑大师艺术作品的分析 ,再次思考雕塑艺术自身的空间特质  相似文献   

14.
环境艺术中的雕塑的和谐性问题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雕塑与环境的主题,内容要统一;二,雕塑这个本体要做到形与神的兼备;最后,为雕塑作品的技法与思想观念要和谐。  相似文献   

15.
雕塑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始终,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与彩陶艺术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秦汉雕塑突飞猛进,经魏晋南北朝进入重要发展阶段,隋唐时期成就最高.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佛教雕塑艺术,陵墓雕刻艺术.  相似文献   

16.
本展将于2011年9月12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届时将展出陈连富教授近年来雕塑精品30余件。 时代精神和文化状态需要艺术来承载传承,雕塑以“四维的方式”体现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变革以及所处时代、所处地域的文化内涵,在强化其物质属性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雕塑基础课和其他课程一样,既有与其他课程必须共同遵守的教学规律,又有其相对独立性。艺术规律,是雕塑基础课中所必须贯穿的,纯粹规律性的教学容易导致学习的枯燥,在雕塑基础课中如何既遵循规律性的教学,又发扬雕塑课程的独特性,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是本文着重解决的问题。在雕塑基础练习中,努力挖掘学生的个性,找到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才会唤起学生艺术探索的欲望,作为造型艺术的雕塑基础课,教学中风格问题的探索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的雕塑艺术与西方的相比,其性质和特征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是古代中国雕塑艺术的性质和特征的基本原因和深层结构,这种研究内容,属于艺术哲学,或者可称之为雕塑美学。  相似文献   

19.
希腊雕塑艺术是古典雕塑的典范模式,他们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祇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古罗马人在继承这种美化艺术手法的同时,也注意人物特征本身的客观肖似,即美化与写实两种艺术手法并存于同件作品。本文以"奥古斯都"雕像为主体,结合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尚,从物什、服饰、人物动态等方面来分析古罗马雕塑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写意精神是一种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观。雕塑的写意精神是中国整体艺术审美特征的反映。从中国原始雕塑直至中国当代雕塑都体现着写意精神。中国的写意雕塑与西方写意雕塑相比较更注重感受,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写意雕塑在当代的发展,有利于唤醒民族文化的自觉,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