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学哲学层次上的《老人与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利 《社科纵横》2004,19(1):91-92
《老人与海》正如海明威所预期的那样包含意味了许多东西。《老人与海》中的悲剧意识是海明威剧审美方式的完美体现 ,它是海明威式的 ,也是现代意义上的悲剧意识 ,它不乏忧患、哀怨和进取的精神。海明威用桑提亚哥的遭遇表明 :人生的悲剧固不可免 ,但数十万年沉积而来的人类文明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后盾 ,这就是《老人与海》贯穿全文的哲学思考 ,这是整个小说的哲学构架。  相似文献   

2.
赵红娟 《浙江学刊》2006,45(4):96-100
本文从内容的萦带、主题的继承与超越、情节构思、人物塑造等方面对《西游补》与《西游记》的承袭关系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美--《迟桂花》与《茵梦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益睿 《社科纵横》2006,21(3):105-106
郁达夫的《迟桂花》与施笃姆的《茵梦湖》在诗情画意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本文分别从两位作家与诗画的关系来做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出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高红霞 《社科纵横》2007,22(5):156-158
本文通过对《熊》的狩猎仪式和《金枝》中原始部落杀死神熊的顺势巫术进行比较,以主人公艾克同归自然、融入自然、最终感悟自然的精神成长历程为依托,探讨了福克纳的生态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5.
陈冬冬  郑振捷 《社科纵横》2006,21(5):113-114
李延寿《南史》、《北史》是二十四史中重要的两部史书,其倾向统一的历史观曾获得广泛好评。本文试图对李延寿倾向统一的历史观以及它与二书修撰得失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周易》文学表现手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志权 《浙江学刊》2006,(4):105-109
往来今来,论《周易》者多着眼于哲理方面的研究,而对其表现手法却鲜有顾及。本文通过梳理举证,从描写、叙述、象征、比兴、用典等方面论述了《周易》的文学表现手法,并对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周易》,其表达方式为何运用大量文学表现手法而较少采用抽象说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秉祥 《社科纵横》2007,22(1):93-94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暴露大家庭罪恶的作品,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为历史背景,通过周朴园和蘩漪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表现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质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封建家长的残暴反动而又虚弱的本质,指出其必然没落和崩溃的命运。本文就《雷雨》的戏剧艺术立论,从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几方面进一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马智全 《社科纵横》2006,21(5):94-95
曹操形象自《三国志》以后有所发展,有所变化,直至《三国演义》而至顶峰。这期间,《世说新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反映了在魏晋名士独特审美眼光下折射出的曹操形象,并以这种形象而影响了以后的文艺创作。  相似文献   

9.
胡德海所著的《教育学原理》是从中国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现状和地位入手,深入阐明了“什么是教育和什么是教育学”等教育的基本问题,是进入教育学领域的导游图。  相似文献   

10.
谢坚 《社科纵横》2007,(9):109-112
白薇的《打出幽灵塔》和曹禺的《雷雨》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揭示封建家庭罪恶的力作。在阐述两部话剧在意象选择、情节构思和女性悲剧等方面有着颇多相似之处的同时,本文亦对两者在抗争主题、情感走向和人物性格命运等方面的不同作了相应的比较分析,并试图通过考察两位剧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身世和彼此不同的创作观念来综合剖析这两部剧作,以期对这两位剧作家及其剧作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王颖 《社科纵横》2006,(10):103-104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是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其“弃妇诗”用现实的笔触反映了从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即妇女被欺凌的悲剧命运。本文从内容着手,旨在探讨“弃妇诗”产生的社会原因,反映的社会现实状况,妇女形象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炜 《社科纵横》2006,21(3):167-168
《名利场》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本文从“反讽者与人物的距离感”,“两种对立因素的相互对比”,“非直白的叙述”三方面分析了作者在《名利场》中所运用的反讽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13.
吴丽 《社科纵横》2006,19(11):164-165
《颜氏家训》是中国家训里程碑式的著作。它集前代家训之大成。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此书当作是一部传授望子成龙术的家庭教育的开山之作。本文主要从书中所体现的社会批判思想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来阐述《颜氏家训》积极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韩冬青 《社科纵横》2006,21(7):131-132
《红楼梦》人物命名具有隐晦、深刻的特点,这就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本文侧重探讨《红楼梦》人物命名的隐喻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北宋中期的唐史研究热潮为《唐鉴》的撰写营造了一个有利的氛围,热潮中涌现的一批唐史著作为《唐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者扎实的知识积累是《唐鉴》得以撰成的基本保障,参与编修《资治通鉴》并与主编司马光发生意见分歧是范祖禹决定撰写《唐鉴》的直接原因。突出的鉴戒思想、浓厚的史评色彩、独特的编纂体例、精辟的论断以及封建正统思想是《唐鉴》在当时和后世受到亲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维兴 《社科纵横》2006,21(3):165-166
对于《佩特森》的主题———寻求补救的语言已有不少研究,但为什么诗中的主人公(即诗人本人)要寻求补救的语言呢?什么样的语言才算是补救的语言呢?国内外对这些问题似乎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本文认为现代语言危机导致了诗中所描绘的种种悲剧和混乱,文学语言和社会语言的脱离又是现代语言危机的集中体现;《佩特森》主人公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担负起诗人的职责,开始寻求一种补救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贴近大众、符合美国经验和口语节奏的“美国习语”。  相似文献   

17.
李晓灵 《社科纵横》2006,21(5):127-128
本文通过对延安《解放日报》组织传播特色的研究,认为延安《解放日报》的传播是一种强调下向控制和导引,凸现领袖思维,严密而系统,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导引型组织传播,并对其积极影响和消极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马琳 《社科纵横》2006,21(9):177-178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 ingway)(1899-1961)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创作风格、小说的人物和人生态度不仅在英语国家而且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他那简短有力的艺术风格开创了现代小说。  相似文献   

19.
马淑静  贾博雅 《社科纵横》2006,(10):180-181
艾丽斯.沃克在小说《紫色》中通过主人公西丽的经历,展现了美国黑人女性意识从沉睡到觉醒的过程。她在文中极力倡导民族平等、两性平等思想。因此,《紫色》充分展示了妇女主义的思想内涵和黑人妇女求解放、民族求平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肯《葛底斯堡演说》是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思想的典范,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