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期,曾一度不好好读书,考试总是不及格。后来,他作了一次认真的自我“反省”,找出了原因,并做了如下笔记:(1)缺乏毅力;(2)自己欺骗自己;(3)青少年轻浮之风;(4)脾气太躁;(5)生活太放纵;(6)缺乏反省。他十分痛恨自己的错误行为,把它看作一条条不断噬咬自己的毒蛇,决心一切“重新开始”,并毅然跟随哥哥尼古拉从军,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托尔斯泰的这一段经历,至少有三点值得青少年学习和借鉴。一是善于时时进行自我反省。对自己要“一日三省吾身”,找出自己的毛病;否则,就会骄傲自大…  相似文献   

2.
母爱无敌     
周海亮 《今日南国》2007,(16):50-51
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千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的恩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世界上最大的悔恨莫过于此!不要等到自己"年纪一大把"了,才突然醒悟要孝敬养育自己的人,要回报栽培自己的社会!活着,人就要有良心;活着,人就要有孝心——自他考上大学,就很少回家。五彩迷离的城市生活让他眩晕、痴迷、幸福、不知所措。他拼命学习,只为城市能够将他接纳。最终他真的留在了城市,并目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住宅。婚礼是在乡下举行的。母亲没有来过城市。婚后好几年,除了春节,他从来不曾回过老家。儿子想奶  相似文献   

3.
为何四年大学生活还算充实,我在毕业时仍感觉找不到方向、比较迷茫?深思熟虑后,我发现问题在于两方面:一是自身性格中有犹豫不决的一面,在很多事情上不给自己试错的机会;二是自己缺乏规划意识,大学里没有做好未来规划和人生规划。我来自十八线小县城,从小就向往远方,靠着“做题优势”考进同济大学。大一,在适应新环境后,我很快投入忙碌的学习生活中。除了修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课程,我还利用双休日辅修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律学。  相似文献   

4.
王春华 《华人时刊》2006,(11):68-69
一叹:自己给自己打分,居然不及格1999年3月,我作为交流学生,被吉林大学选派到日本的千叶下业大学学习信息网络。日本的课程比我们国内的要浅不少,很多大学里的知识,我们在中学就学过。因此,学起来并不吃力。倒是他们的考试制  相似文献   

5.
<正> 托尔斯泰创作和学说是十九世纪欧洲浩瀚复杂的文学和社会现象。在列宁之前,没有一个批评家能完成这样艰难的工作:理解托尔斯泰学说和创作活动的本质,完整地说明整个托尔斯泰。列宁,只有列宁才第一次阐明了托尔斯泰的全部复杂性、矛盾性和独创性,指出了他创作的真实意义。列宁是如何完成这一工作的呢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马克思谈到如何理解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不平衡的现象时,曾经从方法论上给人们作了重要的启示:“困难只在于对这些矛盾作一般的表述。一旦它们的特殊性被确定了,它们也就被解释明白了。”列宁的成功正是在于他科学地运用了马克思给人们启示的这一方法。他没有  相似文献   

6.
考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后,卜凡并未被心仪的专业录取。他一度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对毕业后要走怎样的路也不太明确。但他意识到,如果想往高处走,大学就不能过得太轻松。一段时间后,他下定决心转到自己感兴趣的旅游管理专业,并且成功了。由此,他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很多。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将近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不但写出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而且还在其论文、日记、书信中,阐发了他的文艺思想,对现实主义作了很有价值的探讨,给人类文学和文艺理论宝库留下了一笔十分珍贵的遗产。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创作方法称之为“清醒的现实主义”。这首先是因为托尔斯泰极其重视真实。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必须面向现实、忠实于生活,真实地描写社会现实。他说:“诗的感情是关于生活并伴随着生活的形象与感情的自觉的回忆。”他在《什么是艺术?》(1898)这一论著中指出:艺术是人们用来交际、相互传达感情的一种手段;艺术的主要特征是用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人;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真艺术  相似文献   

8.
分数     
有个青年总想一举成名。他去请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人好比分数,分子就是他自己实在有的那么大小,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像的那么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如果分母是无穷大,分数就等於零了。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 说一个老掉牙的故事给你们听吧。我是学工程的。这几年总觉得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十五年前,我和还是愣头青的丈夫坐在一间教室里学习。那时他是个穷小子,发育迟,进了大学才长个儿。结果裤子总是短一大截。在班上,他太不起眼,家又在农村,全班七十多人。仅有三个女生。围追堵截都来不及,我又怎么能看得上他?  相似文献   

10.
(一八六一年早春,托尔斯泰从莫斯科回到雅斯纳亚,同行的有他的朋友诗人费特的夫人,她去离雅斯纳亚不远的杜拉庄园。)几天以后,托尔斯泰接到屠格涅夫的邀请。他去拜访屠格涅夫了。开头几小时,宾主都很满意。屠格涅夫刚刚写好了他的得意之作《父与子》。大家约好,晚饭后托尔斯泰把这本小说看一下,然后谈谈自己的想法。托尔斯泰贪图舒适,饭后独自留在休息室里,躺在一张大沙发上。他开始读起来了。但是他觉得故事写得过于矫揉造作,题材过于琐碎,读着读  相似文献   

11.
1 早在五四时期,托尔斯泰的作品就被大量地翻译介绍到中国来。这对我国新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无疑起到催生助长的重要作用,许多作家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哺育滋养,茅盾就是其中的一位。茅盾曾明确表示:“我爱左拉,我亦爱托尔斯泰。……可是到我自己试作小说的时候,我却更近于托尔斯泰了”。茅盾和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最为突出的还是长篇小说。在中外文学史点,常常有这样两种类型的作家:一种是善于高瞻远瞩、取精用宏,在广阔的时空中反映出重大的历史事件,展现广袤的社会生活画面,描绘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2.
俄国大文豪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生前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圣雄甘地未曾谋面.可是临终前几年却与他结成了莫逆之交。1905年9月2日.旅居南非的甘地以《托尔斯泰伯爵》为题.在其创办的《印度舆论》杂志上撰文写道:‘’一般来说,就连西方人也必须承认,当今世界上无论如何也找不出任何其他一个人.堪与博学多闻、聪明理智的托尔斯泰伯爵并驾齐驱”。①是什么原因促使甘地发出如此石破天惊的慨叹呢?这要从他们二人世界观以及政治主张的共识谈起。托尔斯泰出生于1828年.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世界上…  相似文献   

13.
男人和女人,感觉就是个翘翘板,你上,他下,他上你下。刚刚开始女人的脾气男人会觉得新奇,很牵就,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就会觉得烦。所以很多女孩觉得自己吵闹一次没一次有威力。男孩觉得女孩太自我,心里反而没有了自己的位子,所以他们之间不断的发功较量。  相似文献   

14.
[一]列夫·托尔斯泰的美学著作《艺术论》(原名《什么是艺术》)断断续续写了十五年。全书共二十章。他在最后一章《结论》里说,早在十五年前已经着手写这部论著,但觉得那时他对艺术问题还不大明确,所以没有写成。后来,他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中间曾有六、七次动笔,但都半途而废,没有完成。可见这部著作是孕育了很久的。一八八二年,俄国一位著名的巡迴展览派画家彼罗夫请求托尔斯泰系统地发表他对艺术的看法。托尔斯泰答应  相似文献   

15.
读书与命运     
柯云路 《可乐》2008,(12):60-60
一位朋友告诉我,今年夏天,他的远房亲戚带女儿来京,希望他帮忙让女儿进大学读书。朋友说,这位远房亲戚生活的农村,女孩从小就要学做家务,带弟弟妹妹,有口饭吃就长大了,读书是谈不上的。但这位远房亲戚决意将小女儿像男孩一样养大,不仅让她自己活得像  相似文献   

16.
论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史诗式结构和心理描写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展示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生活的宏阔视野与把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表现的创作原则,决定了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质。托尔斯泰革新和完善了欧洲开放型长篇小说艺术,创造出了近代史诗式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托尔斯泰拓展了人类精神世界这一广阔的艺术空间,又为心理描写创造了多种独特技巧。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性、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在他的长篇小说中得以清晰展现  相似文献   

17.
贪心的乞丐     
贪心会让你一无所有。一个乞丐在大街上垂头丧气地往前走着。他的衣服旧得可以看见他身上的肉了,他的脸黄黄瘦瘦的,看起来很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他一边走,一边嘀咕着:要是能让我大吃一顿该多好啊!为什么我就这么穷呢?他痛恨贫穷,怪命运女神太不照顾自己。  相似文献   

18.
普列汉诺夫做为文艺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考虑问题,发表意见的。即使在一九O三年以后,他逐渐地在政治和策略上滑到了孟什维主义的泥潭,而在哲学、美学和文学批评方面基本上还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立场。这也表现在关于托尔斯泰的一系列评论上,其中包括写于纪念托尔斯泰八十寿辰(1908)期间的《托尔斯泰和大自然》,以及写于托尔斯泰逝世以后(1910——1911)的“政治家的短评·从这里到这里》、《胡涂观念(托尔斯泰的学说》、《卡尔·马克思和列甫·托尔斯泰》和《再论托尔斯泰》等。这一组论文分析了托尔斯泰的宗教世界观,批判了反动派和自由派鼓吹托尔斯泰主义的叵测用心,捍卫了托尔斯泰的艺术真理,充分显示了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战斗锋芒。今天研读这一组论文,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和艺术,对于我们坚持文艺批评的科学性都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克莱采奏鸣曲>是托尔斯泰19世纪80年代末期倾注大量心血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通过托尔斯泰及其夫人的自述性实证材料论述了托尔斯泰思想发生激变并皈依基督教后在文学创作上的新思想和信仰.<克莱采奏鸣曲>以婚姻家庭为题材,将现实与艺术,本人与波兹德内舍夫融为一体,不仅对社会的私欲和罪恶,贵族、资产阶级堕落淫荡的生活以及文明自由、科学教育、妇女解放等思想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并以波兹德内舍夫的婚姻家庭悲剧和心路历程真实地揭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夫妻关系,倾吐出自己的情感痛苦和婚姻不幸,反映了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20.
惠林 《社区》2010,(20):56-57
今年女儿参加高考,事先我一直就说,不要太在意上什么样的大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能正常地发挥.考出自己的水平就行了。有时还大放厥词,把“高考”制度和现代大学教育体制贬得一钱不值。女儿听没听进去我不知道,反正我还是显得挺潇洒的,没有太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