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一直都是外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陕西省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陕西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选取陕西省进口、出口、GDP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进口与出口对经济增长都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并且出口的拉动作用大于进口的拉动作用。在西部大开发中,为了促进各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根据各省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促进外贸进出口,尽快将出口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快速增长,但与贸易伙伴的摩擦也日趋增加,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新崛起的贸易大国应及时调整外贸政策思路,外贸指导政策从出口创汇为核心向进出口创利为核心转变,适当控制外贸增长速度和外贸依存度,正确看待和利用国外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维护正常出口秩序和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质量档次,主动调控进出口的基本平衡,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一定程度的错位发展,建立我国对主要地区重点商品出口数量和价格监测预警及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3.
陈海嵩 《阅江学刊》2013,(6):46-53,66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拉丁美洲国家在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政策和行动计划,形成了两种推进方式:以气候变化法律为主、政策为辅的法律主导方式,以气候变化政策为主、少有甚至没有相关立法的政策主导方式。整体上看,拉丁美洲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在气候变化综合性立法上取得了突破,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气候变化国家政策正顺应时代潮流加速发展。在气候变化立法上,拉丁关洲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气候变化政策上,拉丁美洲国家正加快发展速度。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拉丁美洲国家在制定与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与政策时仍面临一定阻力,个别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徘徊不前,须尽快弥补政策空白。  相似文献   

4.
“二战”以来,国际秩序的重要特点是美国主导.在不同时期,美国政府主导国际秩序的政策有所不同,但维持和扩展其在国际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美国因极力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其主导下的国际秩序乱象丛生.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金融危机、权力转移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国家间相互依赖趋势逐渐加强,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致使其变革国际秩序的政策出现了新内容和新特点,这对未来国际秩序发展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际贸易总额与服务业GDP增长正相关,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进出口都对我国服务业增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服务贸易对服务业GDP增长的贡献大于货物贸易对服务业GDP增长的贡献;但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其进口对服务业GDP增长的贡献都大于其出口对服务业GDP增长的贡献.为了大力发展我国服务业,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我国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层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发挥货物贸易结构升级对服务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正确处理商品进口与出口的关系,出口传统服务,引进现代服务,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后遗症主要有:世界经济受到冲击;一些国家财政出现巨额赤字;一些国家经济损失惨重;世界经济市场遭到破坏;一些国家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各国经济复苏缓慢.后危机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有两种分析和判断:一种主张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原因是:从投资看,中国有投资减速的趋势;从消费看,2010年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从出口看,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恢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大.另一种主张经济稳定发展.原因是:在制度方面,我国集中式的政治体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在出口方面,我国强劲增长,进口增速放缓,顺差大幅回升;从消费看,城镇居民家庭月消费增加;在外贸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复苏,2010年二季度对外贸易进一步回暖.各国经济在2009年深度衰退后呈现出复苏态势.基于此,我国应采取的政策取向为:调整结构;服务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二者紧密相连;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口贸易.FDI对促进我国出口总量增长及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刘红 《日本研究》2012,(3):48-54
"1955年体制"下日本形成了由官僚和族议员主导的、自下而上的政治决策体制。对这种决策体制的改革在小泉内阁时期达到巅峰,其后却出现了倒退。2009年8月政权由自民党向民主党更迭,民主党誓言要打破自明治维新以来确立的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度,铲除自民党政治的基础———政官商的"铁三角关系",加快由官僚主导向政治主导的转变。然而,历经鸠山、菅直人以及野田三届民主党内阁之后,民主党政权下的政治决策体制改革究竟取得哪些进展?尚存哪些问题?今后前景如何?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试论90年代日本的对外贸易及其新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徐梅战后以来,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其在“贸易立国”基本方针引导下,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日本自始至终贯彻片面追求出口增长的“加工贸易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10.
李曦  袁泉 《创新》2013,(3):87-90,125,128
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房价的过快增长也增加了人们的生活压力,并对经济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包括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2010年政府推出了限购政策,通过抑制需求来控制房价。研究表明:1998至2002年的调控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3至2008年调控效果不佳;2008年底至2009年政府并没有对房价进行有力调控;2009年末至2012年初,限购令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