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和茅盾是我国新文学战线上两面光辉的旗帜,他们为新文学开拓、奠基,披荆斩棘,成就是多方面的、辉煌的.在创作的初期他们都以杰出的小说蜚声文坛,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典型.阿Q、吴荪甫等的形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读者中也是著名的人物.鲁迅的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一九二五——二七年大革命前夕的中国现实生活,茅盾的作品则描绘了“五四”到抗日战争后期的历史画面.它们各有侧重,又相互交错,共同揭示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在展现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的同时,在创作中也清晰地留下了他们的思想发展变化,不断求索的轨迹.熟悉中国现代文学的同志都知道早期的新文学运动经历了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而鲁迅和茅盾却正是这一发展过程中两位卓越的代表.鲁迅的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茅盾的小说却奠定了革命文学的基础,如果说鲁迅是文学革命的英勇旗手,那么茅盾便是革命文学的一员主将.我们说鲁迅的小说创作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不仅是从“五四”时期新旧文学斗争这一特定历史情况来评价,而且,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它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也称得上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我国小说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在文学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到了19 世纪的欧洲,文学理论家将现实主义从绘画 领域引进文学中,当时的知识界希望将文艺活动整合到整个社会,这种将社会作为观察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给现实主义思潮 在文学领域呈现出“无边性”埋下伏笔。随着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国创作者秉承了中国传统的务实精神,以及以文载道的知识 分子情怀,在现实主义这一理念中进行各具自我色彩的创作,以鲁迅的道德内省唤起民众觉醒和茅盾在文学中描绘自己的政 治梦想为代表,但是殊途同归都是一种民族战斗精神的体现。当然这种独具个人特色的有限创作,丰富着现实主义的内涵和 表现形式,这和现实主义活跃且无边的特质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文学业绩是以小说创作著称的.他的小说创作,展现了"五四"前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风云幻变的时代,提供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并为我国革命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奠定了基础;但是,他在翻译、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弗·恩格斯在谈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情况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是"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他们的特征是他们几乎全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历史不会重演,但在某种情况下,却不乏相象之处.这里,恩格斯讲的情况,在我们"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历史上,得到类似的反映.伟大的新文化旗手鲁迅是这样;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是这样,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茅盾也是这样.他们都以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渊博的学识,在实际斗争中活动着.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的现实主义是现代性充分发展之后的产物,其精神内质表现为:深刻反省和无情批判现代性带来的社会灾难和人性堕落。从这一视点来思考五四文学,可以认定五四文学并不具有现实主义的本质定性,将之定性为现实主义是一种误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真正趋近西方现实主义的创作,主要以老舍和茅盾的作品为代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位小说大师。如果说鲁迅是以其开拓性的卓越成就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基础,那么茅盾则是以其独创性的光辉业绩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发展。但是,不难看出,这两位大师的艺术风格又有着明显的不同。鲁迅以简炼、朴素、含蓄取胜;茅盾以细致、丰富、明晰见长。具体说来,他们的小说艺术究竟有哪些不同?而又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这便是本文要试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说真正成为文学之正宗,是从五四时代开始得到确认的.小说正名所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其创作的空前繁荣.二十世纪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在现代小说里得到了全方位的反映,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出现过多少种人物类型,现代小说人物画廊里就有多少种维妙维肖的形象.鲁迅笔下的“孤独者”与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  相似文献   

7.
一 “文字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 郭沫若作为“五四”时期诞生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不仅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体现了新文学的创作成就,同时也以自己的小说创作首开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 郭沫若的小说创作成就虽不及诗歌及后期的历史剧创作,但它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鲁迅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奠定了现实主义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同时,郭沫若却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实践着另一种文学体式——散文化抒情小说;所以我们不应该以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作标准去评价郭沫若的抒情小说创作。无庸讳言,郭沫若的小说  相似文献   

8.
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传统,同时又吸取了十九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文学,尤其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由此形成了他自己的中国式的独特的现实主义。鲁迅是我国现代现实主义的卓越奠基人,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开创人。但鲁迅的现实主义如同他的世界观一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反映着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的发展历史。过去,在鲁迅研究中,人们注意从各个角度去发掘鲁迅小说现实主义的深刻性和彻底性,但还少从鲁迅小说思想和艺术方面去阐述他的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因此就难于把握鲁迅小说现实主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性质,以及它们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画廊,绵延伸展,幽曲尽致,色彩斑澜。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等分别以他们所熟悉的题材和擅长描写的人物,在争奇斗艳的现代文坛上各领风骚。如果说鲁迅以他深沉、冷峻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旧中国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形象;巴金笔下是“五四”前后到新中国成立前青年一代的命运;老舍的艺术刻刀下是完整的市民社会,那么茅盾则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资本家和城市的“时代女性”形象贡献于现代文学,为现代文学艺术的画廊增光添彩的。特别是在茅盾早期的创作中,“时代女性”形象独具丰姿,颇为引人注目。这组小资产阶级的女性形象带着作者深刻的生活思索,强烈  相似文献   

10.
由于鲁迅和茅盾都提倡为人生的文学,都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致使我们经常将二者的文艺观混淆起来。实际上,从"五四"时期,鲁迅和茅盾对文学艺术的态度便有了尽管细微、但却重要的区别。这种区别的核心之点就在于鲁迅更重视真实地表现主体对客体的主观感受,而茅盾则更重视作家对社会现实的观察、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等文学怍品,作品浩瀚准以全面论述。今愿就其中部分作品,探讨其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时代性特征问题。时代的画卷在茅盾的小说创作中,除了少数儿篇历史题材外,大量的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在他的笔下,不是泛泛地反映一般现实生活的作品,他从作品的主题、生  相似文献   

12.
茅盾在小说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人物塑造。在他所塑造的成功形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独有的审美趣味。本文通过对他两大人物系列的分析,指出在茅盾人物塑造过程中始终蕴含着一种否定精神与批判态度。在阐述茅盾创作实际的同时又着重分析了这种独特审美心态的成因。这就是以巴尔扎克、左拉、福楼拜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以及现实的作用。并根据“心理定式”理论分析茅盾的创作实际,指出茅盾虽然受到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响,但他对批判现实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背离,在有些方面又高于批判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性是中国现代小说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种文学观念的建构始于晚清,完成于"五四"时期。晚清黄遵宪、康有为、严复、夏曾佑、梁启超等启蒙思想家鼓吹小说改良工具论,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意识形态性叙事的理论基础。"五四"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茅盾等作家分别从理论倡导和写作实践两个方面塑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品格,使现代小说不仅成为塑造中国人品格的重要文化活动,也成为凝聚民族想象共同体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文学革命以惊人的爆发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冲破了我国文学的传统格局,使新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质的飞跃。鲁迅这个时期所创作的现实题材或历史题材的小说,都对我国传统文学进行了“扬弃”或革新,呈现出崭新的现代文学的开放形态。虽然就主导创作倾向而论,这些小说体现出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浪漫主义或现代主义对鲁迅前期小说所产生的或深或浅的影响。现在的问题不是承认不承认现代派思潮的影响,而是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这种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早在十九世纪末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文化运动在我国就日趋高涨。到二十世纪初,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文化革命又有了新的发展。“五四”既是“人的觉醒”的时代,也是文学自觉的时代。1918年5月鲁迅以《狂人日记》翻开了中国小说崭新的一页,紧随其后,一大批中国现代作家共同创造了五四时期白话小说创作蔚为大观的局面。五四小说以旷古未见的价值取向与审美形态,为小说最终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有成绩的领域,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 为此立下首功的,便是五四小说的理论催生。  相似文献   

16.
五四启蒙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以进步、现代文明、个性主义(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为核心的思想价值观.但是,在五四时期及其以后,发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文学内部,却孳生出质疑乃至颠覆五四核心价值的文学主题与叙事.从鲁迅到左翼的丁玲、茅盾等人,他们通过各自不同的小说文本,从各自的价值立场,对个性主义等五四主流思想价值进行了“叙事的质疑”,并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与价值重估.新文学内生的这种自反性叙事,实际构成了新文学的新传统,它为人们认识与理解五四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和自五四诞生的新文学,提供了有意义的视域.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分子形象是鲁迅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们以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但他们也有共同的特征即都是精神的失败者。知识分子形象及其精神特征反映了鲁迅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刻理解,反映了鲁迅对人的生命与价值的理解达到了本体的高度,并深化了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  相似文献   

18.
标志“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文学战线的不朽丰碑,鲁迅的小说第一次真正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鲁迅比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幸运的是,他深受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狂飙精神的激励。由于当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由于当时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之共同战斗,因此,鲁迅描写半殖民地旧中国病态社会各阶级形形色色  相似文献   

19.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体现了中国第一代现代女性追寻自我的艰辛和挣扎,记录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相;鲁迅也塑造了子君这样一个富有母题延伸性的知识女性形象,并以此深化了中国文学对“知识女性”这一特殊对象的观照。五四女作家的真切生动和鲁迅的高屋建瓴,同样为开拓知识女性这一文学母题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形成期海派小说创作数目丰盈,其创作实绩代言了中国近代小说的基本风貌和整体成就。这批小说以通俗为主调,然而其叙事肌理中亦植入了较芜杂的现代性价值诉求。形成期海派小说规范了现代都市文学生产的基本要素,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性与都市的亲缘关系,确立了新文学批判国民性、城乡对立、都市罪恶等基本主题,以其丰富的读者经验和庞大的读者基础启发了现代文学阶段的文学"大众化"运动,并为"五四"小说提供了较丰富的叙事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