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心理暗示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学是歌唱者学习声乐演唱艺术技能的特殊实践环节。在传授声乐技艺的师生双边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借助声乐教学语言、体态语言、表情动作和范唱等方法、手段的帮助,对歌唱者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以提高歌唱教学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
声乐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而比喻、范唱、模仿是常用的授课手段 ,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喻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范唱、模仿在声乐教学中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范唱与模仿反映的是教与学的关系,良好的范唱与有益的模仿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本文从模仿的技术层面出发,在理论层面上进行“范唱与模仿”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林琳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120-123
根据高师声乐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同伴互助学习"方法;并认为,生生互动、教师作用的转化是"同伴互助学习"的基本出发点。提出了"同伴互助学习"结伴的条件和运行模式。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主宰变成教学助手,由教学组织者变成参与者。"同伴互助学习"的有效实施能够提高声乐课的教学效率和扩大学习产出,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实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同伴互助学习"不仅是提高声乐课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高师培养合格中小学师资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韵味"作为中国艺术的审美范畴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十分广阔的涵盖面,"韵味"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独特的审美品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神风貌,它是中国民族声乐教育追求的美学理想,其精髓就是"声外之韵",是一种内在含蓄的音韵美和气质美。  相似文献   

6.
声乐教学是一门富于创造性的思维劳动课,这种创造性要求体现在教和学的双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挥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要求声乐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声乐教学包括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第一,发声法教学。通过教学生学习发展嗓音和控制嗓音,学会尽可能用美的声音来清晰表达自己的感情,不破坏嗓音线条的纯正。第二,音乐修养教学,其中包含音乐理论、读谱、各种语言、学习角色、背诵歌曲以及对所唱曲目的深刻理解,使学生能以最优美、最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来表达乐曲中固有的信息。今天的声乐发展领域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7.
对美声唱法声音技术训练的研究一定要将人体生理置于首要地位。在对学唱者进行声乐技术训练时应主要围绕气息的力度、声音的密度、气息和声音的方向性来逐步提高发声技术,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统一、整体协调的。只有如此,才能走出从歌唱感觉角度衍生的"面罩共鸣、眉心音、声音位置"等传统声乐教学中常用术语的误区,从根本上提高歌唱发声技术。  相似文献   

8.
声乐教学过程是美的传播和交流的过程,只有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美的表现和创造.  相似文献   

9.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门类,是用人声来发挥音乐性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声乐艺术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规律,有一整套歌唱实践的方法与技巧,这些方法与技巧是前辈人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而声乐教学就是声乐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解,将这些前人的歌唱实践的方法与技巧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声乐教学是一门特殊的教学,它是声乐教师通过一定手段,使受教育者尽可能地发出美妙的声音,使之达到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它是采用个别授课或小组课的形式来进行的。它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遵循普遍性、一致性的客观规律,又要掌握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唱歌是整个人在唱,而不是仅仅喉咙位置在唱,是一种整个人都在其中的感觉,并试着分散到身体的每个部分的共同努力,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受迫振动所形成的交混音响效应。学界有关声乐演唱中的共鸣的阐述颇多,但其中仍有可商榷之处。文章主要就声乐演唱中的声音放大现象究竟是"共鸣"还是受迫振动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 ,音乐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 ,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情感抒发。要做到歌唱时声情并茂有情而发首先要明白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 ,正确理解歌词的含义和做好教师的范唱。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方法和正确的情感培养 ,并进行音乐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2.
高师声乐教学要注重基础理论与技巧和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教师在教会学生“唱”的同时,更应该融入“教”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高质量的教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投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终生保持对音乐的热忱。所以,幼儿园歌唱教学应该注意: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更加贴近生活;教师范唱形式要以"清唱"为主,"伴奏"为辅;唱歌教学目标要突出幼儿音乐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4.
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 ,往往过多去注重从生理到方法 ,从动作到技巧 ,而却忽略了对教学和演唱的审美要求。实践证明 ,声乐艺术必须是语言清晰响亮美、声音色彩圆润美、歌声颤音生动美、气字声有机混合美、情感气质表现美。因此声乐教学和演唱万不可脱离审美的伟大法则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音乐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情感抒发.要做到歌唱时声情并茂有情而发首先要明白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正确理解歌词的含义和做好教师的范唱.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方法和正确的情感培养,并进行音乐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6.
声乐美学是音乐美学的一个分支理论学科,它是声乐艺术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对民族声乐艺术起到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声腔美是声乐美的重要主导因素,在声乐演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腔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音质、咬字吐字、行腔三个方面.声腔美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是必要条件;而丰富的舞台表演和表现力是声乐艺术表演美的再创造,对演唱者个人艺术表演风格以及艺术创造力的发展都十分重要,舞台表演美是在声腔美基础上的升华,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学音乐教师短缺,现有教师素质也较低,已不能适应中学音乐教学(尤其是声乐教学)的需要,因此,搞好教育学院中学音乐教师在职进修声乐教学,对提高这部分教师的自身素质至关重要。怎样搞好在职中学音乐教师的声乐教学呢?除了按照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颁发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音乐教学大纲》中有关声乐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进行声乐学科教学之外,还应区别于音乐院校、艺术院校或师范大学艺术系声乐教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这是教育学院的性质和师资现状、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本质和核心,声乐课又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如何突出高师声乐课的师范性,是新世纪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唱"、"讲"、"教"、"导"四个方面培养入手,力求突出高师声乐课的"师范性".  相似文献   

19.
如何针对学生学习声乐技能、技巧的多层次性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声乐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声乐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探讨与教学实践,声乐课大小课结合分层教学就是一种比较适合的声乐课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进行分层教学的目的  目前音乐班声乐教学有三种形式。一是小课,即一对一个别辅导;二是采用小组课教学;三是上大课,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授课。  由于学生个性生活的教育环境不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  相似文献   

20.
"教师形象"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由职业活动的特殊性而应该具有的行为举止上的风貌、特征,它包括教学形象和生活形象。文章提出了教学形象和生活形象二元结构的教师形象分析方法,并指出"规定性"和"理想性"是积极实现教师形象之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