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先秦儒家思潮中,荀子首先在观念上将制度典章之学和其它人文知识典籍从人的本质中独立出来,这一知识观念的变化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古代人文知识典籍在传统知识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使当时人们对知识的认识走向理性状态,为人们的知识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范本。由荀子所提出的“虚壹而静”的开放的知识观念对中国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他的影响下,人们不断地积淀旧知识,生产新知识,并由此而产生了大批专业化的人才。另一方面,从荀子开始重视外部知识典籍学习而忽视人们内心培养的知识传承方式也让社会知识体系的建构越来越脱离人们的内心,使社会上产生了部分学富五车而内心失衡的知识精英群体。  相似文献   

2.
要使积累的知识有利于创新应做到在正确知识观指导下积累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在知识积累过程中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在应试教育导向下;实际是"注入式",不能培养学生具有打破旧观念及标新差异的勇气.我国由于长期生产力发展缓慢和封建制度等社会因素,形成以继承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分化与综合,培养"集成"人才正是应有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3.
管理的知识与知识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知识的力量"为出发点,分析了管理的知识的发展历程及其作用,并结合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将成为管理的核心,知识管理将是未来管理的新课题。因此,知识人才观应是当代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并且在管理实践中,要把管理的知识与知识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管理中的科技含量,开创中国现代化管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专家的知识权威受到严重挑战,甚至被戏谑为"砖家".在考察中国5000年以来知识传播体系及其演变基础上,文章认为专家变"砖家"的社会现象是社会进步和知识传播体系演变的必然结果.远古时期知识与神相伴,知识与神性一体化传播.封建社会时期知识是行政权威的代表,知识是社会等级的象征.近现代以来,知识则以专业性、科学性、精英化等排他性手段在大众中传播.移动互联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以后,知识权威的神性、行政力量、精英化外衣被剥离,知识权威的实际地位与大众的传统认知之间的偏差表露出来,"砖家"化的社会现象随之产生.知识权威的衰落是知识传播体系革新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知识"问题是学术史研究的基础,传统学术史研究缺乏对这一维度的重视.从古典知识体系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学术的变迁轨迹,经世之学在17世纪成为重要的学术范式,并因其重视"治国"知识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一时期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为中国传入为数巨多的西方技术、宗教与伦理著作,中国士大夫在融合中西学术的背景下,对中国传统学术做出了重要的更新,基本上建立了外传学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名词和学科名称.从而为中国传统学术走向近代化,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效果评价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系统性工作。当前,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效果评价理论与实践远远滞后于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发展要求,同时评价理论研究也远远不能支撑和指导评价实践。为加快社会科学知识普及评价工作的发展,遵循目的性、层次性、整体性、分类性、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原则,从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信息转化"本质入手,以普及主体、传播过程、受众为基本评价要素,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熵权法-GEM组合赋权法对指标赋权,应用主成分投影法对典型研究区域的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效果进行实证评价,不仅丰富和完善了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效果评价理论,也为评价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知识价值是建立在人们对知识的深刻认识与充分利用基础上的一种特殊价值 ,其本质就是以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为核心 ,通过积淀知识存量、提高知识水平、构造知识体系、开发知识潜能所表现出的经济社会效益 ,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加快发展。知识价值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四大表征。深刻认识知识价值的生成与演进 ,科学把握知识价值的本质与表征 ,正确对待知识价值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是现代哲学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留学教育本身是一种知识迁移活动。我们应当站在全球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以知识迁移的视角来理解来华留学生教育。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的迁移和传播起着巨大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教育科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都将伴随着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和流动向世界各地迁移。"中国知识"将随着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知识迁移的视角理解来华留学生教育是落实习近平主席要求"多向世界讲讲你们所看到的中国"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作为现当代重要的人文社会学思潮,它从性别视角出发对传统的观念和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开阔了知识和理论的新视野.本文借鉴当代社会学理论的思考,利用性别视角,反思传统的知识观和知识状况中的"遮蔽"现象,展开女性主义的知识观,发展了知识与理论在当代社会的解释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知识社会带来知识地位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人与知识关系的改变。教育是知识社会中人与知识关系的重要促进力量,表现为择取最有价值的知识"与人相遇",促进知识与人的双向转化。但当代教育也引发人与知识关系的异化,如亲密变为疏离、协同变为附从、共生变为操控。在知识社会里,人与知识的互爱是人与知识关系向善的基础,爱的教育是促进人与知识互爱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1.
"书籍"是现代社会知识传播与增殖的基本手段。正是由于这个人类文化重要媒介载体的不断发展,才促使"阅读公众"这一新的社会范畴形成,并在舆论公共领域的基础之上造就了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以书籍为核心的印刷媒介所倡导的"读写文化"促进了个人主体性与理性形而上学观念的进一步生成,对以"现代性"为特征的新型国家权力与社会建制的生成发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知识教育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但知识教育权重不当会形成遮蔽学生智慧发展的教育困境。当下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知识教育”现象,从知识观的角度来分析它缘于三方面的原因:中国传统尊重知识权威、唯书唯上观念的影响;近代西方唯知识论影响;对知识习得的不同理解。受其影响,如果将知识教育、知识习得当做惟一目的,只追求知识的客观性,仅仅关注知识的获取、知识的习得,就容易使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目的,进入蒙蔽智慧的困境。因而,迫切需要在建构主义知识观指导下走出知识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13.
乡土知识体系作为新生代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乡村幼儿园教师的质量与稳定性、推进乡 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幼儿身心和谐健康,以及乡土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在实际的体系 建构中,乡土知识客观面临观念上乡土知识意识薄弱、行为上各主体学习积极性较低、制度上乡土知识保障的缺失与乡土 知识学习路径较窄等现实困境。在新生代乡村幼儿园教师乡土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应以提高对乡土知识重视程度为前 提,发挥主体主观能动性;以乡土知识保障制度的建构为基石,以拓展乡土知识学习路径为条件,助推新生代高质量乡村 幼儿园教师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现代知识观受到人们的质疑。与现代知识观相联系的现代大学思想和职业教育理念也在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博雅教育与技术传授的论争与反思中寻找发展方向。对职业教育而言,应适应知识观转型的要求,致力于教育目的与价值、知识内容与结构的统一,达到"做"与"想"、"实践"与"理论"、"物质"与"理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知识教育与信仰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目的是以知识教化人.本文通过对西方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知识、意义、信仰与教育关系的反思性考察,认为意义世界是支撑人在现实世界中安身立命、生活实践的价值理念系统,是一个超越性的信仰世界,而现代知识教育则导致了意义的失落和信仰的危机.寻求和重建信仰,是当代中国教育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本"学科"与"知识"危机而引发的知识形态研究,从根本上源于话语自觉。文艺学的知识形态,是作为文学艺术理论与批评实践的特定人文学科的理论观念体系与学科实践成果、社会行动效应的总称。其内涵同时包含知识谱系学、知识总体性、审美实践性和学科智慧风貌方面的规定性。知识形态问题域的设定,包含着主体认识论的深化、价值论的追寻,隐含着"行动意义的因果阐释"。文艺学知识形态与知识生产问题密不可分,知识生产决定了知识形态的整体面貌,而特定时期的知识形态也影响着知识生产的关系、惯习和生产环境,二者具有深刻的辩证关系。由此反思作为文学理论和文艺实践的科学,文艺学是一种审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感性实践的社会存在的历史化、地方化的学科。从根本上说是审美经验的理性呈现和历史性凝结、传承、深化,是具有历史化功能的审美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在知识场域的社会化建构中,知识分子以历时性与共时性交织的智慧化活动,在文化空间变迁中呈现出历史(时间化)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欧诗断论     
中国古代地理学,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当作自足的知识体系而存在,而是同时代观念世界尤其是知识领域认同的结果,因此从这一角度讨论不同时代对地理学形象的描绘与认同,并从文本的理解与阐释、观念的描述两个方面提出了考察古代知识世界地理学观念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论知识分享的七大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分支.文章提出知识分享存在以"技术"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研究范式.以这两种范式为框架,从沟通、工具、互动、学习、权力、市场和社会交换7个视角,对已有的知识分享研究进行综述;最后对知识分享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知识分享将从独立的以"技术"为中心的研究方式中解放,并将更加注重对个体层面和文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知识观转型背景下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社会一个以“知识”的积累、占有、利用、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已初露端倪。这种变化势必给 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给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带来影响。在教学理论中,转型了的知识观与教 学价值观的关系就成为必须探讨的问题。通过以“知识”为出发点,对后现代知识观在知识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的解 析以及对传统教学在面临知识观转变的过程中,从教学实践的各方面所凸现出的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 建一种合理的发展观,以期在实现人与知识(或更广义上讲“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的发展的同时,探究如何面对 知识观的转型去转变教学价值观,实现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认知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知识如何形成且被运用的一门学科,因此它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尤其是“传统知识”。生活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有着独特的传统知识。以鄂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红烈村的为个案,从认知人类学的视野具体考察土家族农家肥知识的分类体系、认知利用及其对现代化肥知识的比较等内容后可知,土家族对农家肥知识有着特殊的分类和认知利用模式,这种模式对人们理解和反思传统知识的现代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考量土家族农家肥知识的现代性时,也不能忽视现代化肥知识的有用性与合理性;只有将传统与现代两种知识进行合理的互补与对接,使其达到一种共存互补发展的局面,才能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