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2008,灾难元年?》。文章说,一个叫做“2008”的黑暗幽灵,从今年春节大雪中出现。向中国人“奉献”了众多灾难:如,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三鹿毒奶粉事件、房地产危机等。其实,灾难从来就不会因为你害怕,它就不来。不仅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地,人们都在经历着不同的灾难,例如。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缅甸遭受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印度洋海啸等等,这些灾难都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曹晓鸥 《社区》2008,(21):32-33
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一个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中国大地,震撼了每一个中国人。这个灾难不仅仅彻底打乱了当地灾民们的平静生活和内心安宁,也震动了无数灾区以外人的心弦,所有人都和亲历灾难的灾民们一样心绪难平。  相似文献   

3.
灾难文学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灾难主题是中国文学的恒久母题。在灾难的视野里,人类不自觉地以文学的方式抒发淤积的情感,慰藉受伤的心灵。先秦灾难文学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类心灵世界的展示,这些特点成为后世灾难文学的原型,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 汶川地震诗潮引发了热议.似乎给人印象:灾难拯救了不景气的中国当代诗歌.这次大地震,造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地震灾难,但是这一突如其来而且损失惨重的大天灾,却似乎改变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灾难研究的面向与本土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人类学灾难研究历程的基础上,讨论了关于灾难的定义,检视了人类学灾难研究的理论和主要面向(兼及社会学).文章从地处5·12汶川大地震中心的S市的田野观察出发,就组织应对、社会互动、宗教仪式、生死哲学与文化适应等方面加以探讨,总结了中国人类学灾难研究的理念及其主要面向,以期对未来应对灾难做好理论准备与行动选择.  相似文献   

6.
[摘要]一个世纪以来,国外灾难研究从研究视角和研究特点而言经历了十大转变。这些转变标志着人类社会百年来灾难表现特征与发展趋势的改变,同时也标志着学界理解、分析灾难的深度与广度在不断改变。这些转变趋势的梳理对于中国本土的灾难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业内动态     
行业新闻>印度洋海啸灾难救援与公共关系研讨会在京举办突如其来的印度洋海啸灾难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亚洲, 中国作为亚洲乃至世界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国家,在第一时间作出 积极反应,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投入了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为世界 各国树立了榜样。日前,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京召开了题为“印 度洋海啸灾难救援与公共关系”的研讨会,邀请国内著名公关专家 对本次灾难各国政府的表现进行阶段性评价。 与会专家指出,突如其来的旷世灾难令世界震惊,中国政府 在这次救援行动中更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 会的一致赞赏…  相似文献   

8.
灾难教育是预防和减轻灾难的关键环节,灾难教育立法贯彻实是灾难教育施的法律保障。与我国同样为灾难频发国的日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日臻成熟的灾难教育立法道路。日本灾难教育立法实践经验给我国的主要启示是:树立灾难教育法制理念、强化灾难教育立法意识;健全灾难教育立法体系、形塑灾难教育的规范性;严格立法技术、提高灾难教育立法的可操作性;规范立法程序、协调灾难教育立法层次。  相似文献   

9.
关于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问题,史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帝国主义总根源说,二是封建主义总根源说。但一般都认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实际上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一个表象的直接原因,“封建主义总根源”说亦不太确切,确切的说法应是:政治腐败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总根源。政治腐败给帝国主义的侵略得逞造成了契机,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可能,导致了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  相似文献   

10.
对突发事件进行电视直播是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媒体提出的要求,对突发事件的直播也最能体现媒体的新闻意识和综合实力。汶川地震是中国媒体首次全情直播灾难事件,开辟了中国电视媒体灾难直播的新时代。在突发事件的直播中要坚持及时快速、真实呈现、强化互动、巧妙引导等策略,以保证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严重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给中国青年带来深重的灾难。为挽救民族危亡,爱国青年英勇反对英国入侵,并开始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青年表现了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感叹人生无常是中日两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主题。无常意味着灾难,它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生离死别。中日两国古典文学对于“灾难”的起因和“生死”的看法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用儒家思想来解释“灾难”的原因,即无常是社会的各种弊端造成的,而后者则用佛教思想来解释“灾难”的原因,即灾难是无常世界本身造成的。对于“生死”,中国古代文人“忧生”,日本古代文人“崇死”。  相似文献   

13.
灾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造成了人类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通过有效的灾难教育,人类能够掌握灾难知识和应对技巧以减轻灾难带来的损伤。分析国内大学生灾难教育现状,总结国外灾难教育的经验,提出大学生灾难教育的内容和对策,帮助大学生提高灾难意识和应对技能。  相似文献   

14.
<正>西南大部旱魃逞凶、东北等地高温炙烤、东南沿海台风肆虐、西北高原震情又起、多条江河洪浪翻滚、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城……2010年的中国,可是个遭遇多种挑战的中国,"历史罕见","百年不遇",冠以这样字眼的自然灾害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多难兴邦。灾难让国人警醒,灾难让国人增加了更多的忧患意识。2010年即将过去,反思2010年自然灾难,或许能让中国更好地走向明天。  相似文献   

15.
晨曦 《华人时刊》2009,(5):10-12
灾难总与道德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有人说,灾难是道德的试金石,狂风吹尽之后究竟是见真金还是现废铁,自然一览无余;又有人说,灾难是民族精神崛起的契机,是的,劫后余生的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往往凸现了最真的人性之美。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中国文化中的种种传统美德在全国范围内进  相似文献   

16.
《窦娥冤》的悲剧强度比起欧洲的经典悲剧来说有其天然的缺陷,它应属于中国式的苦情剧,即表现的是非对称的对抗,正义的一面经历过重叠性的灾难后导致毁灭。这种苦情剧对整个东方戏剧都有影响。《窦娥冤》还是元杂剧灾难剧的经典,全剧涉及多重灾难,具有灾难剧戏剧元素。《窦娥冤》也是公案剧的典型,演示了官方力量和民间力量的逐猎场景,表现了人类群体意志的动态较量过程。所有这些都是以冲突为核心的,冲突场面构成了《窦娥冤》独特而丰富的戏剧空间,对冲突的充分利用,展示了关汉卿代表性剧作对戏剧类型化的有意义尝试。  相似文献   

17.
当年明月 《社区》2008,(17):1-1
在中国的历史中,有过许多次灾难,但我从未见过,在灾难之后,曾有如此之坚强、悲悯、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一个民族的集体哀悼。  相似文献   

18.
多难兴邦     
汶川大地震,又一次特大灾难降到了中国人民头上。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灾难。特别是近百年来,虎门的硝烟、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卢沟桥的刀光剑影……苦难深重、伤痕累累。但是中华民族从没有在磨难中倒下。经历了一次次阵痛,又一次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25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死亡人数已超过6万。地震刚发生时,很多国内外媒体都想起了一个地方———都江堰,这项建于公元前256年的水利工程在这次地震中经受了考验,而它的建立恰恰是中国与灾难抗争的典型写照。中国从古至今不断经受灾难洗礼,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了中国人的智慧,也造就了中国人坚强的性格。全世界300年来的大灾一半在中国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冰灾和地震两次大灾难,激发了中国诗人低迷已久的浩大诗情,使灾难诗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案例,也是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观察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