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以来,不同国家的导演采取或解读、或解构、或重构的策略,通过“移植、节选、浓缩、取意、变通取意、复合”等方法,将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改编成电影。这种同一名著在不同时期被反复改编的情况,既是文学艺术商业化过程中资本运用的结果,也是时代观念亟待表达的诉求。电影《哈姆雷特》的成功是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的结果,是其经典化的新历程。  相似文献   

2.
电影是大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以《阿甘正传》为例,电影的社会文化魅力,主要体现在电影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户,是照亮人生旅途的路灯,是认识自我的镜子,是漫漫长夜的一帘幽梦,也是学习地道语言的极好载体。  相似文献   

3.
4.
以电影《英雄》为研究对象分析新世纪中国电影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文化策略。一方面,该片试图打破“内”“外”市场的局限,打造真正可以在全球流行的商业大片;另一方面,从国际市场转向本土市场的过程中,中国电影开始突破区域边界,跨国和跨地域合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转型期的中国电影如何呼应具体的时代和文化语境建构大国形象、树立文化自信,如何将中国智慧融入电影故事以适应“中国梦”的制造,将中国电影的变化轨道视为一种想象的建构也意味着要去研究它在社会变迁中的意识形态的困境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1961:周扬与难产的电影《鲁迅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1年前后,曾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拍摄电影《鲁迅传》,但最后却胎死腹中,留给历史的,只是反复修改的电影文学剧本、一次次的修改记录和各方面的修改意见。这样一堆废弃的材料,却包含了丰富的时代文化密码,有助于我们认识那个年代的文化与鲁迅在当时的实际命运,以及文化掌控者的复杂内心。  相似文献   

6.
从小说《对倒》到电影《花样年华》,从内容到形式、从故事情节到表现方式,两者似乎没有任何的相似.但是,具体到电影的镜头设置、电影拍摄的技法却又在"对倒"的构思上取得了相当的一致性.或许真正贯穿其中的,是他们对香港本土文化处境的思考和反省.  相似文献   

7.
8.
在时代焦虑情绪的影响下,鲁迅所秉持的是一种空间文化史观,以虚构的"病例"与"灵魂"探索国民的历史病根、思考政治现实,是其表达思想的典型方式.影片《药》与《阿Q正传》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对小说中的"病例"与"灵魂"进行再虚构以实现光影转世与跨界传播的同时,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通俗化特征.《药》中普通民众坚定的政治立场与《阿Q正传》中王胡高于历史中间普通民众的政治觉悟均与真实的历史逻辑相悖逆.白举人与夏三爷的合二为一虽使得两部影片实现了情节弥合,但两部影片所传递的关于"革命"的观感截然不同,影片展现的思想呈断裂状态.语言的精炼与思想的深刻造就了鲁迅小说高度雅化的特征,电影以集体化创作与大众化受体为表征,高度通俗化的电影《药》与《阿Q正传》难以再现雅化的小说.  相似文献   

9.
虽然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王渔洋神韵说的理论渊源之一,但严羽在《沧浪诗话》里却并没有正式提及神韵一词。钱锺书在《谈艺录》和《管锥编》两书中多处征引的严羽所谓诗之有神韵者,从文献上考证,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命题。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已经出现了以讹传讹的现象:由于钱锺书在学界的权威地位,有些研究者未加辨别就直接引述了钱锺书的错误观点。事实上,神韵这一概念范畴在严羽所处的南宋尚未出现,但严羽的诗论主张与神韵说确有着密切联系,而钱锺书在《谈艺录》和《管锥编》两书中论述神韵的相关内容,则是混淆了神韵的提法和它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0.
《孤儿救祖记》是民国社会第一部取得轰动的国产影片,通过对这部影片展开研究,是一个了解民国社会的独特视角,而且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从这一视角对《孤儿救祖记》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申报》现存的对该片的电影评论资料,探寻民国社会对《孤儿救祖记》的社会认同状况,分析这种社会认同背后的原因,也可以为当前传播媒体的电影报道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崔际银 《天府新论》2001,(6):71-75,80
<诗经>之"郑风"、"卫风",向以所载情诗量大面广、意厚情浓而为学界所重.然论者大多着力对其婚恋评判辨析,深入探新方面似有缺失.本文将<郑>、<卫>情诗置于大文化背景之下,结合当时政治、经济、地缘、民俗等实际情况综合考察,得出此类诗作"反映了商与周文化碰撞磨合、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地域文化特征、提供众多婚恋范式"等文化内蕴之结论,且分别予以引证阐释.  相似文献   

12.
电影《金陵十三钗》明显受好莱坞电影影响。它力求在主旋律电影要素、商业电影要素和艺术电影要素之间求得平衡,但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单一性和对人精神、心理、品性挖掘和表现的单一性,在运用画面、声响、情节等手段表现日军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中国人对侵略者的仇恨与反抗,高扬国人团结自卫的伟大精神和自是一家的价值理念时,满足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诉求,却遮蔽了同名小说的文化多元性和精神超越性,使电影的艺术回旋空间明显不足,对人性的张扬也缺乏丰富性和对比度,导致电影的创新性大打折扣,文化审美意蕴也存在诸多缺失。  相似文献   

13.
陈寿的《三国志》不仅是罗贯中《三国志演义》的史实渊薮,而且是其化意蕴的渊源之一。在建构君臣关系的理想模式,揭示国家兴亡在“民心”、“人才”的社会规律,弘扬布衣将相的奋斗精神等深层化意蕴方面,二一脉相承,遥相呼应。从中可透视传统化的主旋律及士人群体化心态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14.
鸳鸯蝴蝶派文人将电影作为素材写进哀情小说,使电影在浪漫化、美学化的叙述中进入充满文化气息的古典情感空间,既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又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与电影有关的场所、人物都成为不少通俗小说表现的题材,影院成为小说中人物活动的重要环境。以《紫罗兰电影号》中的哀情小说为例,研究认为:一是上世纪20年代俗文学从电影处获得的创作滋养,为30年代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是电影壮大了俗文学的创作力量,影响了俗文学的创作套路;三是电影不但成为小说的素材与题材,也影响了小说的写作风格。可以说,文学与电影的互动正是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万永芳 《云梦学刊》2015,(3):100-103
朱里安·杰拉德的传记电影《成为简·奥斯汀》因其追随约翰·麦登的《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的记录方式而让人兴趣盎然。在这两部电影中,莎士比亚被想象成他自己戏剧中的主角,而简·奥斯汀也成为她自己小说中的女主角。无数的互文联接来自爱情的互文特征,两者的爱情都无疾而终,而这样的爱情却成为两位巨擘代表作品的灵感;记载于作品中的爱情故事又反过来成为两位作家的传记史料。两部电影之间的联接表明,作为文学角色的莎士比亚的传记电影为简·奥斯汀的演出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公认的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其导演的悬念电影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影坛占据一席之地。他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诙谐的对话以及一连串的悬念制造,给世界影坛带来了一系列的经典影片,被称为"悬念大师"。本文以希区柯克的代表作《蝴蝶梦》为例,从希区柯克的悬念观、希式悬念的构成要素、叙事方法、受众接受心理、希区柯克的人性揭露等五个方面,试分析希区柯克的电影悬念。  相似文献   

17.
《白鹿原》的文化张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殷都学刊》2005,(1):85-88
小说的文化张力不仅是一种叙述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将文化意义引向纵深的形式。新旧交织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以现代理性反思历史的立场,对形成作品的文化张力起着关键作用。文化张力表现在文化人格与时代错位,实践理性与政治旁观,儒教禁锢与个性解放,宗法文化的规范与消解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唐明邦 《殷都学刊》2003,(1):110-110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历来有着重要的地位。《周易》诞生于安阳里 ,不止安阳人引以自豪 ,海内外学者络绎不绝赴里朝圣 ,无不钦羡。《周易》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涵 ,30 0 0年来 ,不断受到尊崇。研究《周易》的著作多达五、六千种 ,中国其他文化典籍望尘莫及。殷周之际出现的《周易》只有经文 ,仅是一部占卜之书。王公大臣及平民百姓 ,往往利用它来占筮决疑 ,作为重大抉择的参考。春秋末年 ,相传孔子对《周易》作了新的诠解 ,出现“十翼”(即《易传》) ,深刻地阐发了《周易》的哲学思想及其多方面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以2001年的《英雄》为标志,张艺谋“代表”中国电影“冲奥”已过10年,但仍然“奥梦”不圆.从对张艺谋2011年的《金陵十三钗》和伊朗导演Asghar Farhadi的《别离》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张艺谋电影的误区在于对全球化语境下的电影理念错误:追求影像唯美主义和电影全球化.走出张艺谋电影误区的途径是:电影家要培养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国际文化视野,以切入现实和揭示人生问题的诚意创新电影.  相似文献   

20.
论《百年孤独》对陈忠实《白鹿原》创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陈忠实在回答一个评论家提出的“哪个作家、哪部作品对你的长篇写作影响最大”的问题时谈到:外国作家作品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1] 马尔克斯1982年因《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制造震惊世界文坛效应拉美文学爆炸现象的主将。他的成功,无疑鼓动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文学创作者的创作激情。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当代文坛有许多小说家的创作都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陈忠实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最能抓住其精髓并付诸于自己的文学实践的一位。通观马尔克斯和陈忠实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和《白鹿原》,笔者以为两位作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