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于2014年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随后出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解决了参保人员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间的制度衔接问题,确保了参保者个人养老权益的完整。  相似文献   

2.
权利的保护要建立在权利细分研究的基础上。以农民新市民的概念界定与权利解析为切入点,分析农民新市民法律权利保护缺失的原因:新市民民主诉权缺失、人身损害受偿权差别对待、劳动权益缺失、社会保障权益缺位、新市民子女教育权缺损。据此提出农民新市民权利保护的法律对策建议:保障新市民平等的民主诉求权利,保障新市民平等的劳动权利,保障农民新市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保障新市民的公平教育权利,努力实现对农民新市民各项权益的法律综合保障。  相似文献   

3.
《成才与就业》2011,(19):10-11
宁波市江北区经济较发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也产生了一大批离开土地的进城农民,城区外流入人口高达16万人,几乎占常住人口的一半。这些“新市民”在带来经济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管理的新挑战。如何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和进城农民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保障社会和谐,成了江北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江北区找到的办法是:发挥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进城落户农民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影响中国21世纪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弃地入城"到"带地入城",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权益已成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基于建立有效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权益的机制和制度体系这一研究目的,通过采取跨学科研究、实证分析、比较研究、价值分析等研究方法,发现"进城落户农民"是农民由身份性向职业性转变以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地域流动、生存方式变革的结果,进城落户宅基地权益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宅基地权益保护状况是影响农民是否愿意进城落户以及进城落户后是否放弃农村土地权利的重要因素。研究建议:针对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权益保护主要面临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不完善、部分相关制度缺位、宅基地权利缺乏有效实现形式、退出宅基地的相应补偿不合理、相关救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需引入协同保护理念,加强宅基地使用权及司法救济制度建设,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有效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宅基地权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江苏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在外就医的情况,更好地保证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本研究对苏州、无锡、南京、昆山、常熟、江阴、武进、江宁等市、县(市、区)213位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城镇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医保参保率较高,务工单位对医保宣传较为重视,多数外来务工人员能够做到及时就医,生病硬扛的现象并不多见.但对于医院的服务、医保的报销比例、报销流程以及医保卡只能在户籍地使用等方面存在较多意见.  相似文献   

6.
证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通过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关于证人权益保护的现状及立法缺陷,指出我国应尽快出台《证人权益保护法》,并以专门法的形式详细规定证人应当享有的各项权利和各项权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献综述发现,“新市民”内涵主要有5种,分别是“新兴市民阶层说”“新市民文学说”“新型市民说”“市民新型权利说”和“进城农民说”,其中,以“进城农民说”最为典型,近年来成果也最多。由于农民“新市民”尚未完全融入城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市民”,故“新市民”概念的内涵有待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从融入的内涵出发构建科学、高信度、高效度、较为规范的进城务工人员城市融入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对湖北省进城务工人员融入程度进行简单评测。分析提出完善就业制度,让进城务工人员"有工作";完善住房制度,让进城务工人员"有居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进城务工人员"有保障";完善媒体宣传报道,让进城务工人员"有形象"等措施,以进一步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的城市融入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多,其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进城务工人员承担着由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成本,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部分务工人员在城里缺失性生活,从道德合法性层面分析,这对务工人员有失公平。进城务工人员的性生活权利之道德合法性辩护主要涵盖如下几个层面:务工人员性生活权利的保障是最基本的人权;进城务工人员性生活权利缺失未能尽显社会的公平正义;从道德相对性来看,进城务工人员因性生活缺失而引发的道德危机不能完全由进城务工人员买单。政府作为公共权利的执行者,他们应当也正在为进城务工人员"性"福创造条件,以确实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1.
就在教育部规定的“年底大限”即将到来之时,备受关注的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相继出台。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进城,大多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廉租房内,形成了城市中的农民工聚集区,即棚户区.调查发现:居住在棚户区的进城务工人员总体生活状况较差,对于棚户区环境、自己的居住条件和社会的要求非常低.改善棚户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应三管齐下:一是加强改造与管理,强化棚户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建立进城务工人员自治社区,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社区认同感和政治效能感;三是建立社区社工服务站,拓展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其城市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依法保护农民权益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立法至关重要.当前,农民权益保护立法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欠缺和不足.应进一步加快农民政治经济权益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14.
汇总并分析河南省近10年来海外劳务输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数据,可以看到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的若干成功经验,也发现海外务工人员权益保护不力已经成为困扰海外劳务输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强海外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涉及多重法律关系,既要考察国内法依据,更要注重国际法制度。完善海外劳务输出机制应从构建协调促进机制、管理监督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正>住房,是外来务工人员进城、毕业生择业时绕不开的问题。对于温州这个倚重制造业的城市来说,外来务工人员能在温州留得住、扎下根,直接关系到温州实体经济的发展。温州作为典型的轻工业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众多,蓝领群体租房难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蓝领群体的住房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去年5月,我市出台《温州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  相似文献   

16.
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是农民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需要立足法治化路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地方性立法是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法治化路径的重要部分。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地方立法经验,主要体现为贯彻上位法、凸显地域性,过程民主化、内容创新性,适应客观需求、体现探索性。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地方性立法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未来的地方立法将完善体系化、减少分散化,创新区域立法协同性、降低立法成本,注重法律清理、防止法规冲突,回归人本性、防止唯地化。  相似文献   

17.
婚姻法具有的弱者保护功能,是保护残疾人婚姻家庭权益的法理依据之所在。保护残疾人权益体现了婚姻家庭的功能,符合婚姻法的特点和立法目的,体现了公平和正义。我国对残疾人婚姻家庭权益的保护制度,属于立法空白。为切实保护残疾人婚姻家庭权益,促进家庭和谐和稳定,未来婚姻法应当从总则和分则两个方面增设残疾人权益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由于房租价位较低,吸引了大批来宁波打工的农民工在这里租房居住。目前街道10个社区中现有常住人口49514人,其中租房的农民工就有9015人。为了解决农民工进城遇到的问题,搞好服务与管理,明楼街道党工委将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当作“新市民”对待,用亲情和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区生活,从而扎实地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营造服务氛围,构筑“新市民”的温馨家园为使“新市民”全面了解宁波,适应新环境,街道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骨干、居民代表和“新市民”骨干进行座谈沟通,摸清了外来人口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一部分进城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镇生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情况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保护农民权益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关键问题。当前,农民权益保护立法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不健全、不完善,立法上还存在着空白,一些急需的法律尚未制定出来;立法层次低,立法内容冲突,缺乏统一性;立法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为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农民经济、政治权益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以及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立法,以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