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中日关系史上,尽管日本侵华战争已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情,但至今仍存在一些令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悬案”,“七·七”事变的性质即是其中之一。根据日本官方的说法:“日中战争是在从未料到的时机和场所突如其来发生的”,某些别有用心者在其回忆里甚至把挑起事变的责任推到中共身上”,企图纂改历史推脱罪责。对此,我国学者早已从各个角度予以批驳。本文拟在此基础上拓宽视角,就前一年日中两国发生的“二·二六事件”和“双十二”事变对各自内政外交的影响,分析“七·七”事变演变为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全面侵略中国的序幕。“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华计划的重要步骤之一,为实现这项阴谋,日本关东军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军事部署。一、关东军对事变的策划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独占中国东北的野心日益扩大,企图通过推行“大陆政策”,逐步实现其武力吞并“满洲”,进而吞并中国,以至称霸世界的梦想。1928年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皇姑屯事件”就是一次准备出兵占领东北的尝试,但由于诸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民反日运动的高涨,日本政府未做好充分战争准备,日本政治集团内部对侵略中国东北计划上的分岐,英、美帝国主义对日本的揭露和掣肘,加上事件爆发  相似文献   

3.
从1931年“9·18”事变到1945年“8·15”日本无条件投降,在中国国土上,中日两国进行了长达15年的战争,尤其是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起,战争的硝烟弥漫整个中国的土地。对这场战争,中国一方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日本一方则称为“日中战争”。尽管有极少数的日本人企图歪曲历史,但日本政府的外交辞令和绝大多数日本人民都明确承认“日中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仅从最可宝贵的人的生命的损害来看,中国民间人士死伤为2000万,军人430万,日本军人130万,堪称是极为巨大、残酷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在当时极大地改变了中日两国各自的命运,而且至今在中日两国的政洽、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等各个领  相似文献   

4.
俞天任 《可乐》2010,(1):72-73
日本电影《追捕》在中国造成两个误解:其一是“警视厅”是日本的警察总部,其二是日本的警察看起来似乎挺牛。第一,日本的警察总部不是“警视厅”,而是“警察厅”。日本没有全国性的警察组织,警察是归各个地方自治体管的。日本全国分成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两府(大阪府、京都府)43县。北海道的警察叫“北海道警”,大阪府的警察叫“大阪府警”,  相似文献   

5.
每年8月15日前后,位于东京的一处庙宇就会“举世瞩目”.靖国神社,因日本政客的屡屡光顾和世界潮水般的反对声,早已臭名昭著. 这座由日本明治政府于1869年6月,为了给在明治维新内战(戊辰战争)中战死的3000多官兵“招魂”而建的场所,自从将二战战犯的牌位纳入其中后,就彻头彻尾地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个象征.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是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总战略中的重要步骤。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变本加厉地推行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政策,终于导致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7.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有其历史必然性。本文从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发展、其近代的政权结构和“七·七事变”前后的有关历史论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必然的,而并不像日本某些人所说是“突然发生的”。  相似文献   

8.
从“七七事变”到淞沪抗战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一言以蔽之,就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政策。“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军政当局立即以“卢沟桥事件”为契机,制造种种事端,激化中日矛盾,以此为借口,将“卢沟桥事件”扩大为“华北事变”,再扩大为“中国事变”,将战火从中国平津地区扩大到华北地区,再扩大到上海及华中地区,终于将“卢沟桥事件”这一中日局部冲突,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9.
日本移民对中国东北土地的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中国东北移民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作为一种主张和思潮,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中由来已久。早在日俄战争后,日本为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部攫取的权益,向中国东北移民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但是,当时一方面受中国当局的抵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向中国东北移民问题,在日本政府中并没有形成国策,日本政府对此尚未全面倡导和组织。 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概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出兵侵占整个中国东北,为公然全面向中国东北移民创造了条件。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的移民,可以1936年7月日本政府确定“二十年百万户送出计划”为界限,分为试验移民期和大规模移民期两个时期。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关东军和拓务省就多次研究,制订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和方案。关东军在1932年10月1日确定的“关于向满洲移民要纲案”中,明确提出了日本农业移民所具有的四项军事、政治作用,即规定“日本移民以在满洲国内扶植日本民族为指导以谋求远东文化之成就为重点”。就是说,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为了加强对中国东北的统治力量,充实对苏作战的后备兵源,镇压东北人民的抗日活动和进行奴化宣传。此外还有一个目的,那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控制了整个东北,扶持成立了伪满洲国。基于伪满洲国与日本这种特殊关系,试图从伪满洲国角度分析,其在侵华战争中以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日本帝国主义支持的战略地位非同一般。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伪满洲国是日本的物资供应基地;二是伪满洲国本身的战略地位。从而揭露伪满洲国实质是日本控制下的殖民政权。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是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总战略中的重要步骤。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变本加厉地推行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政策,终于导致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2.
晋夫 《山西老年》2011,(1):16-17
侵华战争中所推行的毒化政策是日本侵略政策的重要一环。如果说日军在军事行动中所实施的屠杀、掠夺、放火的“三光政策”、毒气战、细菌战等属于战争“硬式”手法,那么日本在华从事鸦片生产与贸易就是一种渗透和腐化中国社会各阶层的“软式”手法。因此,自“九一八”事变以后,侵华日军所到之处,必然带来鸦片的火量种植与贸易。  相似文献   

13.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吞并了中国台湾。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日本从台湾征兵共20万人。由于日本人将台湾原住民称为高砂族,便将从台湾原住民中8次征兵所有的2万多人称为“高砂义勇军”,这2万多人被派往马尼拉、新几内亚、拉哇鲁。高砂义勇军上了战场后在日军中地位极低,给日军打杂挑担,被日本人称为“苦力者”,没有地位,也没有军阶,最后能活着回来的,只有三分之一。就在这三分之一中,多数还是伤残。日本战败后,少数别有用心的日本人将在战争中战死的高砂义勇军的灵位放在靖国神社中,还宣称“台湾人是爱日本的”、“台湾人愿意做日本人”。而事实上在日治时期的台湾原住民,是被日军或胁迫或利用下被迫或少部分自愿成为“高砂义勇军”的。本文从原住民祖灵信仰的角度,研究高砂义勇军,探讨他们悲剧性命运的一个成因。  相似文献   

14.
东北军是一支以驻地和官兵来源为名称的地方军队。它的前身是北洋军阀张作霖领导下的奉系军队。东北易帜后 ,东北军成为一支势力强大的地方实力派 ,即地方军事集团。在“九·一八”事变之前 ,东北军的政治作用主要表现为几次出兵制止军阀之间的混战 ,“九·一八”事变之后 ,东北军率先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 ,并在张学良将军的领导下和杨虎城将军及西北军发动了西安事变 ,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相似文献   

15.
论本世纪一十年代日本对中国鸦片和吗啡走私机构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日中战争(1937——1945)、太平洋战争等侵略战争中,鸦片政策所起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日本的鸦片政策始于其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所采用的鸦片专卖制度①。若以此为第一阶段,而将经过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本世纪一、二十年代出现的日本对中国鸦片和吗啡走私机构的形成作为第二阶段,那末通过这个准备阶段,而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全面开展时期,则处于第三阶段。本文拟就“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鸦片政策产生的条件和本世纪一十年代日本对中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中日甲午战争与俄国的关系,先后发表了米庆余同志的《沙俄在甲午战争中充当了什么角色》(以下简称米文)、王少普同志的《沙俄与中日甲午战争》(以下简称王文)。这两篇文章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认为沙俄在一定时期支持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米文说“沙皇俄国把日本作为工具,暗中赞助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王文说:“从十九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起,直到日本侵略军在东北辽东半岛登陆,沙俄对日本向朝鲜扩张和出兵持“表示支持”和“纵容态度”。战争爆发后,俄国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大陆政策”,在一九三一年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悍然出兵侵占我国的辽宁和吉林两省的许多城市,接着又使用种种阴谋手段,用武力侵占了锦州和辽西地区,进而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全部国土,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对东北人民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今天重温这段历  相似文献   

18.
昭和天皇裕仁是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天皇。其在位期间 ,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裕仁的战争责任 ,战后日本主流社会一直讳莫如深。事实上 ,裕仁并非和平君主而是战争罪魁。《大日本帝国宪法》赋予了裕仁皇权的绝对性。在裕仁的指导和纵容下 ,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全面侵华战争 ,进而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裕仁与一系列的战争暴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裕仁还人为地延迟了战争的结束。天皇制的存在 ,成为日本右翼否定侵略战争罪责的免罪符 ,成为其颠倒黑白、歪曲历史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绝不是几个日本军人擅自策划的偶发事件,而是日本国家意志的体现和日本整个国家机器协调运营的结果.若槻内阁决定将“事件”当“事变”处理,等于对中国不宣而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断送了国共合作形成的大好形势,为日本发动新侵华战争提供了机遇。蒋介石拒绝张学良的团结抗日主张,压迫东北军贯彻不抵抗政策,致使遏制侵略的可能无法变成现实。国联袒护日本强占中国东北,继之又想从日本手中共管东北,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和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从此世界进入了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20.
脂本《红楼梦》第二十一回,有一大段回前总批;有雾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自执金矛又执戈,白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凡是书题者,不可不以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名矣……(《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以下简称《辑校》,第384页)此诗确实非同凡响;“诗意骇警”、“诗句警技”不说,其作者还“深知”雪芹创作《红偻梦》的“底里”。然而可惜,作者已失名了。但转念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