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言语的语用本质与语境假设流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燕 《学术交流》2005,(6):140-142
根据话语理解理论,我们认为,幽默言语本质上是一种语用现象,幽默效果的实现取决于语境。从关联理论的视角观照幽默话语,我们还发现:幽默话语的理解寻求与语境的最佳关联,幽默语境效果的达成需要付出足够的认知努力,从而克服人类认知因习惯性假设所带来的惰性和思维定势,幽默话语理解的路径是一个从最大关联向最佳关联转化的语境假设流程。这个语境推导过程不仅反映认知范式,同时还伴随着一系列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2.
闫涛 《学术交流》2007,(10):131-133
在话语的生成与理解过程中,话语标记语是发话者用以进行有意图的编码和受话者对此进行解码和推理的重要依据之一。人们不但要关注话语标记对话语理解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应当从认知角度出发,以交际者为中心,关注发话者与受话者在对话语产出与理解过程中所涉及的共同前提——语境假设。在认知关联理论框架下,结合动态语境假设研究话语标记语,有助于寻求与动态语境的最佳关联来消除话语的语义和语境歧义,从而获得成功话语交际。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话语现象,它形成于言语交际过程中.隐喻话语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的话语的结果,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而采取的一种方式,且关联原则对隐喻的使用和理解起支配作用.对隐喻的理解要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借助语境寻找最佳关联,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话语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艳 《学术交流》2007,(7):126-128
依据关联理论的框架,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话语标记语对话语理解具有语用制约功能,在话语理解过程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制约了话语理解的程序意义,为听话者指明了话语理解的方向,从而保证了听话人理解话语时付出最小的努力。其次,话语标记语具有明示功能,即话语标记语通过自身所标记的明示逻辑语义关系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对听话人的推理过程起着语用制约作用。最后,话语标记语具有语篇组织功能,在语篇中连接着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各种语义和逻辑关系。话语标记语的存在是关联性的要求,是话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明示导向标记。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话语:哲学与文化有着不解的本质关联,在某种意义上,哲学总是人类文化精神或文化模式的外显,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的哲学概莫能外。然而,哲学往往不是文化模式的自觉的显现,文化问题的课题化和文化哲学的自觉是相对晚近的事情。现在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文化哲学在20世纪突然从隐性的哲学理解范式转变为最有影响的显性的哲学理解范式之一?是什么力量推动文化哲学走向理论自觉?可以断言,文化哲学的理论自觉除了同哲学理性演  相似文献   

6.
张和平 《浙江学刊》2000,1(1):113-118
文化是人类本质的全面外化,人的本质需要既是文化的起点又是文化的终点。人的本质需要主要有两点自我保存(人的生物性意义上的自我满足)与自我实现。就自我实现而言,人类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完成类存在的特殊性,尤其是与一般动物(生物本能)构成区别;就自我保存(自我满足)而言,人类又必须使自已的生物本能获得充分的满足。前者要求文化尽可能地掩盖人的生物本能,后者则又要求文化尽可能地满足人的生物本能——这就是文化的命运。因此,文化注定是双重性格的,也就是说它既是遮掩品又是点缀品,体现了文化的文饰功能。  相似文献   

7.
吴莉  刘立群 《学术交流》2012,(12):176-179
认知符号学认为,人类所有的认知活动都发生在符号系统内部,即所有的认知过程都是符号过程,反之亦然。转喻符号是由形式、事物和概念构成的三维实体;转喻意指跨越形式世界、事物世界和概念世界三个本体域;转喻表征是语言、现实和思维三者之间的互动与整合。从认知符号学的维度探讨转喻与话语的关系有助于人类全面和深刻地理解转喻的认知基础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孙力 《学术交流》2005,(12):171-173
当代话语分析从认知与逻辑的角度对话语的构建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话语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记忆起着重要作用。话语的语义与信息内容是心理层次表征的体现。运用命题对心理层次划分可以反应话语的结构。逻辑哲学语言学对话语进行分析也有较长的历史,从传统的逻辑三段论到当今的命题方法,对话语分析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叶雨其 《学习与探索》2023,(12):158-166
在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德语文学中,“祛魅化”和“赋魅化”共在的中国套话构成了德语文坛的独特景观。这一针对他者的双重言说隐含了德国人的自我修辞:一方面,通过对中国祛魅,德国人试图构建“国家民族”的身份意识;另一方面,借由对中国赋魅,德国人渴望找回“文化民族”的自我认同,克服二元分裂的精神危机。中国套话的双重性折射出彼时德国人两种正在凝固化的自我认知,认识他者套话背后的自我修辞性,对我们理解西方话语里中国形象的实质乃至构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话语而言,均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题决不是玩弄同义反复的文学游戏。“选择的历史”意在说明:从实践的角度,贯彻主体性原则来理解人类的历史,就会发现人类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自我选择,自我创造的过程,是一部人类选择史;而“历史的选择”在于阐明人类的自我选择并非是人类随心所欲的活动,而是受其人类实践经验和实践活动制约的。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人类能否选择自己的历史?历史选择理论对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2):154-158
关联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在理性的层面上对文本进行推理认知的过程,西语专业学生阅读《唐吉坷德》遵循关联理论,对其作品中幽默语言的认识更可以通过关联理论进行认知层面的分析。因此,这种明示推理的交际模式给我们对该作品的阅读提供了一种有异于传统单纯处理语法与词汇的、着眼于语言内在逻辑关系和作者意图态度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郭昕 《社科纵横》2013,(1):354-355
在现实生活的交际过程中存在大量违反合作原则的话语,然而,这些话语并未因此而阻碍理解和交际。认知语用学的语境观认为,认知语境具有动态特征,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违反合作原则的话语被理解、并推动会话和交际的顺利进行与其认知语境的构建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给灾害定位     
人类是否有天敌,天敌是什么呢?动物界中是找不出人类的天敌来,但是有一种东西,它的降临可以使人类恐惧万分;它贪婪吞噬人类的生命;它残酷毁坏人类的财物;它肆意践踏人类的文明——它无疑是人类的天敌!这种东西名叫灾害。既然人类存在天敌,人类就要战胜或规避这个天敌,这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一般生物的本能。显然,战胜或规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的条件或维度,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天性"。人的这一天性既源自于人的生命本能,又超越着人的这种生命本能。人的自由是存在着内在矛盾的。自由的形式与内容、本能与文化、非理性与理性、个体与群体、人类与自然的矛盾等等,都是在人类向着自由进军的过程中发生的。人的自由虽然只能发生并落实于个体,但却体现群体乃至人类共通的人性。任何人的自由,都关联着所有其他人的自由,并因而要求着自由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5.
正钱并非人类历史与生俱来的东西,却在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左右着人们的安全感。如果说食物、健康、性爱和社会关系是人类本能,金钱甚至可以让你放弃这些。为什么金钱追求不是人类本能却胜似人类本能?1953年,心理学家施瓦布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要求人们尽可能长时间地挂在一根单杠上。结果平均每人能挂45秒;如果他用催眠术暗示来增加人们的力量,那么挂的时间会增加到75秒;当  相似文献   

16.
张巍卓 《社会》2022,42(2):126-150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思想史上的革命性意义同它对战争经验的体悟密切相关。19世纪末以来,战争不仅意味着历史处境,更塑造了现代人的总体经验。如果要从战争经验出发理解弗洛伊德的学说体系,他大战时期的讲演录《精神分析引论》可以充当核心的阐释文本,将精神分析学说从第一哲学、社会学推展到新的“再教育”思想。作为第一哲学,精神分析由普遍怀疑还原出战争状态下诸意向交织、冲突的自我,并逐步揭示自我的爱欲本能与死亡本能;在此基础上,作为社会学的精神分析呈现了日常生活的战争面貌,其实质为人的爱欲本能同死亡本能的纠缠与冲突;最终,为引导爱欲,节制死亡本能,作为新的教育学说的精神分析指明了现代教育的限度、条件和未来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公共理性范畴的历史演进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理性范畴是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展开其内涵的,霍布斯、卢梭、康德等思想家对公共理性范畴都曾有论述,特别是当代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对公共理性的理解做出符合现代民主宪政精神的阐释.在当代,公共理性具有双重认知维度,即公民自我理性和公民社会理性.公共理性以公民自我理性的认知维度为出发点,其最终取向是社会理性维度,目的在于寻求沟通、实现合作、达成共识、塑造公共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18.
人类认知的背景关联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人类的认知和认知过程问题,作者在《关于人类的认知破缺》一文中①,提出了“背景关联世界”这样一个认知理论假设。这里,有一个与“背景关联世界”对应的英语表达式,我们选择了“ BackgroundContexture World”(简称BCW)。它包含着事物、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关联的同构、同态,网络的关联建构的概念。我们这里使用了“世界”这个词,表明这是一个与我们要提出的另一个概念即“真实世界”相对应的概念。我们将从真实世界的定义开始,一般形式化地给出人类认知的背景关联世界及认知模式等。 一、基本定义 思维的对象来自真实世界的映像。 …  相似文献   

19.
由狭义和广义文化观到新文化观 ,不仅是对文化认识的深入 ,更是对人自身认识的深化。文化是人最深层的生存方式 ,它是对人与对象之间矛盾关系的反映和解决 ,也是对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矛盾的反映和解决。特定的话语产生于特定的语境 ,语境的变化必然引起话语的变化 ,基于新文化观上的文化哲学是对传统唯物史观的丰富与发展。当把人、实践、文化三者理解为一体时 ,文化观也就是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0.
赵宬斐 《阅江学刊》2012,4(1):86-9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对现代性的诉求、消化与建构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中国共产党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境遇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启蒙与教育,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和世界性意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指导过程中,具体、科学和有效地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本土化"与"中国化"的转换,彻底摆脱了对现代性的模仿与焦虑;同时清醒地认识和解决了对被各种主义、话语、框架、叙事等掩盖的实事与问题,特别是那些本己的实事与问题,开启真正的自我理解的现代性道路,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