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形成了后现代性的审美范式。在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层面上,作者和读者的传统身份渐趋模糊,双方共同参与创作,形成主体间性式的审美交流。从接受层面来看,由于文本的不确定性,读者对文本意义的阐释就只能寓于每一次的文本体验当中。从网络文学的自身特性来看,它也表现出游戏化、娱乐化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业已带给传统文学新的契机,但似乎和真正的文学精神越走越远,而只是以猎奇、情色等因素成为文化瞬时消费品,从作者、读者、作品分析网络文学特质,利用修辞叙事学理论探究网络文学尴尬现状成因,以预测其发展趋势,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的平民式游戏特点,解构了传统文学文以载道的教化作用;网络文学的数字式传播方式,解构了传统文学的纸质存在方式和生产传播方式;网络文学的自由写作状态和作者、读者的界限消融,解构了作者中心地位,并且在这个解构的过程中,以特有的方式重构了网络文学独有的审美体系,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网络文学文本概念的初步确定 ,从作者、读者和文本流传介质三个层面深入剖析了网络文学的特征 ,并就今后网络文学的发展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自网络文学诞生以来,学术界基于社会状况、媒介特征和文本内容等阐释途径,建构了现代性、后现代和数字现代主义三种新媒介文学阅读的文化逻辑。现代性文化逻辑是由走向现代化国家的社会现实状况决定的,但网络文学中明显可见其阅读的后现代性;网络媒介带来了读写的后现代文化逻辑,却遭受到现代性立场的批判;数字现代主义将网络媒介与网络文学区隔,主张文本内容及其主题的新现代性,陷入媒介文艺学的内在矛盾中;它们存在着文学内容和主题的困境、媒介作为中介的片面性以及语言文本的过分重视等不足。要把握新媒介文学阅读的文化逻辑,必须回到后现代的原初含义,认清其是建立在可操作、多元呈现和融合生成的界面上,且在读者、阅读文本和审美效果等方面具有“虚拟后现代”特性。新媒介文学阅读体现出阅读文化的范式转型和阐释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文本是由网络传输的具有完整表达系统和富于动感性修辞特征的语言产品,体现着当下社会语言生活的重大变革。通过对网络文学文本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网络文学文本分为电子化文学文本、文学超文本和多媒体文本三个部分。网络文学文本具有区别于传统文学文本的独特的话语方式和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学的勃兴就时代文化和社会变革而言,自有其合理性,然而仅具有合理性,并不能为网络文学赢得应有的地位,网络文学要更好地生存,有必要敞开自己的视域,追求与传统文学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8.
李娟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47-50
网络文学写作是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全新写作方式,网络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文学写作与传播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时尚。网络文学产生于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下,带有明显的即时交流性、科技化、商品化等当代流行文化特质。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在创作上有着与传统纸质媒介文学不同的特点。网络文学写作改变了文学的本质属性,在写作主体、写作受体、写作题材及其写作文本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文学的写作是对传统写作理论的颠覆与重构,而网络文学的独特性又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网络文学是学界的热门话题。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常被作为一对相对的概念进行比较,得出此劣彼优的结论。其实,网络只是文学的一种工具性革命,而并非文学本身,因此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对应的概念,更非对立的关系。文学的弊病不应当归罪于网络。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它虽然是互联网时代的副产品,却也适应了广大网民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作者与读者双方面都会逐渐成熟,网络文学的进步可以期待。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文学是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发表的。由于网络媒介的开放性特点,网络文学也具有了开放性。网络文学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传播方式的开放性、生产方式的开放性、文学文本的开放性、网络文学消费的开放性以及文学生产与消费的互动性等。深入讨论网络文学的开放性有助于网络文学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文学网站、网络文学频道及个人文学主页应运而生。它为网络写手、网民中的文学读者、网络文学评论家提供了与传统文学迥异的在线写作、在线阅读、在线评论这种新的文学活动方式和文学活动空间。网络文学蔚然兴起。它具有的革命性意义是突破了传统的文学创作模式 ,实现了从口头文学创作到书面文学创作再到网络文学创作的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著,多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简·爱》在中国有多种译本,其中以李霁野的译本为最早与祝庆英的泽本最广为流传而深入人心。由于两个译本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各自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两方面进行比较评析,并探讨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侨民文学是20世纪俄语文学的组成部分,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显示出与苏联国内文学迥异的风格特征,而且作家人数之多、创作成就之大,为世人瞩目。通过对俄罗斯侨民文学三次浪潮的成因和成就的梳理,揭示俄罗斯侨民文学与苏联本土文学的根本不同在于:意识形态的分歧、不同社会制度的选择、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界定。俄罗斯侨民文学不同于苏俄文学的品格为:不满当时国家的社会制度或文化政策,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尊重传统,接受异域文化。伴随着俄罗斯侨民文学回归的欢乐景象,其消亡是必然的。侨民在侨居地不可能创建自己的文化,侨居地仅仅是保留个别侨民作家及其创作的地方,没有读者的艺术家注定会成为愤世嫉俗的孤独者。境外俄罗斯文学的回归可能成为俄罗斯侨民文学终结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一方面传承了日本文学传统的精华,另一方面则超越了日本传统文学的格局,成为对日本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和形象体现。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风格是高雅的、优美的,作品里带有浓厚的佛学思想和禅宗意识。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女性人物的钟爱和爱情的渴望,体现了作家内心深处的情爱观念和价值取向。川端氏文学作品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技巧和细腻的笔锋表现了日本民族特有的心灵空间,其美学风格、文体样式、意境营造、人物形象得到了读者和评论家的很高评价和赞誉。  相似文献   

15.
对于国内读者来说,好莱坞的三部大片带给我们的只是一个了解《魔戒》的开始。托尔金在创作《魔戒》时回归到英国文学的最初传统,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中讲述善与恶两大阵营进行对抗的神话故事。但是托尔金的神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回归,不论是从形式还是内涵上皆有更高层次的超越。文章主要探讨了《魔戒》一书超越传统神话作品的意义以及带给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商业化写作作为一种消费社会中文学与市场结盟的时代产物,在创作方式、发表流程、对话机制和写作姿态上与传统写作截然不同。文章通过对商业化写作商品属性和读者意识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创作主体个性的消融、作品的物化等种种创作异化问题,提出了以"交往理性"构建文学与市场、文学与读者良性互动的创作理想。  相似文献   

17.
汉字对中国文学从形式到内容产生了重要影响,给中国文学带来了独特的情调。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符合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学。其对世态人情的描摹和象征,是以象表意的。除了符号功能外,汉字还充满着情调、生机和活力。汉字在形态上与图画有一定的联系,并在摹象和表意等方面体现了中国绘画的精神。但汉字与绘画又是有着明显的区别。作为符号的功能,汉字的音与义的关系,主要是靠的定俗成的,并从中体现着主体的创造意识。汉字那如诗如画的特点,调动了读者在欣赏活动中形象思维的能力,召唤着人们的想象力,从而在脑中浮动着一幅幅画面,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台湾文坛上引人瞩目的高产女作家,郭良蕙不仅游走于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中间地带,拥有广泛的社会读者群,而且以她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学题材的大胆碰撞,挑战了官方文学话语的权力场域.其小说创作内容从传统的男性社会横跨到现代社会,通过对台湾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女性情感境遇的审视,传达了作者有关婚姻爱情问题的深层思考.特别是她对性爱题材的尖锐触及,突破了台湾文学的创作禁区,并引发出一系列耐人寻味的台湾文坛风波.  相似文献   

19.
<梦在天涯>是王向峰教授的一本诗集,但又不仅仅是一本诗集,其特色首先在于它是学者的创作,自然带有更多的思辨因素,不但能给读者美感享受,更能给读者理论启示.诗集的编著以新诗(现代白话诗)与旧体(传统的近体诗)混编,就能引人思索不同诗体的适用范围以及作者抉择诗体的缘由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性等问题,本文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