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家伟突然提出离婚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颤抖着望着他,哑着嗓子问:“是开玩笑吗?”“不是。”他冷冷地转过身。我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对他喊:“为什么?我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了?谁?她是谁?”他阴沉着脸,轻轻一挥,就把我抛到了沙发上:“她是谁不重要。离婚协议书给你,我不会亏待你的。”随即扔下两三片薄纸。我泪流满  相似文献   

2.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我常常在各种选择之间犹豫不定,久而久之,就成了“随便”代言人。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一大早,刚起床,奶奶问我:“早餐吃什么?”我:“随便。”奶奶:“吃面条还是喝稀饭?”我:“随便。”奶奶摇摇头:“这孩子的早餐是‘随便’.”傍晚,我锻炼完,大汗淋漓地跑回家,爸爸问:“要不要喝点儿水?”“随便。”“‘随便’是喝还是不喝?”  相似文献   

3.
结婚的理由     
要去领结婚证了,先到单位填“申请结婚登记表”。有那么一栏却是“申请结婚理由”。多奇怪的问题啊,我填什么呢?填“人之常情”,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填“为了爱情”,要不,填“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我开始埋怨这个一本正经的问题了,它比回答“离婚的理由”或“独身的理由”要难得多。 真的,我为什么要结婚呢?我小时候也相信童话里  相似文献   

4.
刚在床上躺下,电话就响起来了:伙计!我昨晚给Windows设了密码,今天进不去了!”我大惊道:“你设了什么密码?我明天帮你搞定吧!”刚要挂电话,可电话那头说:“只是几个数字。”“咦!”我灵光一闪:“你是不是用小键盘打密码的?”朋友说:“是。”我几乎是喊着说:“你用主键盘的数字键再打一次”。“搞定了,为什么不能用小键盘打密码,要用主键盘的数字键呢?”朋友不解地问道。我不禁哈哈大笑:“小键  相似文献   

5.
偶翻今年四月号《长安》文学月刊,在一篇文章中引有这样一首诗:《爱我吧,海》 爱我吧,海, 我默默说着, 走向高山…… 弧形的浪谷中, 只有疑问, 水滴一刹那 放大了夕阳 据说这就是近年来在青年中风靡一时的所谓朦胧体诗。读后确实使人感到“朦胧”;恍兮惚兮,不知所云!是“海”爱“我”?还是“我”爱“海”?“我”、“海”、“山”,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浪”和“谷”又是怎样捏拢到一块的?为什么还是“弧形”?诗,无非是状物抒情。那么这首诗,究竟想表达什么意境?说明什么问题?这使我联想到最近在北京看过的一个外国美术作品展览,其中有些作品我不懂得叫什么艺术流派,但我想是与朦胧体诗有点亲缘关系吧。比如有一幅画,画面上直直地画了几条黑杠子、红杠子、兰杠子,此外,什么也没有了!这是要  相似文献   

6.
朱浚 《家庭科技》2006,(6):40-41
人到老年,特别是退休以后,有些老年人便忽略了穿衣打扮,有些甚至穿着睡衣、睡裤、拖鞋外出购物。事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英语节快到了,本以为像往年一样我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不料偏偏在这个时候老师对我委以“重任”——给全班同学拍照。“天哪,那我岂不是不能玩了?”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正不知该怎么拒绝时,老师又发话了:“身为班长,你应该多为班级作贡献,为同学们记录精彩瞬间……”“那我还有时间玩吗?还能兑换奖品吗?”老师就是老师,一下子看穿了我的小心思:“本来是参加完十个活动,才能兑换一个奖品。”  相似文献   

8.
“妈妈,我有没有父亲?” “没有,可是有一个男人为你的出生提供了种子。” “玛丽,真巧,今天碰上你。哎呀,怀了孕啦,都这么大了?什么时候生呀,哎,你什么时候结的婚?怎么都没告诉我一声?” 玛丽原来同我在一家公司工作,几个月前因为  相似文献   

9.
早晨,我一路小跑去了学校。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还没有到呢。正合吾意。我要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开始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我现在可以给你讲一个故事吗?”突然,我身后的墙上传来说话的声音。我吓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别怕,别怕,我是螳螂。”看到他了。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那是一张贴在墙上的画。“我是米多多。”我壮起胆子,问:“你是螳螂?你怎么就像一张纸那么薄呀?”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笔者与几位同事受山民之邀,到阳朔兴坪的大山里去尝“山味”。“山味”是什么?朋友不明说。是果子狸?山猪?还是野兔? 席间,老朋友捧出一椭圆形的大泥团,从色泽观之这泥团好像被火烧过。“这就是我请你们来品尝的‘山味’,这道菜我制作了近4个小时”。朋友说。 “这菜?”我们望着泥团发愣。 “这是我父亲传下来的手艺,这菜名叫泥包鸡。”老朋友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借“机”求静一天,有个人敲开了他邻居的门:“请您把收音机借给我用一个晚上好吗?”“怎么,您也喜欢听晚间的特别节目吗?”“不,我只是想夜里安安静静地睡上一觉!”  相似文献   

12.
现在还有人记得卓娅吗?还有人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吗?在莫斯科孩子们的书架上早就没有了这本书了。我问过不少的年轻人:“你们知道卓娅吗?”所有的人都连连摇头,并且用迷茫不解的眼光看着我,甚至有个姑娘反问我:“她是哪国人呢?”卓娅是哪国人?一种莫名的悲哀感觉不禁悄悄袭上了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3.
“老板”,我粗声粗气地问,“还有没有黄玫瑰?”一位老先生从屋里走出来,和气地说:“没有了,就剩下你看见的这几朵了。”“这黄玫瑰全都蔫了,让我怎么买?”“哦,这个容易,你先去市场逛逛,半个小时后回来,我保证给你一束新鲜、有精神的黄玫瑰。”老板笑着,充满信心地说。  相似文献   

14.
和好之旅     
莉莉是我最好的朋友。一天,她请我吃晚饭。到了她家,只见她一人在厨房里煮面条。 “伯父,伯母呢?”我问。 “到饭店吃饭去了。” “是庆祝结婚周年纪念吗?” “什么都不是。爸爸说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独占妈妈了,今晚要和妈妈快乐快乐。我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畸型的,”莉莉笑着说,语气中显示了无比的自豪。“他们  相似文献   

15.
全家福     
正我正在埋头苦读,为博士学位考试作最后的冲刺。这时莎拉突然蹦到我面前,问:“爸爸,想不想看看我画的全家福?”“宝贝,爸爸忙着呢。过会儿再看。”10分钟后,她又一阵风似地溜回房间。“爸爸,我给你看我的画。”“莎拉,过会儿再来,这事很要紧。”3分钟后,她猛地冲了进来,凑到我鼻尖,铆足了劲大喊:“你到底想看不想看?”“不,”我告诉她:“现在不想。”听了这话,她嘟囔着挪出房  相似文献   

16.
<正> 文字脱离环境,或语言环境不充分,是不是准确?很难给它评价。例如:“我就走”,“我就溜”,“我就跑”,“我就迈小步”,——这些动词,哪一个用得准?没法下判断。读《社戏》,第一句是:“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为什么这样写?“我在过去二十年中”,或者说,“二十年来”,哪一句比较适宜?谁也答不上来,评不出高低。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必须置于充分的语言环境中,就是说,要能足够地显出情意来,才能衡量文字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到发廊理发,小姐娴熟的手指边在我的发闻穿梭着,边和我拉着闲话: “大哥有小孩子吗?” “有了,女孩。”我微微笑着。 “女孩好啊,几岁了?” “3岁。” 她拿剪刀的手停了停,眼光在我的脸上稍稍停留片刻,接着又道: “那你得好好地握她的手啊!”我愣着,睁大了眼睛,不明白她说的什么意思。 “你想想,用不了十几年,她就会长大的,到那时,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年龄(多大了) 一个女人去医院治疗。 医生问她:“你多大了?” “喔”她回答:“我也记不住了,医生。不过让我想想,也许会记起来。医生,我结婚那年是18岁,我丈夫是30岁。今年我丈夫60岁。谁都知道,60是30的两倍。这不我也应该是18的两倍,36岁了。医生,你说呢?”  相似文献   

19.
一青年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福,终曰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吗不高兴?”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 “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相似文献   

20.
爸爸突然推开我的房门问:“你是不是又在搞什么‘非法勾当’?”爸爸嘴里提到的“非法勾当”,是指我在偷偷玩游戏。我慌忙解释说:“没有!真没有!”“那为什么到现在作业还没做完?”爸爸非常恼怒地说,“从你放学到现在,快四个小时了!”爸爸的责问,我心知肚明,也无力反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