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程硕士是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因此,工程硕士不能沿用工学硕士的培养模式。论述了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在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并就进一步完善工程硕士招生和培养提出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与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做好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是新形势提出的新问题。本文就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培养工程硕士是国家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人才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高等工科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高素质工程型创新人才,不仅要注重对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训练,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试验平台,给他们自由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工程硕士的团队精神和领导才能. 相似文献
4.
论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 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这是我国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顺应了国民经 济发展的需要,丰富了工科研究生培养的类型。文章就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工程 硕士的培养特点,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论文选题和评价、实行双导师制,以及建立 工程硕士培养基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强调了注重质量、促进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正逐渐被社会所认同。它创造和开辟了新的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渠道和方式 ,形成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有利局面。本文通过阐述发展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差异 ,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并结合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践 ,认为“弹性培养机制”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分析总结出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具有高层次、应用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并提出了强化工程硕士培养的规范管理和过程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建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08-110
随着工程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工程硕士人才成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新课题。文章从如何分析培养需求,如何提高培养质量,如何加强工程硕士研究生管理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工作经验,并总结了培养军工专业高质量工程硕士人才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归纳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及内蒙古工业大学在呼、包地区及鄂尔多斯市开展工程硕士教育的实践经验,探索出四种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订单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以选题为主线的培养模式、教学基地培养模式、校内集聚式培养模式,并对这四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合阐述。 相似文献
9.
王东红 刘东 郑小林 何德忠 方祯云 WANG Dong-hong LIU Dong ZHENG Xiao-Lin HE De-zhong FANG Zhen-yun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5):131-134
通过对中国部分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和企业的调研,对校企合作培养、教学基地培养、工作站培养以及校内集中培养等主要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各种培养模式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对存在的不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高校工程硕士的培养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培养模式,这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工程硕士学位的设立与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工程硕士是高等工程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一种新的培养类型,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为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在科技当先,以人为本的新经济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文章从工程硕士学位产生的社会环境,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活动过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专业特色,对油脂工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从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两个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基本思路。从理论教学课的建设、课程内容、“精品课”的建设、实践教学课的建设方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揭示油脂工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石晓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105-109
随着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继续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必须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探索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雪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6-100
培养培训相分离的弊端阻碍了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遵照国务院的要求,通过教育科研、教育实习等活动,建立起高师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紧密联系,使其相互促进。这既能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又能促进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国务院提出的“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现代物流人才就业市场和培养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在物流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高质量师资严重不足、实践环节薄弱、培养目标不明确,与社会需求脱钩、高质量精品教材不多,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构建全面的物流沟通平台,加强现代物流人才培训是现代物流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俞兵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51-153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即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式发展,势必要求高校必须改革以往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从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创新教学方式、实行学分制管理、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等七个方面入手,拟探究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云剑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75-78
对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进行了界定,指出了目前我国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及方法、师资力量及培养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当前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新世纪摆在我们高等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本文探讨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多层次、多方面认真探讨了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对其他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峰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149-150,160
从创新能力培养视角分析我国当前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指出传统教学中制约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通过推进开放式和互动式课堂建设、加强学生创新基础能力培养和创新方法教育来改革当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CUT)和西澳大学(UWA)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过程,发现国外的培养方案较粗但线条清晰,便于学生选课,课程设置的发挥空间大,教学内容常变常新,而且不同层次的院校课程设置差别大,课程设置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杨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8-30
近年来,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很多,在实施的过程中,高校师范本科生的素质教育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学生在实习时,做班主任工作得心应手,搞专业教学却力不从心.学生增加了各种活动的锻炼,却减少了语言能力的培养.高校师范本科的古代汉语教学承担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却面临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严峻挑战.而中学教材的古文逐年增加,又提高了对古代汉语知识的要求;同时,学生也害怕学习古代汉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已显得非常迫切.本文拟从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启发,谈谈古代汉语的教学改革,并探索对师范本科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期望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