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度”是事物保持其质量的限定。现实生活中,把握好“度”十分重要:譬如恒温动物体温为36度~37度,在正常情况下,其体温不能超越这“度”的限定,如果超过,则说明其身体己由健康状态转为病态。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对“度”的严格把握,其意义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促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成学生理解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最终达成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机遇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机遇的哲学内涵历来被视为偶然性的一种特殊表现,“一些事物归因于必然性, 一些事物归因于机遇”。邓小平的机遇观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 第一,机遇在历史发展中客观存在, 具有客观性; 第二, 机遇在时间空间上是有限的, 具有时效性;第三, 机遇与挑战是辩证的统一。怎样把握机遇发展自己? 1增强机遇意识, 善于认识和发现机遇; 2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牢牢把握机遇; 3抓住机遇, 善用机遇, 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是我党领导方法的哲学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因此“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做好工作,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十分重要。”特别在新的形势下,改革日益艰难,矛盾层出不穷,对我们的领导工作无异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就更需要我们善于用辩证法指导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坚持事物质与量的统一,提高把握“度”的领导艺术任何事物都有自己一定的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区,防止“过”与“不及”是一种领导艺术。否则就有可能犯“…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辩证法的娴熟运用多有独到 ,其突出之处是 :“两点论”看事物、“两手抓”做工作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 ,使事物朝对人民有利的方向转化 ;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用发展观审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度”?从哲学角度讲,“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一定的数量界线,即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平衡点。说得通俗一些,把握好“度”就是要求人们做事情要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掌握一定的分寸火候。要恰到好处,既不能欠火,更不能越位。自古以来,“度”的把握就一直影响和决定着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的轨迹。今天的社会已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把握好“度”的问题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经济的增长无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如果偏离了客观规律,超越了一定的“度”,就会留下阴影,出现水土流失、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深入学习、全面把握和贯彻落实邓小平“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度。事物要保持自己特有的性质,就不能超过这个度。正确地把握了度,在度的范围内,事物具有量变和部分质变而不改变根本性质的稳定性,这个质和量的统一体也就保持了相对稳定状态。一旦超过了度,事物的性质就要发生变化。当然,也不能达不到度,达不到度称之为“不及”,超过了度叫“过”;“过”与“不及”,都是失之于度,都会影响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它也有度,超过了度,就叫失度,失度就会造成工作上失误,工作上就要出问题,引起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注意防止和克服“过犹不及”的毛病,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8.
论邓小平“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思想徐久刚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贯串全书的主线之一。学习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紧紧把握这一主线,了解和掌握邓小平关于“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思想,以便更好地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绘画的空间表现问题是艺术创造以及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人的对象化“视界”与心灵“化境”所构筑的双重“空间场”的意义上。以空间为存在方式的绘画艺术就其实质而言是绘画主体对“空间事物”存在方式的意象性把握与美艺性创造,主要表现为绘画主体在具体的视觉对象与个性化审美心理的基础上运用多维绘画技法实现对“空间事物”的艺术展现。  相似文献   

10.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伍志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学习这一理论,要牢牢抓住这个精髓,才能把握其科学体系,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一、邓小平对解放思想、实事求足思想路线的创新粉碎“四人帮”以后,邓...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其根本点是要寻找有利时机,发展和壮大自己;是要审时度势,争取主动,独立自主;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旗帜不倒,增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灵活务实思想方法和个人风格的体现。学习、研究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空间与时间都是事物的存在形式,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空间与时间。地理学所研究的是事物的一种相对空间,亦即它们的凭借于岩石圈,并由岩石圈的分布来衡量的分布,简称为事物的“地理空间”。这种分布也是一种事物,并和其他事物一样是在变动中,因而有自己的时间。所以事物的地理分布也是一种空间兼时间的系统,叫做“地理空时系统”。到目前为止,地理学各派关于地理空时系统的认识和控制实际上存有两类不同的看法,即“统一地理学”的看法与“区位论”的看法。它们之间的不同可以归结为:人们能否全面  相似文献   

13.
关于衡量我们改革开放乃至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和阐述的中。巴问题之一.对此,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是“拿事实来说话”[1],也就是“坚持生产力标准”,其具体表述即为: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简称“三个有利于”)。如何全面正确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结合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有利于”思想由来已久,有个逐步…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生产力,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邓小平关于“先富共富”的科学构想,符合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它成为我们党的一个大政策,并已取得丰硕成果.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允许和鼓励先富,目的是为了更快实现共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的政策能够避免两极分化,但要把握好“度”和时间界限.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学习和掌握列宁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后,就能更深刻地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创造性,就能连贯而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新经济政策”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集中思考和探求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他说,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 ,始终把时间问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形成了对时间的系统论述和独特把握。学习邓小平关于时间论述 ,可以从一个侧面更深刻地领会邓小平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关于“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和把握这一思想,对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思维与想象——兼谈中国古典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以把握事物间的相同性(同一性、普遍性)为己任,想象以把握不同事物间即在场的显现的事物与不在场的隐蔽的事物间的结合为目标。思维中,普遍性概念重在界定在场的某类事物,而想象则重在冲破界限,超越在场,不仅冲破某一个别事物的界限以想象到同事物中其它的个别事物,而且冲破同类的界限以想象到不同类的事物。西方哲学在从旧的“在场的形而上学”传统转向在场与不在场相结合的新思想以后,想象因其飞离在场的特性而受到尊崇。中国古典诗重隐秀和言外之意,其要旨就在于通过在场的东西(所谓“状溢目前曰秀”)想象到不在场的东西(所谓“情在词外曰隐”),让读者感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相似文献   

19.
从“两点论”到“两手抓”──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黄强,曹从文,陈晓明中共中央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指出,我们学习邓小平的著作,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必须“紧紧抓住和深入体会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  相似文献   

20.
“数 度量 个体名词”结构在所指事物的个体数量上存在歧义现象,同一个异质个体事物名词分别加个体量词与度量词时存在有不同的语义变化,加度量词时表示的一定是人类领域意义上的同质“个体性”事物的类,侧重事物的属性。这种语义变化的制约性因素来自于度量词与个体名词两方面:前者从空间属性角度对事物“类”的计量分割,与度量词使用中的“利益原则”,造成了个体名词与之搭配度量词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语义变化;而后者三个不同层次上的语义特征“[±有生]”、“[±个体同质]”、“[±属性突显]”,制约了个体名词内部次类同度量词的搭配选择,并由此给个体名词进行了下位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