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豫军的文化意象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情结,乡土文化情结和历史文化情结,受到了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对文学豫军的文化意象进行研究,总结其创作得失,增强创作的理论自觉性,提高创作水平和能力,使文学豫军在一度辉煌的基础上再振雄风,为人民群众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地域的差异孕育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上。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中西方之间的地域差别、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决定了中西文化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导致我们在进行英美文学翻译的时候不能单纯地从我们的文化习惯出发,而应当在翻译时更多地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关注西方文化中特有的习俗和文化特点。在英美文学的翻译中,要更加关注中西文化差异,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对英美文学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保证对英美文学翻译的质量。随着当前世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只有充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充分考虑中西文化鲜明的个性,才能在英美文学翻译上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3.
苏轼一生经历丰富,曾两度到杭州做官,前后五年,公事之余观山览水,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这些诗词具有深广的文学地理价值。一方面,这些诗词应地应景而作,表现出浙江杭州地域清新自然的风格;另一方面,杭州的诸景因为苏轼的诗词而更添诗情画意。因此,今试图从文学地理角度解读苏轼于杭州所作的游历诗词的文学地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代吉林女性文学创作立足一方水土,既是当代东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多样化的创作主题彰显着东北文学的魅力,展现着东北辽阔疆域上"吉林映像"的风姿。以吉林女作家金仁顺民族题材小说、王可心"西山系列"小说为切入点,试图从当代吉林女性作家多样化的创作风格中管窥地域文化品格及其创作价值,兼论及吉林省本土作家作品对吉林地方文化传播的反哺。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是各民族及各朝代文学积淀的总和,是在不同社会发展环境及不同语境中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深化,中国文学也经历了多次的重建,形成了极具鲜明时代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的不同文学流派和理论,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文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但文学风格却各有不同。本文主要是从分析中国文学发展的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学的重建与民族国家的新生等方面进行深入化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我们所提到的诗歌都是在中原文化的前提下提出的,而对少数民族诗歌进行研究的也只有少数专家学者。其实,少数民族诗歌的独特意境反而可以使我们眼前一亮。其中藏族古典诗歌在独特的地域条件和宗教环境下演变和发展,独特性与艺术性无与伦比。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藏族古典诗歌,尤其是其诗歌意象,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还原藏族的历史风貌,更能够让我们借鉴藏族诗歌意象使用中的艺术手法,开拓诗歌意象创作的视野,开辟以诗歌意象营造诗歌意境的新途径。本文通过研究一些流传较广、认可度较高的诗歌,意在找出其意象的异同,方便我们在今后的古典诗歌创作找到新的路径,发掘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7.
歌唱风格是人们对于某种歌唱形式在思想内容、歌唱艺术手法上表现出显著特点的较固定和习惯性的共同认识.其形成是由它所处的地域环境、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文化心态、审美观念、民族语言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准确把握歌唱风格是歌唱家历来推崇的最高艺术境界.歌唱音色是指演唱者声音的个性特色,也可说成音质、音品,是人们在主观感觉上借以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特性,是歌唱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探索歌唱人才能力的自我培养,着重探计如何在科学训练中科学发声,培养演唱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地域气候适应性建构的角度分析冀东地区的石木结构住宅,并以长城沿线的兰成沟村为研究对象,借助田野调查、问卷收集、图解分析等方法,分析冀东地区传统石木结构住宅的气候适应性建构演变过程,总结该地区住宅在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住宅的演变过程进行解析,提取传统石木结构住宅的被动性气候适应性建构策略,解析引发其演变的内在因素,从室内空间变迁、功能匹配组织、空间路径系统、材料组织建构四个层面对传统石木结构住宅和新建住宅的气候适应性建构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冀东地区传统石木结构住宅中具有许多气候适应性建构智慧,但这些气候适应性应答设计逐渐消失,极大地弱化了住宅对室内物理环境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妓女作为一个人数众多的弱势群体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的产物,其存在历史几乎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社会对之表现出的态度,从一个侧面也体现着时代的道德文明水准。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学中,这一群体的存在,已经不单纯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而更多的是承载着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复杂想象与寄寓。本论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现代文学中妓女形象的分析,集中展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围绕这一现象,在社会解放、个性解放、人性解放及妇女解放等问题上的一系列思考,指出由于作家社会身份、性别角色及理想追求的不同,在妓女形象描写上所表现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化景观"作为一种反映人(主体)与自然(客体)相互影响、动态关联的景观对象,其概念最早源自西方文化地理学界。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作为一种遗产对象纳入世界遗产范畴,强调从价值意涵层面对历史遗产进行文化解读与传承。作为一种新的遗产对象,文化景观突破了传统"自然—人文"、"有形—无形"、"保护—发展"二元认识论的局限,强调以一种综合、整体、动态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去看待和理解历史景观对象,引发了世界遗产界对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问题的重新认识,同时也为我国历史城镇景观的保护、地域特色的塑造以及传统人居环境的持续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本文旨在以文化景观视角切入历史城镇空间文化关系的分析,应对当前西南地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地域空间文化特色遭受现代化冲击的现实问题;以复合、动态的方式,将西南山地历史城镇作为一种文化景观对象加以研究,探索创新性的保护方法。针对全文的这一主旨,本文在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的三个板块分别提出"建构文化景观视角下历史城镇空间文化关系分析研究理论框架"、"提炼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文化与景观演进的过程规律与动力机制"、"创新该地域内历史城镇保护更新方法策略"的三方面具体目标,并围绕上述目标形成文章的三个创新点。从研究的地域范围来看,本文所指的西南山地主要聚焦于西南地区以川、渝、云、贵四省为核心范围,直接建设于崎岖山地环境中或丘陵地带以山地环境为背景的城镇对象。研究中,在对该地域范围内45座历史城镇、村寨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文章重点选取了四川阆中、仙市、自贡、罗城,重庆磁器口、西沱,云南大理、丽江、独克宗、诺邓以及贵州镇远、青岩、肇兴侗寨等13座西南历史名城与村镇作为论述的典型案例。在文化景观视角下,这些城镇类似于一种"有机进化景观"。作为历史城镇,它具有"物质"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作为山地城镇,它又呈现出"人工"与"自然"融合的特征;作为进化中的城镇,村寨与城镇则可归并为时间长河中城镇发展不同阶段的状态。从研究内容来看,文章主体部分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是对研究论题的提出;第二章"文化景观遗产概念的发展与价值启示"是对理论背景与现状问题的综述;第三章"文化景观视角下历史城镇研究方法探析"是全文研究理论框架的建构;第四章"西南山地历史城镇发展背景与文化类型梳理"是对本文研究地域背景的梳理与案例城镇的筛选;第五、六章节"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景观演进过程分析"与"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文化动力机制提取"则是基于第三、四章节的理论建构与案例选取,对西南山地案例城镇的基础研究;最后,第七章"文化景观视角下西南山地历史城镇保护方法"则是基于全文理论与基础研究的一种实践应用探索。通过全文的分析,文章建构出历史城镇"文化—空间—时间"的多维分析框架,从理论研究层面创新了历史城镇的研究方法;在该方法指导下,通过对地域典型案例城镇各阶段景观共性与特性的分析,文章总结出了西南山地历史城镇"初生聚核、发展分异、成熟组织、衰败退化"的演进规律,以及"人居、职能、历史、精神"文化对城镇景观"默化、主导、牵引、渗透"的动力机制,丰富了关于该地域中历史城镇建成环境基础内容;最后,基于前述研究,文章提出了"景观—文化"协同演进的历史城镇活态保护策略,将历史城镇景观演进规律与动力机制作为城镇现实与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创新了历史城镇的保护方法,强化了理论与基础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生产要素的依赖性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物质要素不再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核心因素,企业内在的精神要素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谁拥有先进的文化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这些优势最终要落在企业员工内在的文化素养以及将其内化后迅速转化为行动的执行能力。企业员工文化素养的建构1.企业员工文化素养建构的内涵文化素养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它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以不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  相似文献   

12.
如今,一座城市的表现不仅取决于它的先天硬件(即有形资本),还更多地取决于知识流动的顺利与否、水平的高低以及社会的架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决定着城市的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智慧城市"的概念作为一种战略手段被提出,它将城市生产要素囊括于一个普遍的框架之中,更重要的是,它凸显出过去20年信息通讯技术对提升一座城市的竞争实力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厘清"智慧城市"这个往往难以捉摸的概念。笔者针对这一构想提出一个浓缩且具可操作性的定义,并就欧盟27国中智慧城市的地理因素罗列出一系列证据。据笔者了解,本文的数据和图表分析首次深入运用最新版本的城市审计数据集,这些数据集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分析影响智慧城市表现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发现:创意阶层的有无、城市环境的质量以及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关注度、受教育水平、信息通讯技术(ICT)的通达性及其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都与城市的财富正相关。这一结果促使欧洲城市形成新的战略,让它们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更良好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