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力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生产关系以及其它的推动作用。而是正象任何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它内部矛盾一样,生产力也是在其固有的由诸要素所构成的内部矛盾推动下发展的。生产力内部矛盾又对立又统一变化过程,突出表现为生产力诸因素逐步趋向合理组合过程。一般说,生产力系统诸因素合理组合推动生产力发展,有四种情形: 第一,生产力诸因素在质量上的结合。这是指生产力诸因素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在物质属性上互相适应的那种联系状态。这种联系实质上就是生产力诸因素之间互相提供生产条件,互相进行实物补偿和技术性联系,它是生产力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的特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产力发展变化的重要特征是:精神生产力正上升为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劳动力开始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直接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生产力成为生产力发展重心;合理的先进性,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现代生产力社会化的国际扩展成为重要趋向。现代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福利保险收入、知识与能力收入、资产收入“三分天下”;所有权方面出现了多层次、多侧面相互制约的结构关系;在人与人关系方面,形成了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关系与社会生活关系的交织与重合状态。  相似文献   

3.
何祚庥 《齐鲁学刊》2006,3(1):49-64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是目前各项工作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其核心首先是尊重和依靠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规律;其具体规律包括:(1)生产力要最大限度地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2)生产力是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3)生产力是不断地趋向社会化而变化发展的;(4)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综合地满足上述生产力发展的四个规律。为此,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新构建历史唯物主义;要实现思维模式从阶级分析到生产力分析的转变;要学会“生产力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二次大战后 ,特别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对此 ,学术界人士给予极大的关注和研究。本文认为 ,认识和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为指导 ,科学分析和全面观察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力求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在各个层次和方面 ,要从多视角、多方面去考察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力求全面认识 ,避免简单化。(一 )资本占有形式日趋多样化的趋向与财产私人占有关系继续发展的趋向同时并存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的…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社会一切思想和趋向的物质根源。要论述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系,首先有必要讨论一下生产力的属性问题。笔者认为,生产力具有双重属性——实体性与功能性。生产力作为一种以劳动者为能动主体、以劳动资料为中介的人们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变换的实践能力,属于功能性范畴。无论是个体生产力、集团(企业)生产力,还是社会生产力,都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质和量的有机统一所构成的整体综合效应。因此,要发展生产力,首先要提高上述三者的质量,其次要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后期 ,俄国中亚政策的实施 ,对中亚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亚地区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民族关系、阶级关系趋向复杂化 ,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 ,军事战略地位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马克思主义还“揭示了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列宁选集》第2卷第586页)生产活动是人类主要的实践形式之一。因而,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生产  相似文献   

8.
论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战略任务。文化生产力包括人、文化资源、思维方式等要素,它的形成是一个对象化、社会化、产业化的过程。当代世界进入了趋向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文化生产力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9.
关于生产力的三个论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产力的地位作用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述和我的学习理解,生产力的地位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论点。 1.生产力源泉论:生产力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生产力的运动和发展,是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类为了能够生存,首先需要有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正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征服、改造、改善、协调、保护自然界,索取和创造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人类这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改善自然、协调自然、保护自然以获取物质资料的现实的智慧和力量,就是生产力。生产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范畴和经济范畴。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变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前进。同时,“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淅”。“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0.
实体性宗族的解体与春秋战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全 《人文杂志》2005,4(6):129-135
春秋战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因为在商品经济开始发展的春秋中期以前,生产力并没有本质的进步。从西周末年开始,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实体性宗族(家族公社)开始解体,个体家庭趋向独立,宗族内部互通有无、互助合作的关系趋于瓦解,这使个体家庭通过宗族内部的互助合作,在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的做法,逐渐难以为继,而必须通过经常性的商品交换方能获得满足,从而导致了春秋中期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制度性因素(或社会结构)的变化是春秋战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最初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生产力布局更趋合理的保证。众所周知,生产力布局的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有社会生产就必然有它赖以存在的空间分布。而内涵上扩大再生产与外延上扩大再生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也是无法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12.
促进生产力发展既尊重其规律 ,也要有一个好的环境。理解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性要求 ,要把握四点 :先进的生产力发展需要取得先进的生产关系支持 ,更需要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快速发展变化的及时反应机制 ;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要求有良好的生产要素基础 ,而首先是要有一个不断进取、素质良好的劳动者团队 ,更要有一个善于组织生产要素并使其效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领导群体 ;中国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在世界生产力体系中得到确认与提升 ;立足于国情实际 ,加速我国先进生产力成长的同时实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成龙 《兰州学刊》2007,2(4):76-78
在信息网络时代,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引起了生产力的变革和突破,生产力的各种要素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已经形成信息网络化生产力体系.信息网络化生产力体系是信息网络时代生产力状况的集中体现.这种生产力状况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整个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谢维营 《云梦学刊》2001,22(2):13-16
作为哲学范畴的生产力与作为经济学范畴的生产力有重大区别,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主体不断增长的需要与原有生产力水平局限的冲突,生产力的社会结构是劳动组合形式,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是通过新旧劳动组合形式的更替实现的.知识生产力不但产生了新的劳动者主体、新的劳动工具和新的生产目的,而且将会出现新的劳动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5.
<正> 民俗是一种文化现象,自从产生了人类社会,便产生了相应的风尚习俗。民俗伴随着人类社会渡过了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前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结构是一个变动迟缓的稳定系统,因而民俗的演化与社会的发展也长期处于一种基本适应的状态。但是,目前生产力发展迅速,国家趋向工业化、都市化、现代化,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想意识都在急剧地变化。而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民俗,由于具有强烈的传承性,便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社会大系统不相适应的迹象,甚至限制、阻碍了人类走向现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大跃进和农民政治觉悟提高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和新问题。有一部分人认为:公社生产首先要面向自给自足。由于某些产品在公社内部进行直接分配,商业和银行都没有作用了。甚而有一部分人认为:公社进行商品生产会发展资本主义,这是“不光荣”的任务。还有一部分人在大搞粮棉生产的同时,忽视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总之,当前有迹象表明某些地方有缩小商品生产的实践趋向或这种思想倾向。这是值得探讨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起源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开始和发展,但又将随着生产力的更高的发展而消亡,所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消亡又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早就存在了。马克思指出商品交换是在原始公社趋于瓦解的地方开始的。这就是说,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才开始和发展起来的。因之,商品交换在人类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取得了巨大而辉煌的成就,是其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九十年代,我国又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是我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丝毫不能放松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我们不但要知道八十年代的一切巨大成就和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且更应懂得九十年代实现小康目标乃至下一世纪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也都将决定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可以断言,只有社会生产力的升级换代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手工生产力能够在较大范围内为机器生产力所取代,生产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质的变化,小康目标才有可能圆满实现。由此可见,九十年代我国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既是有基础的,获得新发展是有可能的,同时也是艰巨的。因此,必须很好地研究发展生产力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为沿着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指示的航向顺利前进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由于儒学本身在发展过程中的自然演变和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学术发展出现了提倡经世致用和重视经典考据的新趋向。而身处这一学术研究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王夫之的治学和著述,既是这一时期学术发展出现新变化的产物,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儒学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生产力结构应为生产力的一个构成要素。因为传统的生产力要素总是要按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生产力的作用,这个“一定方式”就是要素组合的结构。没有结构就没有现实的生产力;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取得的使生产力各要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产生的生产力正是一种结构生产力。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至少有两种积极作用:①使生产力要素之间产生一种互补和激发效应;②结构的变化使生产力发生飞跃。  相似文献   

20.
信息及其技术的发展,改造和提升了生产力的要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生产力。信息生产力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下的生产力,也不同于纯粹的精神生产力,它是以虚拟性为主要特征的具有无限增值能力的生产力。信息生产力的存在引起了生产结构以及人们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