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熹的仁说包括本体论、心性论及工夫论三个层面。本体论层面,仁是天理在人性中的呈现,是高于形而下之气(情)的形上本体。心性论层面,仁是兼包四德的心之全德,是孝弟(爱)之所以然的形上本体依据。工夫论层面,朱熹强调以敬存心,去除私欲的障蔽,则天理自然澄明,就能达到仁。另一方面,黄氏父子从其理气、心性、理欲合一的立场出发,批判了朱熹基于理气、心性、理欲二元论的仁说。利玛窦从其天人、灵肉、理欲二元对立的立场出发又批判了包括朱子学在内的儒家仁说,其立场与结论与朱熹及黄氏父子互有异同:在本体论层面较近于朱熹,而在心性论与工夫论层面则较近于黄氏父子。而黄氏父子的思想对以利玛窦为代表的天主教思想也有所吸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大乘起信论》的"一心开二门"思想与朱熹的"心统性情"思想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大乘起信论》对朱熹理、气关系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大乘起信论》对朱熹心性论思想的影响,揭示了中印文化心性论的不同特点。这对于理解人性、心性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禅宗"终极解脱"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禅宗"终极解脱"的人格理想--"超越精神"和"自由境界"进行了心理学阐释,论明禅宗<坛经>对中国传统心理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即它秉承了中国传统哲学中体用一如的思维原则,发展了得意忘象的直觉思维方式,构筑了一种以心性理论为核心的新的心理生活样式;不仅如此,禅宗<坛经>对世界心理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提供了一个关于人的终极层面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对当代心理学理论的建构,尤其是对终极层面的心理学理论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鉴赏意义.同时,它对当代心理生活实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腐败现象现有的研究角度“体制论”、“法制论”和“素质论”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角度即社会心理层面来分析腐败的产生及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重点剖析了腐败产生的心理要素;人性复苏,比价心理,补偿心理,侥幸心理和责任分摊等,揭示了腐败的社会心理特征,并提出在健全体制和法制,提高素质等反腐措施的同时,应注重从社会心理层面上进行预防及铲除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理学角度讨论了"性即理"命题,分析了易学之"太极即理"说,探讨了心性论与太极阴阳的关系,认为"太极即性,阴阳即气"反映出朱熹理学心性论与易学太极阴阳范畴之间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其说是建立了庞大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还不如说是发展了孔孟的心性之学,从而使中国哲学对人生问题的研究开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整理和发掘这一份思想遗产的理论意义在于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儒家的心性之学。其实践意义则能使我们在建构现时代道德的过程中获得些许启迪。为此,本文拟对朱熹理想人格思想作一初步的探  相似文献   

7.
何基是朱熹的再传弟子,是婺州金华朱学的开创者.他的"理"论、心性论、知行观、文学观等,虽然来源于朱熹,但是,何基的整个思想显得比朱熹简洁纯粹.特别重要的是,何基的重点是在践履上,即他的思想都是与他的实际道德生活实践相通的.何基以践履树立起榜样,这在儒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愈是朱熹所推崇的"五君子"之一,朱熹在思想、文学等方面对韩愈多有接受。在思想方面,朱熹对韩愈的"道统观"、"心性论"、"师道"都做出不同程度的接受;在文学方面,朱熹对韩愈的接受则更多,特别对韩愈古文创作做出了充分肯定;对于韩愈的人品,朱熹是较多地予以否定和指责的。我们可以从朱熹对韩愈各方面的不同接受中认识到朱熹的双重身份与双重成就,即朱熹是一位具有理学家身份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9.
明中叶以后是阳明心学风行天下的时期,面对王学的冲击,朱学阵营不得不作出反应.一方面,程朱派学者对王门心学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反击,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另一方面,朱学各派在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论等理论问题上提出一些有别于朱熹的看法,这些理论探讨对于此后的学术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论的修正分别体现了理学从超越追求到现实关怀、从崇德向重情、从修身到经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哲学史上 ,朱熹的“天理”、“太极”等范畴是独具一格的。然而 ,天理毕竟是宇宙本体论 ,如何落到心性之中呢 ?心性修养的功夫又何以可能呢 ?这是朱熹必须回答的课题。通过对朱熹心性动静思想的梳理 ,可以勾画朱熹思想从天理到心性到修养功夫的轨迹 ,从而吸取锤炼理论思维能力的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从幸福的渊源即快乐论和实现论入手,通过不同观念、不同研究取向的比较,分析幸福的概念.另外,从社会心理学角度,阐释幸福的本质及其要素,多取向地分析幸福感的心理机制及其理论模型,并结合幸福感的心理机制探讨实现幸福或提升幸福感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对朱熹"理从天出"说的确切内涵作辨析,指出这一命题的意义在于,第一次明确地把物质之天作为人性的直接来源,从实证的角度阐明了天理转化为性理的具体细节,从而为理学心性论提供了新的更为完备的本体化论证.  相似文献   

13.
李滉(退溪)对朱熹理学的传承主要体现在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论和工夫论等四个方面。李氏对朱子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立了一个以理气二物说、四端七情理气互发说、格物说和敬学为核心内容,以主理为特征的性理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心性论上,朱熹理学与佛学之间存在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的关系。儒佛在心性论上的根本不同是儒家以"善恶"论人性,而佛教以"清净"论佛性。朱熹丙戌之悟期间的观点是"性体心用"说,佛教在理论上的错误主要在于误心为性,导致"作用是性"。在心性情关系上,朱熹主张性体情用,而佛教最终走向是去情复性。  相似文献   

15.
马斯洛“科学心理学”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的“科学心理学”在对心理学主流科学观进行批判与解构的基础上,对“科学”进行了历史与心理向度的本真还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元科学视域下科学心理学的理论创获。马斯洛以他的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等为理论资源,对需要、动机、焦虑解除等在科学研究的作用做了心理学的说明,他的“科学心理学”对国内研究的开启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宋明理学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成为官方哲学,统治时间达七百多年,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冲击,为了恢复儒家作为合法地位,朱熹作为集大成者,建立以理为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对由程颐提出"理一分殊"思想,朱熹进行了系统论述,并使之成为程朱理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它的思想包含着动静观、格物致知论、心性理欲论三个方面,在此之中,朱熹哲学实际上成为封建皇权的精神象征,并包含很多唯心主义成分。  相似文献   

17.
新心性心理学给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中对心理行为的解读,而这种关于心理行为的认识自身构成了一种普遍知识的想象,为多元文化心理学研究提供一种来自东方文化的普遍知识方案;新心性心理学重视探讨心理行为的整体性、自觉性、创生性,对心理行为的界说具有现实意义,为产生与全球化背景相配的真正的普遍知识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当代发展心理学中“天赋论”的复兴及其对儿童研究方法学的挑战作了整体上的概览,认为从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层面上说明天赋的性质和涵义及其与后天(后成)的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成就动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成就动机进行了概览和评介,指出未来的研究应摒弃平面的要素论视角,从人们所处的背景文化,个体的经验文化和成就行为的心理要素多层面多层角构建成就动机的层次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出发 ,围绕朱熹的人性论、教育目的论、教育过程论及道德修养论等主要内容 ,试图通过对朱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模式的研究 ,挖掘出其对当今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